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神黄中医智库2017-05-14 15:30北京肖氏妇科知常达变育阴培本肖氏妇科代表人物肖龙友1928 年弃官行医,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赢得病家和同行的赞誉。
肖龙友刻苦读书,精研医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疾病,临床经验极为丰富,治愈了很多疑难重症,誉满京城,成为北京四大名医之冠。
解放后,肖龙友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中医师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名誉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中西医交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人民医院顾问等职。
作为中医学家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即中科院院士),肖龙友为历史第一人。
新中国成立后,肖龙友虽已是耄耋之年,却仍然念念不忘发展中医教育事业,他在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案建立中医学院,被政府采纳,1956 年我国首批成立了北京、上海、成都、广州 4 所中医学院。
肖龙友治病深明立法原则,知常达变。
他说:“三春早草,得雨即荣,残腊枯枝,虽灌而弗泽,故对象不同即须作不同之措施,然又须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临床实践中,肖龙友重视妇女患者,每每遇之,强调护本,勿妄加攻伐。
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
先生在治疗妇科病的时候,既辨证准确,又顾及妇人之患病特点,故而临床效果显著。
肖龙友每治妇科疾患,注重育阴培本,然亦则其要者施之。
他说:“欲投育阴培本之剂,必先观其条件如何。
设病宜投而有一二征象不便投,又必须先除其障碍,或为其创造条件。
”肖龙友在治疗妇科病时还特别注意患者的情绪。
妇人之病因肝郁者多,且因病致郁的现象也易出现,故处方中多加入合欢花、橘络等,调畅其情志,舒其郁结。
如张某某,女,54 岁,诉心时悸动,手足发冷,胸部畏寒,左半身有时抽搐,脉见虚弦。
肖龙友认为此人是忧思太过,肝脾两伤。
方用:生芪皮15 克,炒台参12 克,郁金9 克,合欢花15 克,焦冬术9 克,佛手片15克,朱茯神15 克,焦鸡内金9 克,桑寄生15 克,生赤芍12克,盐炒砂仁9 克,炙甘草9 克,桂圆 3 枚,荔枝3 枚。
又诊数次,仍以上法出入为方,服药10 余剂而愈。
浙江何氏妇科以血为本以肝为先杭州何氏妇科始于晚清,迄今已传四代,历经150 多年。
创始人何九香曾师从清代名医钱宝灿。
何九香擅长妇科,屡起沉疴。
时浙江抚台因其女闭经腹胀,疑为不贞,何九香诊视后力辩其无,用药后下瘀血盈盆,其恙尽除,由是医名大噪。
何氏第三代传人何子淮、何少山1953 年向国家捐献何氏秘方“定呕饮”,获政府嘉奖。
何子淮1983 年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1991 年评为国家首批名中医,1992 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荣誉证书。
先后任杭州市中医院妇科主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省中医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华东片主任、杭州市政协委员。
何子淮在学术上推崇张仲景辨证论治体系,治妇科更得益于陈良甫、张景岳、傅青主诸家学术,重视整体观念,突出脏腑经络辨证,并以论治奇经作为调治妇科病的重要手段,理论上强调妇人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治血病注重调气机,治杂病重视调理肝、脾、肾,诊断注重望闻问切,用药灵动变化,师古法而不泥古方。
对妇科病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治法,临床疗效显著。
何子淮编著出版了《何子淮女科经验集》、《名家女科评述》等专著。
早在上世纪70 年代,何少山就提出了流产后并发症的中医防治,并总结出辨证及用药规律,对流产后继发不孕具有独到的见解,其独创的温通疏补法治疗流产继发不孕取得显著的疗效;他还首先将温阳法用于治疗崩漏,对慢性盆腔炎以气虚血瘀论治等学术观点均为全国同行所认同。
何少山撰写的《论温阳止崩》等二十余篇论文和即将出版的《何少山妇科学术经验集》都成为当代中医妇科的重要文献。
何少山之长女何嘉琳1998 年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
2000 年被杭州市中医院聘为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导师。
2003 年被评为“全国名中医”,在妇科临床、教学、科研中学习现代医学理论技术,运用中医妇科诊疗特色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复发性流产等妇科疑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她领导的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先后建设成为浙江省中医妇科重点学科、国家级中医妇科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何嘉琳现任浙江省政协委员、第八届杭州市政协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硕士生导师。
上海蔡氏妇科审证求因治病求本一位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37 岁蒋姓患者,曾是上海某市级医院儿科医生,后移居美国,结婚 5 年未孕,基础体温单相,每经行腹痛剧烈,伴恶心呕吐,畏寒神疲,不能正常工作,需卧床休息,服中西药 3 年余,后经腹腔镜手术清除异位病灶,并行3 次人工授精,一次试管婴儿均不见效。
经人介绍至蔡小荪处就诊。
蔡小荪根据患者证情表现,辨其为宿瘀内结,聚而成癥,伴肾气不足,治疗原则拟活血化瘀消癥,参育肾促孕,采取蔡氏周期疗法,以“化瘀散结方”、“育肾培元方”及“四物调冲汤”随诊加减应用,调理两月证情改善,半年怀孕。
上海江湾蔡氏妇科肇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迄今已传七代,历时200 余年。
蔡小荪是蔡氏妇科第七代传人,1923 年生,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弱冠之年即独立应诊。
1952 年参与创办新城区第二联合诊所,1980年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兼中医妇科主任医师。
曾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先后受聘为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及国际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顾问,并曾任上海市卫生局主办中医研究班教研组成员,《中医食疗学》编委、全国中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学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等。
1992 年被上海市卫生局评为“上海市名中医”兼任评委,1999 年受聘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同时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
曾主编《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妇产科分卷、《中医妇科验方选》、《经病手册》、《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蔡小荪卷》、《蔡小荪谈妇科病》、《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等,发表论文数十篇,带教主治级以上中西医师百余位。
审证求因,治病求本是蔡氏妇科临床经验的根本法则,蔡氏妇科同时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权衡轻重而不偏,适度寒湿而不怫。
危症急需单刀直入,务期脱险奏功;久病则宜标本兼顾,不求速愈。
辨病与辨证结合,分期与分型结合,处方用药精简验廉,验方今用,务求实效。
1991 年台湾华视电视台以《送子观音》为题,在全台“海棠风情”节目以及美国洛杉矶和芝加哥“大陆神奇”等节目中播放了蔡老为不孕妇女带来福音的录像,由是海外就诊者络绎不绝,大多获得满意效果。
上海朱氏妇科察阴阳审动静朱氏妇科是近代中医一大流派,自上世纪初创立以来,已历百年。
全国名老中医朱南孙教授系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目前担任中国中医妇科学会顾问、中国中医妇科学会上海分会顾问、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等,是上海市首席名中医工作室主持者。
1933 年,上海北京西路长沙路口,有一所“南山小筑”,它的主人便是朱氏妇科创始人、朱南孙教授的祖父朱南山。
朱南山拜南通儒医沈锡麟为师,宗张子和学派,以治时疫重症成名于乡里。
1916 年应旅沪同乡会之邀来沪行医。
最初设诊于开封路同兴里,因其辨证确切、用药富有魄力,往往一贴见效,人称“朱一贴”,成为上海滩上的名医。
朱南山擅妇科,自拟《妇科十问口诀》,以治妇科杂病及不孕症著称。
朱南山重视妇女婚孕育产和经带肿瘤等方面的保健防治及有关的胸腹诊断。
他拟定的《妇科十问口诀》为:“一问年月二问经,及笄详察婚与亲;三审寒热汗和便,四探胸腹要分明;头痛腰酸多带下,味嗅辨色更须清;五重孕育胎产门,崩漏注意肿瘤症;六淫七情括三因,八纲九候祖先问;本病杂症弄清楚,十全诊治方得准”,奠定了朱氏妇科的基础。
朱小南为朱南山长子,18 岁即随父助诊。
临诊用药内外兼治,善治崩漏、痛经、不孕等证。
他在朱南山先生妇科论治注重气、血、肝、脾、胃的基础上,潜心钻研,认为妇科疑难之病,非究奇经难以奏效。
他将奇经八脉理论体系汇入朱氏妇科,对奇经用药整编归类,著有《奇经八脉在妇科临证间的具体应用》、《朱小南医案、医话、医论》等。
朱小南曾组织“鸣社”,定期聚会研讨学术,交流临证经验。
1952 年朱小南参加上海市卫生局中医门诊部工作,主持妇科。
并任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妇科组组长等职。
朱南孙教授是朱小南先生长女,1952 年随父同入上海市卫生局主办的中医门诊所,该门诊所即今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前身。
朱南孙历任岳阳医院妇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副主任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她开创了岳阳医院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项目的先河,科研创新屡次获奖:1998 年获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 年获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等资助课题多项,“加味没竭片”新药已进入三期临床研究。
1991 年,朱南孙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
朱南孙主要著作有《朱南孙医案四则》、《中医妇科临床手册》等,为朱氏妇科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精彩宝贵的文字资料。
60 载杏林生涯,朱南孙今已84岁高龄。
1994 年在其弟子协助下,她将多年来的医论、医话、医案汇集成《朱南孙妇科临床秘验》一书。
朱南孙身负两代名医的学术积淀,虚心勤勉,潜心医道,她根据《内经》“所胜平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及“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理论,提出审动静之偏向而使之复于平衡是临床治疗之原则,临证施治总结概括为“从、合、守、变”富有哲理性的四法。
在前辈的学术中,又汇入李东垣之脾胃学、朱丹溪之滋阴降火说,张景岳之温阳益肾论及唐容川、王清仁之活血化瘀法,并揉合进陈自明、傅青主等临床大师的精髓,融为一炉。
她的学生曾将其学术思想归纳为“从合守变、燮理阴阳”、“乙癸同源、肝肾为纲”、“注重冲任、贵在通盛”、“衷中参西、务求实效”、“处方精专、善于通变”、“诊治妇疾、适时为贵”。
天津哈氏妇科强调肝脾肾扩大气分药哈氏医学历经五代,以内、妇科蜚声医林。
其代表人物哈荔田生前曾任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天津中医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妇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一生致力于中医妇科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哈氏妇科第四代传人哈孝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72 医院主任医师,1962 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证学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生育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哈孝廉从医40 余年,长于内科、肿瘤科,尤精于妇科,对妇科功血、妊娠合并症、子宫肌瘤、男女不孕不育症、计划生育并发症均有独特疗效,对内科发热、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颇有经验,著有《中医妇产科学》、《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内经妇科辑文集义》等,有多项课题获军、地科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