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 压强和浮力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 压强和浮力专项练习

压强和浮力例1、如图14-1所示,正方体金属块重20 N ,F 恒为5 N ,当金属块静止不动时,则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分别是: F A =_____, F B =_____, F C =____, F D =_____。

例2、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

如图14-2所示,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 、B 、C 哪一个方向飘动?请你猜想并说明理由.。

例3、小明想用如下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强:将一个面积为1×10-3m 2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最大刻度值是5N 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14-3所示),然后计算大气压强。

若大气压强为1.01×105Pa,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是__________N 。

小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

例4:给你足够的水,量筒一只,怎样测定小瓷酒杯的密度(酒杯的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密度表达式。

例5、向墙壁上按图钉,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cm 2,图钉尖的面积是0.05mm 2,手对图钉帽的压强是2×105Pa ,求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例6、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 ,底面积是40cm 2,内盛0.6kg 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如图14-4所示。

试求:⑴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⑵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图14-4例7、一个金属球,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5N ;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图14-2 图14--3 A B C D图14-1读数为5N。

已知金属的密度为2.7×103kg/m3,问这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例8、“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

某校兴趣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

将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14-5所示。

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30cm2,高度为15cm。

(g=10N/kg)。

求:(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

(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3)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量程)。

例1解析:图A中支持面是水平面,金属块静止在水平面上,F的方向沿水平方向,因此金属块对支持面压力的大小等于金属块重力的大小,即:F A=G=20N。

图B中支持面是竖直面,F的方向与竖直面相垂直,因此金属块对支持面压力的大小等于F的大小,即:F B=F=5N。

图C中支持面是水平面,金属块静止在水平面上,F的方向与金属块重力的方向相反,因此金属块对支持面压力的大小等于金属块的重力G与F的差,即:F C=G-F=15N。

图D中支持面是水平面,金属块静止在水平面上,F的方向与金属块重力的方向相同,因此金属块对支持面压力的大小等于金属块的重力G与F的和,即: F D=G+F=25N。

例2分析:本题提供的问题情景既是生活实际情景,又是教学过程中实验探究的情景迁移。

联想生活经验,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会带动周围空气快速向前运动;再对照物理知识“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就不难解答了。

答案:猜想:马路两旁的树叶会沿着A方向飘动。

理由:因为汽车快速行驶时,马路中间的空气流速大,空气压强小,所以两边的气压就把树叶压向中间。

例3解析:由公式F=pS可估算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1.01×105Pa × 1×10-3m2 =101N,因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N远小于101N,所以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

解答:(1)由公式F=pS可估算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1.01×105Pa × 1×10-3m2 =101N。

(2)因为所需测量的力大于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说明;物理新教材要求同学们具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例4解析:测固体密度的方法有多种,有直接的方法:用天平测质量、量筒(量杯)测体积;有间接的方法:利用物体漂浮时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再利用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算出物体的密度,本题应使用间接方法测小瓷杯的密度。

解答:实验步骤:1、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1。

2、把小酒杯漂浮在水面上,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2。

3、把小酒杯沉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3。

密度表达式:ρ杯=13水12V V ρ)VV(--密度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图14-5小酒杯漂浮在水面上时有:F 浮=G 排=ρ水gV 排=ρ水g (V 2-V 1)==G 杯=m 杯g 。

由上式得酒杯的质量:m 杯=ρ水(V 2-V 1) 小酒杯的体积为:V 杯=V 3-V 1 酒杯的密度:ρ杯 =杯杯V m =1312水V V )V (Vρ--=13水12V V )ρV (V--例5解析:使用图钉时,手对图钉帽的压力和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力是相等的,已知图钉帽的面积和手对图钉帽的压强,根据p =SF就可以求出压力F ,又知道图钉尖的面积,于是就可以求出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解:图钉帽的面积:S 1=1cm 2=10-4m2手对图钉帽的压强:p 1=2×105Pa手对图钉帽的压F 1=p 1·S 1=2×105Pa ×10-4m 2=20N 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力: F 2=F 1=20N图钉尖的面积:S 2=0.05mm 2=5×10-8m 2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p 2 =22S F = 28m10520N -⨯ = 4×108Pa 答: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是4×108Pa 。

例6解析:求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应先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算出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再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 =SF求出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

茶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 与壶的重力之和,由p =SF就可以求出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解: ①壶中水的深度:h=12cm=0.12m水对壶底的压强;p 1=ρ水gh=103kg/m 3×10N/kg ×0.12m=1.2×103pa壶底的面积:S=40cm 2=4×10-3m 2水对壶底的压力:F=pS=1.2×103pa ×4×10-3m 2=4.8N ② 壶的质量:m 1=400g=0.4kg 水的质量:m 2=0.6kg水和壶的总质量:m=m 1+m 2=0.4kg+0.6kg=1kg 水和壶总重:G=mg=1kg ×10N/kg=10N 壶对地面的压力:F=G=10N 壶对地面的压强:p 2=S F =23m10410N -⨯=2.5×103pa 例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称量法和阿基米德原理求解。

解题关键是要明确:(1)通过假定小球是实心的,计算它的密度与题目所给金属密度比较判定其是空心还是实心; (2)通过假定球是实心的,其密度为已知的,计算出它应受到重力的大小,与题目所给重力比较,判定其是空心还是实心;(3)通过假定球是实心的,计算出它在应有体积的大小,与它实际体积相比,判定其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答:解法一:金属球浸没在水中F 浮=G -F =15N -5N =10N 。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水ɡV 排,得V 排=gρF 水浮=10N/kgkg/m 1010N 33⨯=10-3m 3由于小球浸没在水中,所以金属球的体积V 球=10-3m 3,假设小球是实心的,它的密度应为: ρ球=球球V m =球gV G =33-m 1010N/kg 15N ⨯=1.5×103kg/m 3。

∵ρ球<ρ金属 ∴金属球是空心的。

解法二:求金属球的体积同解法一。

假定小球是实心的,球受到的重力应为G ′=ρ金属gV 球=2.7×103kg/m 3×10N/kg ×10-3m 3=27N 。

∵G ′>G, ∴金属球是空心的。

解法三:求金属球的体积如解法一,金属球的体积V 球=10-3m 3。

假定小球是实心的,球内金属的体积应为 V 金属=g ρG金属=10N/kgkg/m 102.715N 33⨯⨯=0.6×10-3m 3。

∵V 球>V 金属,∴金属球是空心的。

例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浮力的计算。

杯子的质量已知,根据重力计算公式就可以求出杯子的重力,根据漂浮条件就可以知道浮力。

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就可以计算出杯子排开水的体积,杯子的底面积知道,根据数学公式 V=Sh ,就可以计算出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

杯子的高度知道,就可以计算出杯子所排开水的最大体积,在由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杯子所受的最大浮力,最大浮力与杯子重力之差就是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

解:(1)杯子的质量:m=200g=0.2kg 杯子的重力:G=mg=0.2kg ×10N/kg=2N 杯子漂浮在水面上,有: F 浮=G=2N(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杯子排开水的体积:V 排=gρF 水浮 =10N/kgkg/m 102N 33⨯ = 2×10-4m 3杯子的底面积:S=30cm 2=3×10-3m 2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 S V h 排= = 2334m103m 102--⨯⨯ = 151m (3)杯子的高度:h ′=15cm=0.15m杯子所排开水的最大体积:V 排′=Sh ′=3×10-3m 2×0.15m=4.5×10-4m 3杯子所受最大浮力为:F 浮=ρ水gV 排′=103kg/m 3×10N/kg ×4.5×10-4m 3=4.5N 最大称量为:4.5N-2N=2.5N 三、综合练习1、坦克安装履带是为了_____ ;刀刃磨得很薄是为了_____ ;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_____ ;汽车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_____ 。

2、如图14-6所示,物体A 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

在此过程中, A 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______,A 对桌面的压强将 __ (填“变大”、“不 变” 或“变小”)图14-6 图14-7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等器材设计了如图14-7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

(1)在实验中,小明同学是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的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图中 两个实验是用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的; 两个实验是用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是否有关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