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2.重点: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3.结果:
前期取得一定成果,1975年后发展迟缓。
积极:苏联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
4·评价:
没有突破旧体制,军备竞赛
消极:加重经济负担。
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之比较:
比 较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目的 相同
内容
败因
内容 不同
结果
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问题探究2: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 种观点?说明理由
提示: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 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内容
⑴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⑵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⑶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的改革始终没 有成功,苏联也在改革中解体,这说明了什么? 十月革命后,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列 宁、斯大林等人作出过什么探索?我们应该从 他们的探索极其后来的改革中吸取什么经验教 训呢?
社会主义改革将是一个复杂、艰巨、曲折的过程
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改革
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都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侧重农业
侧重工业
收效甚微
初期效果显著,后期停滞不前
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背景: 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2.内容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政命令
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 划指标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 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 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
在什么背景下进行改革的?
1.背景
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1953) ③苏共二十大(1956 “秘密报告”)
2.内容:
(1)农业: (重点)
①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 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③大规模垦荒、提倡种玉米等。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当政时的政策
相比( A )
A、都引起了当时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B、都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 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 D、都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
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
相比( A )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复习: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主要特征
弊端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
⑴片面发展重工业;
⑵为支持工业,不惜 损害农民利益,损害 了农民积极性;
⑶计划指令压抑了地 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 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 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异:(1) 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 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所有制和 商品经济入手; (2 )成效不同,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 成效转向政治改革; (3 )败因不同,前两制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 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 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逝世后,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 尔巴乔夫先后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但是由于 积重难返,改革步履艰难,最终一个曾在国际舞 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消失了。前苏联的社会 主义国家为何改革如此艰难? 我们中国的改革从 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问题探究1: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是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社会主义改革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启示
➢ 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 需要不断探索,因此改革是必要的。
➢ 社会主义改革将是一个复杂、艰巨、曲 折的过程。
➢ 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 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处理好改革、
背景
本课小结:
赫鲁晓夫 内容
改革
结果及原因
苏联的 改革与
内容 勃列日涅夫
解体
改革
结果及原因
戈尔巴乔夫 改革
背景 内容 结果及原因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 是:( B )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赫鲁晓夫的 墓碑用7块黑 白大理石相 向衔接堆砌 而成,代表 了赫氏毁誉 参半的一生
赫鲁晓夫 (1894—1971)
东方 1 号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接见永载 史册的"征服宇宙空间英雄"尤里.加加林
赫’生平最“得意”之作:
在联合国大会演讲席上,当着 全世界代表脱下大皮鞋,用手 一边大力敲打演讲台,一边大 吐“口水”(口沫横飞)—— 十张纸巾都不够!!!
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B )
(2)工业:
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②给企业部分权利;
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3·结果: 收效甚微,以失败告终。
4·评价:
积极: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
消极: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
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 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收效甚微,最终 导致改革的失败。
3.结果: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 降,没有取得预期成果。
4、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5、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6.评价:
积极: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消极: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国内局势失控。
问题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高度集中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及长期以来的民族高压 政策导致的民族分离运动)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根本原因:苏联僵化的体制和政策上的失误长 期得不到纠正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1)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2)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3)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 (4)结果都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