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制度作业
一、试析西方国家从代议民主制向行政集权民主制发展的趋势(包括原因、特点等)
(一)行政集权民主制形成的原因及实质
历史原因:大危机;世界大战;国有化和福利措施
经济原因:经济上垄断要求国家权力的集中
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政事务增多;国内外危机迭现议会自身的结构性缺陷及其决策方式的制约:程序政治;效率低下
实质:行政集权,行政首脑专权
(二)行政集权民主制形成的特点
首先,各国仍然保留传统代议民主制下的议会制度和公民普选制度,而且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还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次,议会权力遭到大幅度削弱,“议会立法——行政执行——议会控权”的传统权力关系不复存在,政府的立法提案权、行政立法权、行政司法权、自由裁量权迅速膨胀,行政机关往往主导议会立法或干脆自行立法,然后再执行自己制定的法律,议会只能起到授权或事后认可的作用;
最后,行政权力急剧扩张,几乎已经扩展到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行政权力的容量、行政机构的职能、行政官僚的规模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政府只管“法律和秩序”的“小政府”时代一去不返。
二、辨析“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是代议制”
⑴代议制是对君主专制的绝对否定;它解决了王权废除后的政
治合法性问题;
⑵它解决了直接民主制的技术困境,对民主制度本身发展意义深远;
⑶它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资产阶级统治所需要的;
⑷它也作为实现“人民主权”的一种政府形式;
三、请罗列西方国家议会的监督权力及其作用(P214)
审批权:人事任免的审查批准;重大政府行为的审查批准
质询权
调查权
弹劾权
倒阁权
四、分析西方代议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前景(P234)
五、试比较内阁制政府和总统制政府的原理差异
⑴内阁制政府模式:产生于议会选举的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 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特点:
立法与行政两机关人员容合,权力相结合;
奉行“议会主权”原则;
集体负责或负连带责任
⑵总统制政府模式: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独揽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政府模式。
美国是其典型.其特点:
严格的分权制衡;
行政与立法成员身份不交叉;
总统个人负责制
(三)差异
产生的途径不同
政府组成方式不同
政府与议会关系不同
内阁有诸多不同
(四)相同点
都遵循三权分立原则
政党政治是两者实质所在
政府首脑拥有巨大权力
六、试比较半总统制与委员会制的特点
(一)半总统制模式及其特点
是指这样一种政府模式,即以选举产生并有任期的总统为国家元首,以选举产生并有任期的总理为政府首脑,而国家的权力中心是总统。
法国为典型代表,俄罗斯及剧变后的中东欧国家大多也采用这种模式。
特点:
第一,总统由全国普选产生,并拥有相当大的实际权力;
第二,属双头体制,是关注全国事务的总统和向议会负责的内阁总理的结合;
第三,既体现总统制的某些特征,又体现内阁制的某些特征
(二)委员会制政府模式及其特点
是指那种实行合议制,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地位平等的委员组成委员会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政府模式.瑞士是典型.
特点:
第一,实行“议行合一”,议会决定一切;
第二,既包含有内阁制模式的特征,也包含有总统制模式的特征.
七、试说明西方国家元首与政府关系的模式
君主--内阁模式:适应于议会君主制国家,如英国、日本、荷兰、瑞典、比利时西班牙等.虚位君主+实权内阁
总统制模式:适用于总统共和制国家,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合二为一
总统--总理模式:适用于半总统制和议会共和制国家,前者如法国、俄罗斯等,后者如德国、意大利
集体元首模式:适用于委员会制国家,如瑞士。
是集体元首和集体政府首脑合而为一
八、试分析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轨迹
19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以前,”小政府”职能时期:理想角色是“守夜人”,只管“法律和秩序”(经济、政治、文化环境) 20世纪20年代后至70年代初,政府职能全面扩张时期:“总代表”角色,对经济、社会生活全面干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变化) 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期,政府职能全面收缩时期;打破政府垄断地位,将部分职能推向市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变化}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政府职能再调整,以”第三条道路”为导向(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变化)
结论:每一次转变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属管理性质的转变而非政治性质的转变。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西方政府职能发展过程的主线。
九、论新公共管理背景下政府职能的变革之势及其反思与动向
(一)变革之势:
政府职能市场化:政府职能定位的市场化(如私有化、放松管制等);公共服务提供的市场化(如合同外包、客户竞争等)政府职能社会化:授权社区、发挥非营利组织的功能、以私补公
政府职能分权化:中央政府下放权力于地方政府、政府组织内部层级之间的分权和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掌舵”而非“划浆”)
政府职能履行方式企业化、电子化:政府部门引进工商企业的科学管理技术与方法及其激励手段,如全面质量管理、成本收益分析、结果导向、讲求绩效、鼓励竞争、激励创新等。
政府职能电子化,即建立电子政府,实现政府治理电子化
(二)反思与动向
1、对新公共管理导向的反思:
推崇政府职能市场化、社会化,不应忽视政府的公共责任和加强监管,不应损害公共利益;
借鉴和引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与技术手段,不能忽视效率标准与管理责任之间的冲突问题;
政府职能分权化,不能忽视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
义,以及专业化、分权化与协调、监督的关系问题.
2、动向:
逆民营化
协同政府或者整体政府
新公共服务为导向
十、试比较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特点(P273)
十一、试比较两大法系司法机关与政府机关的关系
(一)英美法系国家司法机关与政府的关系
①政府的人事权限对法官及其审判活动的影响较为有限;
②司法审查制度上,总统制国家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与内阁制国家英国有程度差异;
③行政诉讼上,均依靠普通法院依民事程序审理行案件,后突破,设立一些专门法院或准司法机构;
④在检察机关与政府的关系上,英国检察机关独立于行政系统,实行统一垂直领导;美国检察机关与行政合为一体.
(二)大陆法系国家司法机关与政府的关系
①普通法院不能审理行政案件,而且在法国普通法院受到行政机关的约束和限制;
②在普通法院之外设立专门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比如行政法院、财政法院等;
③在违宪审查制度上,不是普通法院而是专门设立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作为审查主体;
④检察机关归属司法部领导
十二、试析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原则
司法独立是西方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以三权分立的宪法原则为基础,其基本内容包括:司法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财政、人事、内部管理和业务活动相对独立;法官独立,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势力干涉;法官职业化等。
司法独立原则作为西方法治的一个基本原则,对于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保证司法公正,维护法制统一以及实现宪政发挥了重大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性。
十三、论西方国家选举制度对政党制度的影响
迪韦尔热定律
多数代表制倾向于形成两党制;比例代表制倾向于形成多党制。
多数代表制有助于筛选和减少政党的数目;比例代表制有助于鼓励和增加政党的数目。
选举制度对其政党制度的影响是直接的,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十四、试分析选举的作用和局限性(P158)
十五、试析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一)操纵选举:选举获胜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体制中执掌国家政权的合法依据。
控制选举是控制整个政治制度运作的最重要基础。
(二)控制立法机关
(三)控制行政部门
十六、试比较“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的差异(P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