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1. 古诗文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⑶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
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答案】(1). ⑴星汉灿烂(2). ⑵博学而笃志(3). ⑶弓如霹雳弦惊(4). ⑷何当共剪西窗烛(5). ⑸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6). 上书谏寡人者(7). 能谤讥于市朝,(8). 闻寡人之耳者(9). ⑹安得广厦千万间,(10).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
此类题一般考查根据上下文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这里应注意“笃志”“霹雳”“窗”“寡”“谏”“谤讥”“厦”“庇”等字词的书写。
点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注意在平时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媲.(pì)美对称.(chèn)重峦叠障养精蓄锐B. 剽.(biāo)悍良莠.(yǒu)莫衷一是冲耳不闻C. 憎.(zēng)恶缄.(jiān)默人才辈出心无旁骛D. 戏谑.(xuè)着.(zháo)落销声匿迹走投无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重点考查词语和成语中的字音。
字音题重点考查多音字、音近字、形声字、形似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同时,要注意拼写正确。
本题A项“重峦叠障”应改为“重峦叠嶂”;B项“剽悍”的读音应是“piāo”、“冲耳不闻”应改为“充耳不闻”;D项“着落”的读音应是“zhuó”。
3. 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怨天尤人游手好闲关注关怀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⑴怨天尤人关注⑵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难免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或“难免痛苦的经历和体验”)【解析】试题分析:(1)学生对词语的辨析及运用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即可。
“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
“游手好闲”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
根据语境,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和“消极悲观”意思相近,和“抖擞精神、放开手脚”意思相反。
所以,“怨天尤人”比“游手好闲”适合,第一个括号处应填写“怨天尤人”。
“关注”指的是关心重视。
“关怀”含有帮助、爱护、照顾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集体对个人)。
因为两个词语的适用对象不同,语境中强调的是“不被他人”,所以,第二个括号处应填写“关注”。
(2)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首先明确病句的错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文中画线句否定不当,应将“不”删去,将句子改为“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
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 《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 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吴广为都尉”中的“都尉”是官名。
【答案】C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点睛: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名著导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要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选自《墨子•公输》)【乙】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吾请无/攻宋矣B.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C.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D.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公输盘诎.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⑶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⑷卒.廷见相如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B.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间.至赵矣D. ①男有分,女有归.②毕礼而归.之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⑴虽.杀臣,不能绝.也。
⑵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9. 墨子止楚攻宋,蔺相如完璧归赵,他们都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答案】5. C 6. ⑴通“屈”,理屈,理亏。
⑵入侵,侵犯,侵略。
⑶拉、牵。
⑷终于,最终,最后。
7. B8. ⑴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⑵不如趁此给他优厚的待遇,让他回赵国,赵王怎么能因为一块璧玉的缘故欺骗秦国呢?9. (1). 不畏强权、无所畏惧、英勇无畏、镇定自若(2). 有勇有谋、聪明机智、足智多谋、机智灵活【解析】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划分节奏主要根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此题A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吾请/无攻宋矣;B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D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除了平时注意识记与积累外,在答题时还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考查“诎”“寇”“引”“卒”的意思。
其中“诎”是通假字,需要注意。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词等。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A.这里指情趣/意思。
B.确实。
C.夹杂/抄小路。
D.指女子出嫁/使动用法,使……回去。
故选B。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要注意“虽”“绝”“因”“遇”“岂”“以”的意思。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鉴赏人物形象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另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志趣、才干。
此题依据【甲】【乙】两文内容,可以从“不畏强权、足智多谋”两大方面概括墨子和蔺相如的品质。
参考译文:【甲】于是楚王又叫来鲁班见面。
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
鲁班多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多次抵拒了他的进攻。
鲁班攻战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有余。
鲁班受挫了,却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
”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对付我了,但我不说。
”楚王问原因。
墨子回答说:“鲁班的意思,不过是杀了我。
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
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国的都城上等待楚国的侵略呢。
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
”楚王说:“好啊!我不攻打宋国了。
”【乙】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
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会把璧送来。
如今凭着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我愿意接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
侍从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机说:“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