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

(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 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3、让学生知识外化
(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 知识)
自主学习应注意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 2、只重环境设计,忽略人的设计 3、忽视教师的指导
2、协作学习的设计
(1)协作学习的类型 (2)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 (3)协作学习应注意问题
特点: 数字化——简单、统一、可靠 多媒体——多载体、集成性、互动性 网络化——资源共享、不限时空、便于合作 智能化——智能指导、智能界面、智能代理
应用于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
数字音像技术 卫星电视广播技术 视频会议通信技术 多媒体技术 局域网络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互联网络技术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
设计要求:
A、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B、良好的学习交互功能 C、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 D、活泼生动的教学策略
设计策略:
A、相关度——与教学内容(教材、课本) 相关的程度
B、整合度——综合、加工、处理水平的程 度
C、扩展度——扩大知识面、丰富素材资料、 增加学习功能的程度
4、网络学习资源的作用
(1)网络课件:知识点的教学 (2)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3)专题网站: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4)案例库:典型个案分析 (5)题库:练习测试 (6)多媒体资源库:资源浏览
(二)网络环境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系
1、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学习环境的选择 4、学习情境的创设 5、学习资源的设计 6、学习活动的组织 7、学习评价的设计
三、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方法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学习环境的选择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五)学习资源的设计 (六)学习活动的组织 (七)学习评价的设计
(六)学习活动的组织
1、自主学习的设计 2、协作学习的设计 3、指导性活动的设计 4、结构流程的设计
1、自主学习的设计
(1)自主学习的类型 (2)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3)自主学习应注意问题
自主学习的类型
A、抛锚式学习 B、支架式学习 C、随机进入式学习
A、抛锚式学习
1、抛锚: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 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
4、结构流程的设计
(1)教学结构的定义 (2)教学结构的表示方法 (3)教学结构的设计原则
教学结构的定义
是指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媒 体、内容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联 系的形式。
时间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程序) 空间关系:逻辑关系、层次关系
教学结构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网络的应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的逻辑判断
3、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 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 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C、随机进入式学习
1、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 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体的多种情境
2、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 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1、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 2、让学生实现自我反馈
(强化原来的观点、改变原来的观点、对原来的观点有新 的认识)
C、协同
1、提出某个学习任务 2、协作者进行分工协作 3、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各种观点互相补充,完成学习任务
D、伙伴
1、为完成某个学习任务结成伙伴关 系
(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计算机)
2、伙伴之间展开讨论或争论 3、达成共识,促进问题解决
原则与方法
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1、导航者 2、指导者 3、设计者 4、辅导者
教师指导性活动的类型
1、交代教学目标 2、组织教学活动 3、展示教学资源 4、调控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体现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4、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2、现代教学理论的影响
如: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
创设情境 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
3、教学设计理论自身的发展 特点与规律
特点:
实践性 操作性 指导性
发展:
以教为主——以学为主(学教并重) 重视结果——重视过程 强调资源——强调环境 体现静态设计——体现动态设计 集体、统一设计——个体化、个性化设计
信息能力 合作意识 表达能力 真情实感 研究方法 任务完成
例子3:多媒体教学软件质量评价
教学目标、内容与策略(30) 系统设计特色与用户界面(25) 多媒体与互动性(25) 技术性能(20)
例子4:教师的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技术基本知识(28) 信息技术文化(15) 信息技术道德(25)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2)
流程结构的类型
并列关系 递进关系 综合关系 上述两种关系的综合应用
教学结构设计的原则
1、体现知识内容的关系 2、体现学科教学的规律 3、体现教学系统的功能
(七)学习评价的设计
1、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 2、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网络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实例 4、网络教学评价的过程与步骤
1、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
2、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 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
3、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 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 善原有认识
B、支架式学习
1、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 框架
2、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 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最邻 近发展区并不相同)
时给予肯定鼓励 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模糊或不当之处,并及时用学生乐于
接受的方式指出 4、避免偏离教学内容的讨论或由于纠缠于枝节问题而影响
学习进度 5、在讨论末尾,应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对整个协作学习
过程作出小结
3、指导性活动的设计
(1)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2)教师指导性活动的类型 (3)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
(4)判断阶段
比较 评等 判断
(5)反馈阶段
教学目标与任务调整 教学过程修改 教学资源完善 评价指标体系改变
(1)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 (2)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3)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 (4)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 (5)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
(1)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
A、学习目标 B、学习任务 C、学习态度 D、交互程度 E、资源利用 F、学习效果
(2)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A、目标达到 B、任务完成 C、达标测试 D、创新精神 E、实践作品 F、信息素养
3、人际交往特征的分析
(三)学习环境的选择
1、Web教室 2、校园网络 3、城域网络 4、Internet 5、其他
(四)学习情境的选择
1、情境的意义 2、情境的类型 3、情境的设计 4、注意的问题
1、情境的意义
情境创设: 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
情境。
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 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 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 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3)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
A、教学活动组织 B、学习资源提供 C、教学过程指导
(4)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
A、目标与内容 B、结构与功能 C、超链接与导航 D、多媒体 E、素材质量 F、技术规范
(5)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
A、技术水平 (安全、稳定、规范、便捷)
B、教学功能 (策略支持、系统工具提供、管理)
4、网络教学评价的过程与步骤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处理阶段 (4)判断阶段 (5)反馈阶段
(1)准备阶段
确定评价目标 选择评价对象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设计问卷 设计试卷 设计调查量表
(2)实施阶段
进行考试 进行调查 进行测验
(3)处理阶段
数据统计 量表分析 加权处理
1、网络学习资源的特点 2、网络学习资源的类型 3、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 4、网络学习资源的作用
1、网络学习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2)共享性 (3)实效性 (4)再生性
2、网络学习资源的类型
(1)网络课件 (2)网络课程 (3)专题网站 (4)案例库 (5)题库 (6)多媒体资源库
3、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
E、角色扮演
1、由不同的学习者扮演不同的角色
(扮演的角色可以互相转化)
2、分别解答不同的问题 3、教师给予判断、引导和分析 4、强化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
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
1、要建立起协商群体 2、教师提出问题要具有可争论性 3、学习过程可控 4、讲究学习效率
协作学习应注意问题
1、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正确引导 2、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积极因素(哪怕只是萌芽),并及
二、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体系
(一)网络环境教学设计的 基本原则
(二)网络环境教学设计的 内容体系
(一)网络环境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教学(学习)关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学习(教学)活动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3、学习(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以任务来
驱动 4、学习(教学)过程是协商合作、共同建构的过程 5、学习(教学)成果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
一、网络时代教学设计理论 的基本思路
二、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体系 三、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方法
一、网络时代教学设计理论 的基本思路
1、信息技术的影响 2、现代教学理论的影响 3、教学设计理论自身的发展
特点与规律
1、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来自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协作学习的类型
A、竞争 B、辩论 C、协同 D、伙伴 E、角色扮演
A、竞争
1、教师将总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 2、学习者单独完成子任务,看谁完成得最
快最好 3、教师和同学分别进行评论,最后完成总
任务
B、辩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