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洁生产课件

清洁生产课件


设备配置评价:
设备来源及性能;拟定配置方案;评价 设备的空间布置合理性。
二次污染和积累污染评价:
分析处理处置过程中的问题;明确废物 的转化;分析废物最终处置方式。
05 评价指标
05 评价方法
A B C D E F G 目前,国内常选用的清洁生产分析方法主要有指标对比法和分值评定法:
1)指标对比法:
04
原则:
①选择环境影响小的材料 ②较少材料的使用量 ③生产技术的最优化 ④营销系统的优化 ⑤减少消费过程的环境影响 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⑦产品处置系统的优化
04
PART FORE
实施途径
04 推行的原则
调控性 现实性 前瞻性
自愿性
动态性
推行清洁生产
综合性 强制性
04 实施的原则
优先使用再生资源原则
①环境友好性 ②材料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③能源的最大限度节约
03 绿色产品的描述
指以环境和环境资源保护为核 心概念而设计生产的可以拆卸 并可分解的产品,其零部件经 过翻新处理后,可以重新使用。 当其使用寿命完结时,部件可以 翻新和重复利用或能安全的被处 理掉的产品。 符合环境标志的产品,即无 公害,无污染和有助于环境 保护的产品。
①采取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政策 ②实施环境友好的能源战略 ③实施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的政策
03 清洁的能源
概述:风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
从而产生大气的对流运动,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①风能资源的测试与评估 ②风力发电装备和制造技术
02 其他相关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应当 建立在社会公正和环境,生态可持续的前提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 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基本内容:
●强调发展 ●强调协调 ●强调公平
内涵:
●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
特征:
●生态的持续性 ●经济的持续性 ●社会可持续性
环境管理制度与清洁生产:
①环境保护规划制度 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④排污收费制度 ⑤期限治理制度 ⑦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 ③“三同时”制度 ⑥排污许可制度
04 实施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技术障碍 观念障碍 经济障碍
组织管理障碍
政策原因
推动清洁生产实施的对策:
①加强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 ②建立专门的清洁生产领导机构,协调和指导清洁生产活动。 ③调动一切因素,解决技术难题。 ④广辟资金渠道,多途径解决经济障碍。 ⑤完善相应的政策激励机制和法律法规规范机制,推动持续清洁生产。
最优化理论
A 4
B 3
废物与资源转化理论 (物质平衡理论)
清洁生产的基本理论
02 末端治理与全过程控制
末端治理
①定义: 指污染物产生以后,在其直接或间接排到环 境之前进行处理以减轻环境危害的治理方式。 ②局限性: ●污染物的治理难以达到国家标准; ●治理污染很难达到彻底消除污染的目的; ●可回收的资源未能有效利用。
与传统概念的末端处理的区别:
07
必要的末端处理
①是清洁生产不得已而采取的最终污染控制手段。 ②作为送往厂外集中处理的预处理措施。 ③重视废弃物资源化。 ④不排斥继续开展清洁生产的活动。
04 实施的政策法规保障
促进清洁生产的经济政策:
税收鼓励政策 财政鼓励政策
促进清洁生产的其他相关政策:
对中小型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特别扶持政策 对生产和使用环保设备的鼓励政策 对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鼓励政策 对国际合作的鼓励政策
是在环境和资源危机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在总结了各国工业污染控制经 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污染预防的环境战略。它的产生过程就是人类 寻求一条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过程。
清洁生产的发展:
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
01 目的
1
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
用最少的能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料(化肥)的生产与实施 ③农药的生产,使用与有害物质的综合防治 ④地膜的生产与使用
03 清洁的生产工艺
02 工业清洁生产技术
工业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
①严格控制新污染 ②巩固和提高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成果 ③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 ④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
01
02
03
04
05
指那些旨在减少部件数量,合 理使用原材料并使部件可以重 新利用的产品。
从生产到使用,乃至回收的整个过程, 都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 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以及能作为资 源进行再生或回收循环再用的产品。
03 产品的生态设计
03 概念:
也称为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它是一种以资源为核心概念的设计过程。 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其可能产生的环境 负荷,并通过改进设计使产品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的定义: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 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 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01 产生与发展
清洁生产的产生:
2
3
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减少能耗,采用高效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副产品,提高产品 质量等。
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
生产不但要满足人类对物质文化在量上的需要,而且要不断提 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01 目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从需求角度 进行绿色设计,生产绿色产品。 通过对资源综合利用,合理利用,节约使用,减缓资源的耗 竭。 减少污染物和废料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 费过程与资源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危害的 风险,保证生产人员和消费者的安全和利益。
04 主要方法与途径
03
革新产品体系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不仅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会产生污染, 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在环境中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04
改革工艺和设备
①生产工艺改革:开发并采用低废或无废生产工艺;采用高效催化剂提高产品收率。 ②改进工艺设备:通过改善设备和管线或重新设计生产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物量。 ③优化工艺控制过程:对工艺设备进行操作参数的调整,在最佳工艺参数下操作。 ④加强自动化控制:采用自动控制系统调节工作操作参数,维持最佳反应条件。
内涵:
①废物资源化 ②封闭物质循环系统和尽量减少消耗性材料的使用 ③工业产品和经济活动的非物质化 ④非碳能源
03
PART THREE
主要内容
03 清洁的能源
定义:
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 量的载能体资源。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 量的源泉,确切而准确的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 的物质资源。
资源消耗减量化原则
循环利用原则
环境影响最小化原则
实施 清洁生产
原料和产品无害化原则
04 主要方法与途径
01
资源的综合利用 原料 过程 产品
资源的综合性,表现在组分的综合性和用途的综合性。 资源综合利用的全过程:
资源
综合 勘探
综合 评价
综合 开发
综合 利用
产品
02
改进产品设计
①消费方式替代设计 ④易于拆卸的设计 ②产品原材料环境友好型设计 ⑤可回收性设计 ③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设计
02 其他相关理论
生态工业理论
定义:
指在不破坏基本生态进程的前提下,促进工业在长期内给社会和经济利益作出贡献的 生态化模式。其实质是以生态理论为指导,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充分 利用不同企业,产业,项目或工艺流程之间的资源,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关系,使工业系 统内各企业的投入和产出之间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有机衔接,物质和能量在循环转化中得 到充分利用,并且无污染,无废物的排出。
风能
太阳能
●太阳能集热器热水器 ●太阳能采暖 ●太阳能发电
概述:生物质能顾名思义就是来源于生物质的能量。生物质是动物,植物,微生物
活体物质的总称。 利用技术: 直接燃烧发电技术 沼气技术与沼气发电技术 生物质气化及发电 生物质液化技术
生物质能
03 清洁的生产工艺
0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存在的问题:
①化肥的使用及其环境问题 ②农药的使用及其环境问题 ③地膜的使用及其环境问题 ④污灌和农用固体废弃物造成的环境问题
04 主要方法与途径
05
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
①调查研究和废弃物审计。 ②坚持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使设备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③严格监督。
06
物料再循环和综合利用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污染物质从本质上讲,都是生 产过程中流失的原材料,中间产物和副产物。因此,对于 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既可以创造财富,又可 以减少污染。
01 特点
战略性和紧迫性 系统性和综合性
清洁生产
预防性和有效性 持续性和动态性
01 原则
减量化原则 再利用原则
清洁生产
资源化原则 无害化原则
02
PART TWO
理论基础
02 基本理论
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
C 1
D 2
环境容载力理论
①环境容量 ②环境承载力 ③环境容载力
①为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为合理制定环境资源的价格和健全环境资 源市场奠定基础。 ③有利于充分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环境资源和 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