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朝核问题文献综述

朝核问题文献综述

朝鲜半岛核问题:国内研究综述摘要:随着朝核危机的不断升级,朝核问题成为东北亚地区一个热点、难点问题,为各国学术界不断探讨。

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的研究开始于第一次朝核危机。

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朝核问题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本文将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1993年到2002年为研究初始阶段;2003年到2009年为研究第二阶段;2010年至今为研究第三阶段。

总体上,国内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随着朝核危机的反复爆发,在研究内容、方法以及理论不断地深入。

本文试对每一阶段研究的课题、研究特点、研究优点与不足做一个分析。

关键词:朝核问题、朝核危机、国内研究朝核问题指的是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其中相关方有美、中、韩、俄、日。

本文所指的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主要是指朝鲜发展核武器的能力。

因此,朝核问题包括了三次朝核危机。

自从朝鲜爆发第一次朝核危机以来,朝核问题的相关方就为了解决朝核问题进行不懈努力。

并且随着朝核危机再次爆发,朝核问题逐渐变成了地区热点问题,也成为了国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试对从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研究的概况进行梳理,进而分析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一本文将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

从1993年到2002年为研究的初始阶段。

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的研究开始于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之后。

在这一阶段,朝鲜在1993年因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引发第一次朝核危机,又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于1994年和美国达成了《朝美核框架协议》缓解了这次危机。

在初始阶段,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有关于美、朝两国签署《朝美核框架协议》的原因以及当前阶段朝核问题的未来走向等。

1、美朝两国签署《朝美核框架协议》的原因。

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这是双方出自各自利益需求而相互妥协的产物。

“中期选举的需要、核不扩散体系的维持、中俄在东北亚地区的存在等使得美国妥协;金正日初上台继续树立威望的需要、国内经济发展以及与日本等国家发展关系的需要是朝鲜妥协的原因。

”[1]“美朝核问题的协议决非偶然,它是一系列国际因素和国内原因引起的双方妥协的结果。

”[2]2、当前朝核问题的前景。

学者的分歧在于可解决、不可解决、无法预知这三种。

“有学者从朝、美、日、韩、俄、中六国的当前的国家利益角度出发,认为各国会努力将朝核危机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不会使之升级。

”[3]“有的学者认为《朝美核框架协议》的签订有利于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和南北关系的改善。

”[4]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时间跨度、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原因,该框架协议的落实前景困难重重。

因此,朝核问题能否解决任然是一个未知数。

”[5]由于朝美在1994年签订《朝美核框架协议》后,朝核危机确实有了一定的缓解,学术界也就没有对该问题投入太多研究。

在初始阶段的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狭隘,就大多数[1]周敏.朝鲜核问题之研究.大连大学学报[N].1996年第1期。

[2]金锦虎、何英.“美朝核问题协议”与俄罗斯的朝鲜半岛外交.今日东欧中亚[J].1995年.第21页。

[3]罗援.新热点——朝鲜半岛核危机.国防[J].1994年第9期。

[4]慕翼.美朝签署核问题协议.世界知识[J].1994年。

[5]周敏.朝鲜核问题之研究.大连大学学报[N].1996年第1期。

都是基于朝核危机事实描述朝核问题的由来、框架协议签订、朝核问题未来可能走向。

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缺少理论支撑和一定的研究方法。

但是初始阶段的研究还是为后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来源。

二本文把从2003年到2009年这段时期定为朝核问题研究的第二个阶段。

这一时期,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研究达到了高潮阶段。

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美国新任总统小布什上台,对朝鲜实行高压政策,将其列入“邪恶轴心国”名单,停止克林顿时期签署的《朝美核框架协议》。

其次,朝鲜于2002年10月开启第二次朝核危机,在2006年成功进行了核试验,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再者,中国倡议并启动六方会谈解决第二次朝核危机,直到朝鲜于2009年宣布退出六方会谈。

伴着第二次朝核危机的发展,中国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的研究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研究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很多新的课题。

如朝核问题的实质与症结、朝核问题的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六方会谈与朝核危机等等。

1、关于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原因。

学者们分歧在于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导致朝核问题发生。

一些学者认为朝鲜发展核武器是由于国内原因导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之中,这是一种植根于朝鲜政治经济制度的结构性危机,危机促使朝鲜走上了谋求核威慑力的道路。

”[1]有学者认为朝鲜发展核武器是由外部因素导致的。

“美国意欲通过解除朝鲜武器基础,进而变革和瓦解朝鲜现存的体制。

朝鲜通过发展核武器来保证其国体发展。

”[2]也有学者认为“朝鲜半岛却未走出冷战的阴影,朝核问题出现便是为了走出冷战。

”[3]还有学者认为“朝鲜发展核武器是为了与美国发展正常国家间关系。

”[4]2、关于朝核问题的解决。

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朝核问题解决要用和平方式,最终是要实现半岛无核化。

但是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却不一样。

有学者认为美国对朝政策的根本改变是朝核问题解决的出路所在。

美国要实质性的改变对朝的态度和政策,给予一定安全保障,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

有学者认为坚持“六方会谈的机制,是推动以外交方式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今后唯一现实与合理的方向。

”[5]还有学者认为“可以从国家、地区、全球机制三个层次塑造有利于朝核问题解决的外部条件。

在国家层次上要实现美朝互动,在地区层次上构建东北亚安全机制,在全球方面真正实现核不扩散和军备控制。

”[6]3、朝核问题的实质与症结。

有学者认为“朝鲜核问题长期未能解决乃至一度演变为核危机,主要症结之一在于在朝鲜半岛安全结构转型进程中,朝美双方战略的巨大差异和相互冲突。

”[7]有的学者认为“朝美两国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及敌对是朝核问题的症结。

”[8]有学者认为“朝核问题的实质不仅是一个美朝和解问题,更是一个涉及东北亚大的战略格局重组问题。

”[9]有学者认为“朝核问题的实质是冷战的产物,也是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的产物。

是以意识形态的对立为内核的美朝双方的结构性矛盾的结果和表现。

”[10]关于朝核危机的实[1]蔡建.朝鲜半岛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学术研讨会综述.国际观察[J].2005年第1期。

[2]张玉山.朝鲜核政治的选择与命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2004年第5期。

[3]徐纬地.朝鲜半岛核危机的化解与半岛走出冷战.世界经济与政治[J].2003年第9期。

[4]孙向丽.朝核问题实质与发展前景.现代国际关系[J].2007年第6期。

[5]朱杰进.六方视野中的朝核危机[D].湘潭大学.2004年.第40页。

[6]王联合.朝核问题解决路径的三个层次选择.现代国际关系[J].2009年第1期。

[7]邵峰.朝核问题的症结和走向.理论视野[J].2007年第5期。

[8]朴龙国.朝鲜核问题的症结与解决方法.延边党校学报[N].2007年第1期。

[9]孙向丽.朝核问题实质与发展前景.现代国际关系[J].2007年第6期。

[10]何静文.朝鲜核问题及其利益攸关方的政策选择[D].吉林大学.2008年.第34/35页。

质,有学者认为是生存权与霸权的政治博弈。

[1]也有学者认为是政权与霸权的博弈。

[2]4、朝核问题的影响。

一、朝核问题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

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朝核问题最主要影响的是朝美关系。

朝日关系基本上是受制于朝美关系影响的。

“以美日同盟为外交基轴的日本,自然被要求将对朝外交统一到美国的步调上来。

这样,在以美朝对立为本质的朝核危机出现转机之前,日朝改善关系只能是‘天方夜谭’。

”[3]二、朝核问题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朝核问题必然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

“朝核危机可能导致地区内国际力量对比与战略格局的重新组合。

如日本将进一步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冲破和平宪法的制约,加快走上军事大国之路;危及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进程。

”[4]有学者认为,“朝鲜核问题虽然冲击了现存的东北亚安全结构,但也是重构东北亚安全结构进而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一大动因。

”[5]三、朝核问题对中国的影响。

国内学者基本上认同与朝核问题利益有关的国家是美、韩、中、日、俄。

但国内学术界主要研究朝核问题对中国的影响。

学者们的分歧在于影响的程度差异。

有的学者认为朝核问题不利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

有的学者认为不能过于夸大朝核问题对中国的威胁。

有学者认为中国积极参与解决朝核问题是中国的一个机遇,有利于中国迈向大国之路。

“牵制美国在朝鲜的战略扩张,并保持中美两国战略关系的总体稳定是中国在朝鲜半岛第二位的战略利益。

”[6]5、六方会谈与朝核问题。

一、中、日、俄、韩参与六方会谈的原因。

首先,中国参与六方会谈的原因。

“中国积极参加六方会谈,扮演调停的角色,主要出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观、国家形象、历史因素等考虑。

”[7]也有学者把地缘政治因素作为中国积极参与六方会谈的原因之一。

[8]其次,日本参与六方会谈的原因。

学术界基本上认为日本参与六方会谈主要出于“争取在朝鲜半岛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实现世界政治大国目标;制造‘朝鲜威胁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迈向世界军事大国;”的原因。

[9]再次,关于俄国参与六方会谈的原因。

有学者总结四点:“首先,从战略层面考虑,寻找在亚洲的战略空间;其次,政策层面上,保证其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再者,从经济利益考虑,能源出口更大的市场;最后,从安全角度考虑,朝核问题也不利于俄国的安全。

”[10]最后,韩国参与六方会谈的原因。

大多学者认为韩国在朝核问题上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要保障和美国的军事同盟;另一方面又不希望美国用武力解决朝鲜核问题。

因此,韩国积极倡导用和平方式解决朝核问题,还要紧紧跟随美国的步调,参与六方会谈。

二、六方会谈对解决朝核危机的作用。

很多学者认为基于六轮六方会谈取得的效果,六方会谈为解决朝美间的核问题争执、讨论东北亚地区安全构建了一个框架,也有利于东亚安全机制的建立。

“朝鲜半岛安全政治局面的最终形成还要靠整个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立, 六方会谈可能成为这种安全机制的基本框架。

”[11]但也很多学者认为,六方会谈存在很多问题。

因为其不具有强制性,朝核问题依旧是复杂、难解的。

“从多边主义理论视角分析,六方会谈局限性主要是参与国追求国家战略利益、坚持单边主义以及重视双边主,对长期合作利益的不确定性以及缺乏互信。

”[12]“有学者从国际合作理论[1]徐文吉.朝美核风波的实质与六方会谈的出路.东北亚论坛[J].2006年第4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