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医学院2002年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试题(闭卷部分)专业:….……学号:………..姓名:……………成绩:………….1.均数、M及G三者的关系,那种适用于显著偏态资料? S与标准误的异同点? (5分)。
2.两个大样本均数比较时,可以采用那些检验方法? 两个小样本均数比较时,t-test的适用条件? 多个样本均数比较时,应该采用那些分析方法? (5分)。
3.实验拟用乙法代替甲法测定水中溶解氧含量。
为此,同时用两种方法测定13个水样得到两组数据(略)(已知资料呈正态分布、方差齐)。
现要了解:(1)两组数据各自的平均水平及变异程度?(2)两种测定结果是否有差别?(3)两种结果间是否有联系?请你将所用的统计指标及方法用网络图表示出来。
(5分)。
4.某医师研究纤维食物摄入量与某种疾病的关系, 随机调查所获数据如表1。
请详述统计分析设想(不做具体计算)?(5分)。
表1 某疾病的发生与纤维食物摄取量研究数据--------------------------------------------------------------------------------------- 摄入量(g/d)1- 5- 10- 20- 30- 50- 合计--------------------------------------------------------------------------------------- 病例人数35 59 60 70 80 60 364 对照人数 5 14 43 79 94 65 300 ----------------------------------------------------------------------------------------5. 简述正交试验、析因试验、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与协方差分析的特点?(5分)。
6. 某医生提出:单指标百分位数法可用于任何医学资料的参考值范围的确定。
请问你同意吗?同意或不同意均须详尽地阐述理由?(5分)。
7. 某医师研究甲、乙两药治疗某病疗效(甲组观察18例,乙组观察22例),其结论为:“甲、乙药治愈率均是有效的,且乙药可以代替甲药用于临床实践。
”请评价,若需进一步研究可提出建议?还请阐明应使用的假设检验方法,以及各种统计方法的检验假设。
(5分)。
8. 分析流行病学常用方法有那些,请简述其优缺点以及适用情况。
(5分)。
附录:可能需要的公式:汕头大学医学院2002年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试题(开卷部分)专业:……….学号:..………姓名:……………成绩:……….1.某地抽查120份黄莲中X碱含量(mg/100g),得平均数4.38,标准差0.18,假设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问:⑴ 95%的样品中X碱含量在什么范围?⑵估计该含量总体均数所在范围?⑶有一份样品,其X碱含量为4.80,怎样评价?⑷这120份样品中,X碱含量在4.0~4.4之间的样品,理论上有多少份?(6分)。
2.请对书(贺石林,陈修编著. 医学科研方法导轮.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107. )中一段陈述作评价? (6分)。
“对于同一资料若有多种统计检验方法可供选择,只要方法的应用条件得到满足,均可试行检验,在这种情况下,P值较小的方法是可取的。
例如比较 A 、B 两药对砒霜急性中毒小鼠(n A=n B =10 )存活时间(h)的影响,结果是A 药组:3、4、5、8、9、9、10、10、18、24;B药组:4、11、12、13、15、15、16、17、18、20。
作计量资料两组比较,一般可用参数统计的t检验时均数±标准差(x±s)在A 药组为10.00±6.46,B 药组为14.10±4.48,t =1.649,P>0.10,故可认为A 、B 两组存活时间差别无统计意义。
用非参数统计的两样本秩和检验,该法得T A= 79,T B=129,T0.05(n1=n2=10)为83-127,T0.025(n1=n2=10)为79-131,P< 0.05,从而可以推断两组存活时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提示:将T0.05(n1=n2=10)为83-123、T0.025(n1=n2=10)为79-131,视为T0.05(n1=n2=10) =83、T0.025(n1=n2=10) =79 。
)3.某医师研究A、B两药抗溃疡病疗效,得资料如下,请分析(清列出分析步骤及必要计算表,可以不必`具体计算)?(6分)。
表1 A 、B抗溃疡病药物疗效资料-----------------------------------------------------------------------------------------A 药B 药病例------------------------------------ ------------------------------------------ 病例数治愈数治愈率(×10-2)病例数治愈数治愈率(×10-2)----------------------------------------------------------------------------------------- 重型38 8 21.05 20 3 15.00中型40 35 87.50 85 53 62.75轻型 2 2 100.00 15 12 80.60----------------------------------------------------------------------------------------- 合计80 45 56.25 120 68 56.67----------------------------------------------------------------------------------------4.某医师研究产后大出血病因,探索子宫因素、胎盘因素有无交互作用,观察资料如下,请分析(列出计算步骤,给出必要的统计表,对任一统计表作出完整统计分析)?(8分).胎盘因素子宫因素病例组对照组有有285 13无有52 45有无39 51无无24 2915.请对下面论文(摘自中华儿科杂志,2002,40(9):536-540。
)进行评价,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8分)。
统计学处理:同年龄段两个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及相关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95%及99%正常范围单侧上、下限值分别用x+1. 645s及x+2.335s、x-1.645s及x–2.33s计算。
各年龄段间采用方差分析(F—q 检验)。
获取不同年龄期小儿桡神经运动、感觉传导功能正常值及发育规律。
由表2可见,生后3个月的幼婴,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约为14岁儿童的一半;6个月~3岁间SCV 随年龄增加而快速增加,方差分析示,~1岁和~3岁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但3岁后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潜伏期本应随年龄增长而缩短,但因同时受肢体长度增加的影响,使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波幅则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但3岁后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
表2 表面电极对128例各年龄儿童正常桡神经感觉传导功能的测试结果(x±s)--------------------------------------------------------------------------------------------------------------------- 年龄例数感觉传导速度(m /s)浅伏期(m /s)波幅(μv)新生儿* 9 ——————~3个月▲16 25. 3 3.0 1.1~6个月15 28. 5±5. 2 2. 68±0. 34 2. 37±0. 94(20. 2~16. 7)△(3. 24~3. 47)△(0. 82~0. 63)△△~1岁20 35.3±4.8 2.38±0.24 2.44±1.22(27.4~24.1)△ (2.77~ 2.94)△ (0.43~ 0.35)△△~3岁21 46.1±6.4 2.03±0.31 3.69±1.51(35.6~31.2)△(2.54~ 2.75)△(1.21~1.08)△△~14岁47 51.2±5.7 2.09±0.30 93.93±1.14(41.4~37.9)△(2.58~2.79)△(2.05~0.97)△△-------------------------------------------------------------------------------------------------------------------- 注:*9例均未出现反应波;▲仅一例获反应波;△95%~99%正常范围;△△95%~下限值。
6.某研究者对350名成年人进行了一项有关控制饮食的健康调查,结果如表3:表3 不同性别成年人控制饮食情况控制饮食未控制饮食合计性别例数%例数%例数%男 14 159 173女 20 157 177合计 34 316 350问题:(1)(14/34)×100%,计算得到什么指标? (14/173)×100%,计算得到什么指标? 请分别给以解释。
(2)计算不同性别及合计项的控制饮食与未控制饮食的百分数。
(3)对该资料进行显著性检验,并结合题目内容作出恰当的结论。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