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疗法

呼吸疗法

呼吸疗法一、呼吸原理的概述研究口吃的问题,首先要研究整个语言系统的活动状态。

这里所说的是广义语言系统,它包括大脑、呼吸和发音等方面。

本篇就呼吸和语言的协调配合问题,加以研究和阐述,对此,对呼吸的原理有简单介绍的必要。

人要维持生命,不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以适应人体的需要。

呼吸时最明显的是肺部的一张一缩,事实上肺的收缩是被动的。

胸腔的扩大,肺就随之扩大,胸腔缩小,肺就随之缩小。

而胸腔的扩大与缩小,又是由于胸膈肌和肋骨间肌肉的缩和松弛作用所至,膈肌横布在胸腔和腹腔中间,将这两部隔开。

膈肌的四周是肌肉,中央是厚膜,在呼气终止的时候,就好象一个倒放的锅。

吸气的时候,膈肌收缩,使胸腔上下直径扩大,同时,肋骨的外层肌肉收缩,使肋骨向上和向前高举,因而使胸腔的左右和前后的空间扩大。

胸腔扩大了,具有弹性的肺气囊自然扩大,因而空气就被吸入肺内,呼气过程则相反。

二、呼吸运动的控制我们常说用胸部呼吸或用腹部呼吸,事实上腹部不会吸入空气的。

在膈肌的下面的腹部的一些器官。

例如:肝、脾、胃、肠等。

虽然说是用腹部吸气,这些器官是不会吸进空气的(特殊情况例外),不过膈肌尽量向腹腔压缩,把腹部压得鼓鼓的,就好像腹部装满了空气。

无论采取胸部呼吸还是腹部呼吸,都可以随着自己的自由意志加以控制和支配。

因为膈肌和肋骨间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可随着自己的自由意志加以控制和支配的。

在人脑有一部分是呼吸运动中心,它受大脑支配,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呼吸。

若将延脑割去,呼吸即行停止。

人们的呼吸运动是随着自然环境和人的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的。

它不是均匀的、相同的、一个模式的活动。

呼吸运动固然可以受人们自由意志的控制和支配,但它也随着环境和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变化。

客观环境和内在的心理因素时刻在调节着它,使它变得粗重,变得平和,常常不是个人意志能够控制的。

1.平常不大跑路的人,偶然很快地跑了几里路,呼吸就会加快而急促。

2.夏天,刚一跳进游泳池里,触着凉水,会猛然地吸进一口气。

3.清晨走到花园,空气新鲜,鸟语花香,人会自然地深深吸进几口气。

4.渴慕已久的或是初恋的朋友,一旦约你会谈,走到他(她)家门口,呼吸会感到拘束而紧张。

5.严厉的老师,叫患有口吃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他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而紊乱。

6.看到电影上紧张的镜头,呼吸会随着情节的紧张而紧张起来。

上述各种事实,充分说明呼吸是随着环境和心情的改变而改变的。

但它们有一共同的性质,就是在上述任何环境和心情下,可以由大脑发布命令,改变它的呼吸状态,甚至可以停止短时间的呼吸,这些,我们可以当场做出实验。

较严重的口吃患者,在呼吸和语言的协调配合上,有下面两种现象:(1).一句话的后一阶段,只顾讲话,就顾不到膈肌的下降,使重新吸气的动作发生困难或陷于停顿,形成膈肌向上紧逼的痉挛状态。

(2).在膈肌下降的末一阶段,未开始上升就强着说话,结果导致呼吸紊乱,发生严重口吃。

前者由于口吃病态心理和口吃习惯影响,说话时没有换过气来,就急于继续往下讲;而后者则由于还不到呼气时,就强着往外说。

先是偶然,逐渐就形成强迫性的口吃习惯。

上述情况,就简单地说:有时是吐尽气再说话,音量微弱而吃力;有时是装足气再说话,声音强直而吃力,这样最容易口吃,而且也是很难堪的。

患者由于说话的屡次失败,所以在说话之先,心就发慌,其口吃语言的行为和难堪,总在大脑中闪念徘徊,并即时引起害怕说话和组织语言紧张犹豫的思维病态,造成呼吸中枢的干扰和抑制,使呼吸有时浅短,有时急迫。

因此使吸进的气体过少和气流停息时间过短,而使氧气不能满足其生理活动的需要,进而又导致心理矛盾斗争的激化。

心神不安,呼吸急促,心脏跳动加快的异常状态,就是其具体地反映。

这种心理现象的反映,实则为大脑机能活动缺氧形成忙乱而造成的。

这些都是严重口吃患者所共有的“言前特征”。

在一般情况下,心理恐怖随着氧气供应的短缺而形成,随着氧气供应的充足而消失。

三、气息是声音的动力胸腹联合呼吸,这在中外普遍被认为是比较好的呼吸方法。

吸气时身体适当放松,两肩自然下垂,两肋渐渐扩张,气息从口鼻自然地吸进去,深至肺的下部,我们平卧在床上时的呼吸,一般就是自然的胸腹呼吸。

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有的专业学校从言语训练一开始,就要求学员躺着练习发音、默诵,有的用这种方法训练长达三个月甚至半年之久。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使学员感觉到他所需要的正确呼吸,牢牢记住平卧吸气时的位置,使这种呼吸成为习惯。

改变自己平时不正确的处于自然状态的呼吸方法。

有时候做一下嗅觉的练习,对体会吸气也是有帮助的。

如用闻花香的感觉作深吸气,也是人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气吸得深还仅仅是一个方面。

呼气则是呼吸训练的主要部分。

要会节约用气,控制用气,锻练控制呼气的能力因为说话时善于控制气息,对患者矫正口吃重建语言习惯是很重要的。

呼气时胸肋不能一下子松驰下来,而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小腹收缩,用腹肌及横膈膜的力量将气托住,平稳均匀慢慢地呼出。

此外,吸气不宜太急,要少而顺,吸得适度,不能过多;过多则会造成呼吸器官僵硬。

发音、说话不能把气放完,要留有“富裕气”。

往往有这种情况:气吸得比较饱满,但是不善于控制运用,一开口就把气冲出去很多,结果气还是不够用,气不够用了,就要发生口吃。

在发一些送气音及擦音声母字时,更容易出现漏气现象,气多掩盖了韵,字音也被吃掉听不清了。

在舞台上的传统说唱中,常用“气口”这个术语。

气口就是指换气的地方与换气的方法而言。

气口还分大气口和小气口之别。

大气口是指换气,小气口是指偷气,就是在人们觉察不到的一瞬间很快地换气。

换气的方法应随着感情表达的需要而有所不同。

感情非常激动但需要竭力控制时,往往需要快吸慢呼地把话说出来。

有时,强压住感情但最后终于还是爆发了出来,则往往是慢吸快呼地把话说出口。

有时说比较紧急的事会快吸快呼,而在平静地叙述时又是慢吸慢呼等。

人的感情是复杂的,呼吸的状态和方法也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变化,使其有助于感情的表达。

有一种现象要注意防止,就是气口没安排好。

在换气的地方没有换好,可以偷气的地方不偷气,以至一段话说到后来气不够用硬撑着说。

气尽则声嘶,声嘶则力竭,肯定会出现口吃。

说的人费劲,听的人也吃力。

另一种现象是有人习惯于一停顿就把气放掉,结果把欢快的话语说成了悲伤的调子,说话不大自如,甚至口吃,破坏了情绪,也影响了语言效果。

有人说话声音很响,但方法不对头。

字为音所包,听来有声无词,听不出说的什么内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包字。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吐字有关,用喉不用口,口齿松驰,部位不到家,出字含混无力;另一方面则是发音的问题,音位靠后,喉头开得太大,共鸣太多所致。

共鸣的运用不仅可以扩大声音的响度,对于音色音质的变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很好地运用共鸣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不能为共鸣而共鸣,声音是要为语言服务的。

这种音包字的现象,往往出现在声音条件比较好的男同志身上,要纠正这个毛病,就要把声音往前送,并根据发音的特点和吐字归音的要求,改变不良的发音习惯,使声音在语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还有人吸气已吸到上胸,气息浅,支持力不大,发出来的音飘弱无力,有的甚至吊在上面,当然也传不远。

由于气浅,往往就把力量集中到喉部,依靠声带,力求达到强一些的声音,加重了声带的负担,造成声带的过渡疲劳,甚至受到损伤。

音域窄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就以回声来说,往往是阳平不够高,阳平、上声升不上去,去声降不到底,语言很平。

因此,扩展语言的音域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做一些夸大的回声及音阶练习,是有帮助的。

夸大回声就是把阳平的高音处与去声的低音处拉开、夸大。

音阶练习,不一定要跟着旋律进行,可以从自己感到适合的音高开始,逐句提高,然后逐句降低,就是从中音区往高低两头发展,达到自己力所能及为止。

在扩展音域的基础上再扩大音量。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要把音高与音量混为一谈,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两者是不同的。

有人常常把声音放响的同时把调门也提高了,这种现象女士较多。

吐字、用气、发音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都是为语言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

在各种练习时都要吐字清晰,有气息支持,有共鸣位置,声音响亮自如,不能只注意声不注意字,也不能只注意呼吸不注意感情,都不能偏废和忽视。

四、呼吸法训练我们在呼吸的训练和科学发音的练习阶段,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上述情况,人不能控制自身对客观环境的感知,但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像什么时候起床,应该怎样洗漱,什么时间吃饭,几点钟应去上班一样,人的行为可以自己控制,自行安排。

那么,呼吸训练,建立新的呼吸运动的模式,在语言训练和练习科学发音阶段,显得异常重要。

它对我们行为疗法时期建立新的语言习惯也很关键。

矫治口吃所说的呼吸疗法就是胸腹联合呼吸法,和舞台演员及歌唱演员语言训练时的呼吸方法相似,是一种正规的,标准的,并被以往的训练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呼吸法的学习关键是掌握要领,严格训练,配合教学,持之一恒,坚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在练习的同时,把科学发音贯彻进去协同练习,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可以分下面三个阶段练习呼吸法:第一阶段:(1)姿势:平躺在床上,仰面朝天,四肢自然伸展,表情平和,双目闭合,似睡非睡。

(2)意念:仰卧在床上以后,要排除一切杂念,做到“耳不旁听,双目紧闭,心平气和,肌肉松驰,意守丹田,保持自然”。

把注意力集中到丹田(肚脐下方三指处)部位。

应和肚脐部位的一起一伏。

(3)呼吸:吸气从鼻孔吸入,呼气从嘴里呼出,吸气时一直贯通到腹部,并使腹部尽最大可能地凸起,以便吸入更多的空气。

然后微微张开口来,平和、舒缓地向外呼气,气息好像一条长长的丝线,缓慢地向外流着。

腹部徐徐收缩(腹部凹下),舒畅自然,轻松愉快。

(4)注意:每个人的肺活量大小不同,呼吸的长短也就不同。

初次呼吸训练时,吸气大约8—12秒钟,呼气大约10—16秒钟。

随着训练的增多,呼吸时间会逐渐增长。

呼吸法每天早晚练习20-30分钟,分次练习也可以,但是练习不可间断。

饭后三十分钟以内不宜练习,应努力培养胸腹联合呼吸的习惯。

开始练习时,可能有种种不适。

例如:头痛、胸闷、脑胀,不过练习几天习惯后自然会好。

进而会有神清气爽的感觉。

(5)呼吸和发音练习:第一阶段呼吸训练的时候,只能发单音,不能发复音或词句。

呼气时再发音,发音由轻渐重,由低而高。

但也不能太高。

深吸一口气,呼气时分头发a o e y u;深吸一口气,呼气时发拖长音f —或s —。

第二阶段:在做深呼吸训练时,身体站立,双脚站稳分开,距离和双肩齐,两手下垂,头部自然前倾,挺胸收腹,两眼注视正前方。

全身肌肉放松,先把肺里的气流呼出来,然后开始用鼻子吸气。

吸气要均匀,平静,深长,渐渐吸来,由少到多,吸气时腹部用力向外凸出,应尽自己的能力吸气,以不要吸得难受为准,好像闻花香一样,想象你走进了花园,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花色耀眼,香气扑面,你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吸足后,让吸气状态保持片刻,就将双唇撮个圆孔开始呼气,像往外吹气一样,仍然要缓慢,轻柔、顺畅,由多到少,同时腹部徐徐收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