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呼吸说课稿

细胞呼吸说课稿

展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过程图,学生思考总结后填表格,获得有 效教学反馈信息,最后,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总反应式(关键词:氧气、酶、 彻底、分解、大量) 。
阶段
项目 场所 反应物 生成物 能量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通过以上处理,使得有氧呼吸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既突出 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说课稿
乌丹二中
尹艳丽
各位评委老师 , 大家好 :
我是乌丹二中尹艳丽,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
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二课时。 根据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分两个课
时: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课时—学习有氧呼吸与无氧
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今天我的说课内
实质 联系
(四)课后探究,应用于实践。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在生活实践中有哪些现象与呼吸作用有关,把知识的
探究过程延伸到课外,并深刻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七、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 1、2、3、4 八、板书设计 纲目式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层层设问,在学生答问、质疑、讨论过程 中让学生建构新概念和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 拨、调节,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而 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但由于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并且师生互动场合较多,在教学时间上可能略 为紧迫,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
二.说教法: 1. 学情分析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 助学生理解。
高中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较强,因此可尝试引导 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两种呼吸方式进行比较,提高学生 分析总结以及表达的能力。 2.教法设计
容是第二课时。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在上节课的基础上,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
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三部分内
容安排合理,符合学生认知的过程,衔接紧密,思路清晰;有利于学生整体的
把握。
从教材的地位上来看,它与第三章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章的
由学生自学完成无氧呼吸过程,教师只起组织,引导作用,提示学生理解
无氧呼吸的概念,场所,不同途径,产物等的内容。自己总结出无氧呼吸的反
应式,根据有氧呼吸的概念归纳无氧呼吸的概念。并归纳比较无氧呼吸和有氧
呼吸的异同。
呼吸类型 场所 条件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别 相同点
分解产物 能量变化 反应式
的安排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是很有好处的,回顾第三章线粒体的知识,为下面 讲述有氧呼吸的过程奠定基础。 ) 有氧呼吸的部分 提问:有氧呼吸怎样进行? 自主学习:由学生先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提出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
①有氧呼吸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生成了什么物质?发生的场所是什 么? ②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 [H] 产生?其去向? ③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 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④是不是每个阶段都需要氧气的参与?如果把 O2 中的 O用同位素做上标记, 最终在哪种产物中能检测到标记?
1、说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2、能够描述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3、说出有氧呼吸中物质及能量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对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3.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 学习难点 :有氧呼吸三阶段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填表,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回顾、纠错的过程,当一位同学填完表格,
我会找其他同学起来纠正他们的错误,要知道,有时候犯错反倒会帮助学生全
面的掌握知识,加深印象,当然不犯错是最好的。 )
(三)深化探究,由有氧呼吸过渡到无氧呼吸。
问题引入:
1.苹果,香蕉储存久了,为什么会散发出酒味?
2.为什么人剧烈运动久了会感觉肌肉酸痛?
再请学生讲述,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 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 析能力。
教师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各阶段的物质 变化和能量的释放情况及反应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 动所需的能量大约 95%来自线粒体的原因,以解决学生中的疑难。
通过上节课酵母菌的探索活动,同学们发现了酵母细胞可以利用环境中的 C6H1206 进行生命活动,知道了这个过程在有氧气和无氧气的环境中都能完成。 而且已经了解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和 CO2。对呼吸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就可以总结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根据心理学首位效应,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有氧呼吸放在了最前端,这样
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 三. 说学法:
比较法,归纳法: 四.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其中的原理,并安排 一定的讨论发言时间, 待学生讨论 出结果以后,稍加点拨,但不去对问题的原 理做深层的解释,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大家 的注意力,为整节课开一个好头,等课后再做详解。 例如我可以以这样的问题导入: 1、当我们受伤时,医生为什么要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或是嘱咐我们要用比 较松软的创可贴? 2、为什么稻田隔一段时间需要放水 ? 3、古人在农业方面有很多谚语,其中一条说道: “正其行、通其风”,这样做有 什么好处呢? (二)联系实验,探究有氧呼吸的概念、过程
主动运输和本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 “通货 ”——ATP、第四节的光合作用等内容有
密切的联系,因此是本册的重点内容之一。
2、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改中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
“提高生物科学素
养;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的四个基本理念,
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