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猪生产流程及圈舍管理

养猪生产流程及圈舍管理

(1)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必须引进种猪时,在引进猪只前必须调查 产地是否为非疫区,并有产地检疫证明。引入后隔离饲养用天,在此期间进 行观察、检疫。确认为健康者,方可并群饲养。及时注射猪瘟疫苗。
(2)猪场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他动物。猪场食堂不准外购猪产品。 职工家中不得养猪。
推广全进全出饲养技术。为了保证猪场管理的流水式生产,使各生产阶 段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同时也便于管理。拟采取猪在各类猪舍、每个车 间有一定的时限,完成一定的生产工序后全进全出。即同窝同体重仔猪在保 育舍保育30天,体重达20kg后全部一次性转入肥育舍,在肥育舍饲养90天左 右,活重达90-100kg后全部出栏上市。由于同周龄出生的猪全进全出,环境 控制与管理都能按技术要求进行,做到有计划、有节奏、常年均衡生产,并 能按期对猪舍消毒。
.
6、育成猪育肥舍
育成猪和育肥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已经比较强,适宜温度在15~20℃, 猪舍设计必须同时重视防暑和保温。在猪舍的类型选择上,可根据当地的气 候条件,选择半封闭式和敞棚式。
育成、育肥舍可采用单列、双列和多列式布置。育成栏和育肥栏应该是 两种不同大小规格的围栏,但在三段生产工艺中,生长和育肥没有分开,所 以生长栏和肥育栏可合二为一。在育成和育肥阶段由于栏内群体较大,需要 有足够栏位面积并保证排污道畅通。
公猪常采用单栏饲养,公猪舍建筑面积定额一般是4~6㎡/栏,兼作配种 栏时需要6~8栏,栏的宽度不能小于2.4m。公猪舍的围栏、圈门等设施必须 坚固,栏高为1.2~1.4m,栏门宽约0.8m。地面坚实平整,并有排水坡度。公 猪舍一般应设室外运动场,场地周围种植树木,去掉树干下部枝叶,仅留树 冠。这样,既可遮阴防暑,又不影响通风。
.
4、分娩母猪舍
母猪和仔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不同,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5~18℃,而出 生后几天的仔猪要求30~32℃,因此分娩舍宜采用封闭式,并做好屋顶、墙 壁、地面等部分的保温设计。另外,针对仔猪抗病力差的特点,产仔舍内猪 栏目前一般采用漏缝或半漏缝地面,以保证圈栏清洁干燥。
分娩猪舍可以采用单列、双列和多列布置。为防止仔猪被母猪压死,一 般对母猪进行限位饲养,母猪限位栏宽度为60~65cm。
.
3、妊娠母猪舍
妊娠母猪对冷热应激都较敏感,特别怕高温。寒冷地区要注意保温,宜 采用大窗通风的封闭式猪舍。其他地区主要注意通风防暑,温暖地区宜采用 半开放式。
单体栏位饲养可以避免母猪打斗或碰撞造成流产,也便于人工授精和管 理,单体栏尺寸一般为2.1~2.2m,宽0.55~0.65m。为了解决单体栏耗材多、 投资大、母猪活动受限制导致运动量小、易产生腿部和跨部疾病等缺点,妊 娠母猪也可以采用大栏群养,每栏4~5头,面积7~9㎡,每头1.5~1.8㎡,采 用群体栏时的猪舍平面布置同空怀猪舍,只是需要在饲喂槽处加搁栏,防止 母猪抢食争斗。无论单体栏还是群体栏都可以采用单列、双列和多列布置形 式。
.
三、良种猪繁育体系推荐模式
建议建立以杂交优势为中心的繁育体系,利用国内良种瘦肉型猪大约克 夏猪、长白猪、杜洛克猪进行三元杂交(杂交模式见图示),为小区提供瘦 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商品仔猪。 杂交繁育模式:
长白猪♂×大约克夏猪♀ ↓
杜洛克♂×长大F1♀ ↓
杜长大肥育猪
.
1、猪饲养环境控制技术
根据当地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特点,改造圈舍,切实改善猪生存生长 环境。猪舍建筑采用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两种结构,一般繁殖舍采用全封闭 结构,育肥舍采用半封闭式结构。猪舍墙体采用保温夹墙,屋顶履盖保温层, 舍内采取自动饮水,机械通风,半漏缝地板,水冲式清粪;繁育舍采取玻璃 斜面采光,全钢网高床饲养;育肥舍冬季以塑膜暖棚保温,夏季以自然通风 为主。以上措施可使猪舍内温度控制在猪群生长的适宜范围。
2、营养与标准化饲养技术
没有标准化饲养,就不能保证规模化生产的正常运行。实行标准化饲养 就是把饲养标准作为基础,分别按照猪的日龄、品种、生理阶段、生产目的 合理配制全价系列化日粮,以满足各类猪对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等营养物质的需要。对饲料的购入或配制做出正确的选择。
.
3、卫生防疫技术
项目区猪场的场址易被城镇居民或农民包围,往往容易忽视疫病的预防 和控制,对规模养猪构成威胁。鉴于这些潜在危险和特点,控制疫病的设计, 必须从卫生、免疫、营养、设备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这种 安全、舒适、无病的“生态环境”不受有害生物、物理、化学因素的危害, 从而把疫病病源拒之于猪场大门之外。具体要求如下:
养猪生产流程及圈舍管理

一、养猪技术方案及流程
1、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专业育肥场生产工艺较单一,即在育肥舍饲养90天,使体重达到90kg 出栏。
.
2、生猪养殖场生产指标
项目区生猪养殖场生产指标
.
二、各类猪舍的利用与管理
1、公猪舍
公猪具有体格较高大、爱好运动、破坏力强、怕热不怕冷等特点。为利 于防暑降温,多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通常采用小跨度单列式,净高较大 为好。寒冷地区通常采用密闭舍。
.
2、空怀母猪舍
空怀猪舍的设施、设备与环境对母猪发情来临有重要影响,群养能促进 发情;与公猪接触方便;制造发泄机会(运动);舍内具有一定的光照度; 方便母猪转群。空怀母猪可以单养或群养。
空怀母猪的饲养按单元进行,猪舍平面布置可以采用单列、双列或多列。 群养的规模为4~6头/栏,每头母猪需躺卧面积为1.8㎡,排粪和活动区应不 小于1.5m×1.9m。单栏饲养母猪栏宽不小于0.6m,栏长不小于1.9m(包括饲 槽),饲槽后坚硬地面约为0.8m,其余是漏缝地板地面。
.
5、保育仔猪舍
保育仔猪初期对温度的要求仍然比较高,特别是实行早期断奶的保育仔 猪,初期需要的适宜环境温度为22~26℃,所以保育舍仍以保温为重点,屋 顶、墙壁、地面要达到一定的隔热性能,采用较大的跨度,适当降低净高, 减少使用时舍内热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失。
保育舍采用群体栏饲养,每栏最好是同一窝仔猪,即每围栏小猪头数为 8~12只,每头仔猪需面积0.3m2左右。分娩猪舍可以采用单列、双列和多列 布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