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增长、现代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景观环境
设计的内容有了更大范围的扩展。
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从人类的心理
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沙坪坝三峡广场的建设正顺应了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因此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三峡广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沙坪坝三峡广场的背景和概况
沙坪坝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人口众多,人的需求
也是丰富多样的。
1997年一2000年,沙坪坝区陆续建成霖色艺术广场、
双巷子商业步行街、名人雕塑广场和三峡景园广场,极大地改变了城市中心形象,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文化交流、商业休闲、娱乐健身的良好场所。
二、三峡广场的认知和感觉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对环境的认知也可以理解成从环境中得到信
息。
人正是从环境的刺激中收集各种信息。
而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正是作为接受这一刺激的感觉器官的窗口,由于接受器官向大脑传送刺激,使大脑产
生了判断、行为等。
下面我们主要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评价。
1.视觉空间
视觉比其它器官都要发达,并于外界的大量信息有关。
人从环境中
所接受到的信息大部分都要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来感受到。
其中视觉可以得到听觉的千倍以上的信息。
所看到的视觉空间才会具有方向稳定性和安全感。
三峡广场的景观空间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为人们提供了较多选择性,在视觉上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些体验,但是三峡广场水景区的公共空间的景观在设计时脱离了与周边建筑的很好的协调,使其很好的景观个体要素成为了人们视线的障碍。
这就意味着人在广场范围内的移动和视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人们无法欣赏到空间的整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视觉感官对人的视觉效果。
2.听觉空间
在人类的生活中,声音在各处都可以听到。
因此在人类生活中声音
起着很大的作用。
听觉起到视觉的辅助作用,也可以说听觉具有引起人们注意的重要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有益的,现在噪音引起的伤害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对象。
它给人们带来了健康的影响,而且在人们心理上产生种种压力。
如何利用声音使其对人们有利,三峡广场是通过采用水景的手法来处理,内既引人了水体,给广场带来了活力,也为孩子们带来了亲水的地方,同时流水由于高度的限制声音也不大。
在周末开放的喷泉和水幕电影也严格控制了时间。
这一点上三峡广场做的较为成功。
3.嗅觉空间
嗅觉与视觉、听觉相比,从辨别其空间位置的能力来讲似乎不是很
高。
只是嗅过气味时,人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
难嗅的气味会给人带来感觉上的不厌恶感,它对肉体产生生理影响时,也十分强烈地影响到心情。
三、三峡广场空间属性对人行为的影响
人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这在很早以前就被提出来,就是在人与环
境的关系方面人们是受到怎样影响。
人类只有通过对环境的认知,才能从环境中获得指导行为的方法。
如前所述,现在人工环境正在显著增长,因此,与以前大多数非人工环境的状况相比,有必要研究新的创造环境的方法。
三峡广场内商户
的多样化,以及大量的街道设施,使街道充满活力,从而产生了异常丰富的使用人群。
物者既有那些心中已有确定目标的人,也有随意闲逛的还有只观赏商品陈列橱窗的人。
商品既有适合年轻人的也有适合老年人的(从玩具到电器商店以及花哨衣服、高档的家居装饰、珠宝以及艺术品)。
与之相似的是,餐饮的选择也是从昂贵雅致的食品到汉堡到冰冻酸奶,不少餐店外延至人行道,光临此处的顾客既是这幅市井风情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观看熙熙攘攘人流的观众,所以不同的空间及设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审美观也使人们对同一处空间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1.从活动设施的影响来说人是依靠自己的行为接近环境,并通过对环境的觉察,从环境中得到关于行为意义的信息,进而通过其来决定行为方式。
公共空间,作为环境的一部份(在这里是指包围着个体的外界事物),它提供给人们的不仅是满足心理需求的安全、健康的生活空间,而是一个尽可能方便舒适的美的环境,使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迅速消除疲劳,最快地恢复精力,以利于人的潜在效能最充分地发挥。
在名人雕塑广场与绿色艺术广场交界处的活动空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最有意思的是位于两排树之间的平面为“日”字型的“健康路”,由小石子铺成,赤脚在上面走可以按摩脚底穴位,非常有益健康,所以备受老年人青睐,同时许多年轻人也跃跃欲试,那两排树起到了重要作用,既划分了空间,又使广场上的人能清楚地看到那些健身器。
这个场所符合人的心理需求,因此它是成功的。
所以,人们不光从视觉、听觉和嗅觉来感受空间带来的益处而决定其行为,还会从更多方面同时衡量空间对其自身的行为影响。
2.尺度的影响
考虑到位置及环境的不同,考查广场的尺度时,根据林奇和格尔的
建议,林奇建议合适的尺度是从25米——100米,而格尔认为是从70米——100米。
两者都是看清楚物体的最大距离。
三峡广场的围合界面间的距离正好处在上述范围之内。
所以,三峡广场内,人们购物、逛街、休闲、娱乐都觉得很方便和舒适。
这也是广场内人气兴旺的客观条件之一。
3.亚空间的影响
三峡广场面积很大,它由四个广场组合而成,相当于被分成若干亚
空间来给使用者提供不同感受。
首先是利用了布局和高差的变化、多样化的种植
和坐椅布置和各种景观设施来创造亚空间,亚空间之间彼此隔离,同时又不会让使用者在空间中产生孤独感。
另外,亚空间也是足够大,这样使用者即使进入有他人存在的空间也不会觉得自己侵犯了他人。
亚空间的尺度也比较恰当,从而使人们在独坐或周围仅有几个人时,即使是在夜晚也不觉得孤独或疏远,从而给人们距离与空间的舒适感。
4.座位的影响
三峡广场内的座位基本满足了大多数广场上常见的各种类型的休
息者的需要。
卖报的小贩、聚会的朋友、约会的情侣、广场座位的布置考虑了不同闲坐者的不同需求。
为了增加广场的整体座位容量,辅助座位融人到了广场设计中,以免人数较少时,使用者置身于其中而感到不安。
三峡广场内有一些座位的排列呈线性、环形或者朝外部,以允许人们可以同陌生人挨得很近,同时不必进行视线接触。
而且通过花池或其他要素的布置为一些坐处创造了私密感。
让人们在广场中有了私密与公共交流的场所。
最后,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在设计中运用建筑心理学的知识解决人与环境的冲突,协调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映,即所谓“十万个读者,就有十万个哈姆雷特。
鸟语花香、心旷神怡、触景生情、心驰神往”。
都是不同的人产生的各种感受。
这是每一位设计工作者所应追求的目标。
毕竟,设计的产物都是为人而设计的,如果不考虑人们的各方面的心里要素,单从设计者的审美、心里、感受、需求等方面考虑,注定是个失败的设计。
所以,沙坪坝三峡广场的设计是成功的,他满足了大多数人的行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