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方案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方案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方案目录1、施工准备 (2)2、构件运输与堆放 (2)3、预制构件吊装 (2)4、关键节点施工技术 (15)本项目混凝土装配式构件拟采用有资质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厂家生产,汽车运输至现场吊装安装。

施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批,专项施工方案经审批后按方案组织施工。

1、施工准备结合本工程的实际特点,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编制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包括构件的运输与存放、构件吊装作业、构件安装与连接等内容。

正式施工前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部件进行试安装,并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施工方案,严格按专项施工方案中的施工措施进行构件吊装的深化设计。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技术人员、现场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进度计划、构件种类和重量,选择适宜的起重机械设备,其所有起重机械设备均应具有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及产品合格证。

2、构件运输与堆放若设计无具体规定,构件运输时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

制订的预制构件运输与堆放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存放场地要求、运输线路计划、运输固定要求、码放支垫要求及成品保护措施等内容。

应对某些超高、超宽或刚度不对称等大型构件的运输和码放采取特殊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且具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预制构件应按品种、规格、所用部位、吊装顺序、预制构件受力状态,检验状态分别存放。

底层及层间应设置垫块,垫块应平整且上下对齐,地基应坚实。

预制构件不得直接放置于地面上。

3、预制构件吊装1.预制墙板吊装施工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测量放线→外露连接钢筋校正→安装垫片并调整标高→起吊预制墙板、就位→安装临时支撑→调节水平位置及垂直度。

(1)清理干净外墙的基础面,保证与接头接触面无灰渣、无油污。

环境温度高且干燥时,将基础面清理干净后可适当喷淋水,进行湿润处理,但不得积水连接钢筋端头不得有影响安装的翘曲,钢筋表面不得有严重锈蚀,不得粘有泥土、水泥灰浆或油污等对连接性能有影响的污物。

(2)根据图纸上轴线关系放出外墙定位线,同时放出外墙安装控制线,保证外墙安装的精确度。

图-1 构件吊运图-2 构件安装(3)在墙身顶部设置一个插筋钢板定位器检查钢筋位置,对超过允许偏差的钢筋进行处理。

钢板定位器按照拟安装的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套筒位置精确开孔,当外露连接钢筋倾斜时,应进行校正,便于预制墙板顺利就位。

表-1表1外露连接钢筋的位置、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中心位置+3, 0 尺量外露长度、顶点标高+15,0(4)根据施工图纸,准确把握外墙预制构件拼缝的标高,采用垫片进行找平,在垫片找平前用墨斗在放垫片的位置进行标示,后对所有标示点进行超测记录,即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对轴线、平整度检查无误后,测量出外墙预制构件拼缝的标高,采用目30 × 2 垫片进行精确找平,垫片一般置于离构件端构件水平总尺寸的1/6到1/5之间及中部。

钢筋定位技术:预制构件采用套筒灌浆技术还是浆锚间接连接技术对钢筋定位有较高的要求,钢筋偏差较大上部预制构件套筒安装不进,规范要求现浇结构施工后预留钢筋中心位置偏差0-+3mm.图-3 钢筋定位(5)为防止灌浆料益处污染外墙,同时起到补充缝隙的保温,采用40 mm 宽的弹性XPE条用专用胶进行粘贴,当将墙体安装线及格线安装完成后,就开始在外墙夹心保温板上粘贴XPE条,粘贴时确保橡塑棉条顺直且橡塑棉条厚度略大于墙下缝高,确保不漏浆。

墙板定位技术:预制剪力墙构件吊装之前应对预制构件拼缝位置进行浮沉、杂质清理,调节标高螺栓或硬质垫片达到设计板底标高,预留钢筋中心位置及其他预埋件进行尺寸偏差复核;放置PE条或橡胶条。

图-4 墙板定位(6)墙板吊装采用吊装梁,根据预制墙板的吊环位置设置合理的起吊点,用卸扣将钢丝绳与外墙板的预留吊环通过卸扣连接后,起吊至距地500 mm处,检查构件外观质量及吊环连接无误后方可继续起吊。

起吊前500mm宽的通长多层板钉制于需将预制墙板下侧,缓慢匀速起吊,以确保不损坏预制墙板边缘。

①同一预制预制构件中,预埋的吊点一般按均衡受力设计,当吊点受力不均匀时,部分吊点会因超载发生危险,因此吊具设计时各吊点之间应有自动平衡功能;②构件上预埋的吊点为“T”形吊钉时,斜吊会造成吊钉的吊帽受弯破断,必须采用荷载分配梁垂直(近似)起吊。

图-5 预制墙板吊装图-6 吊点可调试横吊梁将预制墙板平稳运行至距楼面8OO mm左右时停止降落,操作人员手扶外墙板引导降落,用镜子观察下层预留连接钢筋是否对准预制墙体底部钢筋套筒,缓慢降落到垫片后停止降落;检查钢筋是否全部对孔完毕;用控制线检查墙体是否安放在了墙体线上;采用线坠和卷尺来检查墙体安装的垂直度,检查时应在墙体两端同时用线坠检查,保证安装垂直度;侍斜支撑支撑好且墙垂直度及水平度调整好后吊钩脱钩,垂直度应控制在5 mm内,构件轴线位置应控制在8mm内。

(7)采用可调节斜支撑将墙板临时固定。

过渡层的施工应先在预制墙板上和楼面上,固定U形卡环安装构件缓慢降落到垫片后停稳,立即用斜向支撑杆将墙上和板上U形卡座相连接。

标准层施工时,在有斜撑位置的叠合板上已预留孔径为30 mm的孔,以便斜撑与板的连接,斜撑与板间采用螺母连接。

每件预制墙板的临时斜撑不宜少于4道,临时斜撑宜设置调节装置,支撑点距离底部不宜小于高度的2/3;长短螺栓可调节长度为土1 00 mm。

(8)调节水平位置、垂直度通过短钢管斜撑调节杆,对墙板跟部进行微调来控制夕向的位置;通过长钢管斜撑调节杆上的可调节装置调节墙板顶部的水平位移以控制其垂直度。

2.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模板(PCF板)吊装PCF板安装工艺流程:现浇节点钢筋绑扎与校正→垫片找平→PCF板吊装→安装到位→PCF板临时固定→现浇节点混凝土浇筑→塔式起重机摘钩→现浇节点支模→现浇节点混凝土浇筑。

(1)PCF板吊装前,应先绑扎PCF板内侧现浇墙体钢筋,以便箍筋能顺利安装绑扎就位;钢筋绑扎完毕后,依据施工蓝图,对竖向钢筋位置,箍筋位置及间距进行仔细校正,误差过大的应进行调整,避免在PCF板在安装就位过程中保温连接件与内侧钢筋发生碰撞。

(2)根据预先弹设在内侧竖向钢筋上的标高控制线调整好钢垫片的高度。

每块PCF板下部在两端各放置一处钢垫片调整标高,标高调整到位后用胶带将垫片缠好,重新复核,确保其位置及高度准确。

按设计要求在pcF板下部保温板位置处粘贴弹性嵌缝密封材料,防止内侧现浇节点混凝土浇筑时漏浆。

(3)采用卸扣连接钢丝绳与外墙板上端的预埋吊环,并确认连接紧固。

PCF 板采用两点起吊,钢丝绳与水平夹角大于60。

起吊过程中,板面不得与堆放架发生碰撞。

PCF板吊装时应先进行试吊,试吊时用塔式起重机将PCF板缓慢吊起,寺板的底边升至距地面50 cm时略作停顿,再次检查吊挂是否牢固板面有无污染破损,若有问题须立即处理,确认无误后,继续提升使之缓慢靠近安装作业面。

在距作业层上方60 cm左右略作停顿,施工人员可手扶PCF板,控制墙板下落方向。

(4)墙板缓慢下降过程中,待PCF板距底部垫片顶2 cm时,将PCF板缓慢向内推进就位,就位时应避免保温连接件与内存钢筋发生碰撞,推进就位过程中应以两侧预制墙板的外边线作为基准,确保PCF板外边线与两侧预制墙板的外边线平齐后缓慢下降就位,就位后采用靠尺板对pcF板的水平度及垂直度进行检测。

(5)PCF板安装就位校正无误后应进行临时固定,固定点分别设置在PCF板上下部在下层PCF板内侧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将下层PCF板上都的吊环钢筋截断,在截断位置处焊接14螺杆,同时利用木枋及蝴蝶卡对PCF板下部进行固定;PCF板安装就位后,采用定制的三角形木楔对PCF板上部进行固定,木楔利用外挂架作为临时支撑。

(6)PCF板内侧现浇节点采用定制的铝合金模板支模,结合工具式夹具及时拉螺栓对PCF板和铝合金模板进行固定,工具式夹具采用不锈钢方矩管定制,夹具上设置有滑槽,夹具竖向间距500mm。

(7)PCF板处的现浇墙体通常与顶板一起浇筑,达到顶板支撑拆除条件后方可拆除墙体模板。

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隐蔽验收,确保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预埋等全部安装完毕且符合要求。

墙体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在底部利用与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浆坐浆,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上下层间隙时间不得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振捣要均匀,确保节点区振捣密实。

3. 预制外挂板吊装工艺流程:埋置预埋件→预制外挂板板编号测量放线→预埋件位置复核→预制外挂板起吊→预制墙板就位-+螺栓对孔一、安装临时斜支撑和墙体下部连接固定件→上层混凝土浇筑叫安装外挂板上部连接件。

(1)在本层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预埋件的埋设,以便外挂板与主体的连接。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对预埋件的位置进行复核,检查是否发生偏移。

预埋件固定应采用与主体梁筋焊接。

(2)安装前用水准仪将M24螺栓顶标高调至外挂板设计顶标高。

(3)根据设计图纸,复核预埋件位置后,在预埋件上焊接L200×180×20的角钢(焊缝质量为二级),角钢立面设长圆孔22 mmx75 mm以便外墙挂板安装时左右位置及辷下位置的调节和与外墙挂板连接。

连接采用直径为20mm的L形钢棒和螺栓与外墙挂板相连接。

将外墙挂板吊装就位并支撑到位后,将角钢通过螺栓连接在楼面和外墙挂板上,从而使外墙挂板处于固定状态。

(4)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复核梁下口预埋件位置是否正确、平整。

在预埋件上焊接L200 x 180×20的角钢,角钢立面设长圆孔22 mmx75 mm, 以便与外墙挂板连接,连接采用直径为20 mm的L 形钢棒和螺栓与外墙挂板相连接。

4.叠合板安装4.1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测量放线→支撑体系→标高调节→吊装叠合楼板→复核标高→板缝处理→机电管线敷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撑拆除。

清理安装部位的结构基层,做到无油污、杂物。

剪力墙上流出的外露连接钢筋不正不直时,及时进行处理,以免影响叠合板的安装就位。

独立支撑放线:根据叠合板平面布置图在楼板上测放出独立支撑的点位,并在房间的四角弹出竖向垂直操作线。

标高放线抄平放线,在叠合板周围的剪力墙上弹出1.000m标高的控制线,以便叠合板安装后进行标高复核和调整。

4.2支撑体系(1)独立钢支柱和稳定三脚架独立钢支柱主要由外套管、内插管、微调节装置、微调节螺母等组成,是一种可伸缩微调的独立钢支柱,主要用于预制构件水平结构作垂直支撑,能承受梁板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

内插管上每间隔150 mm 有一个销孔,插入回形钢销可调整支撑高度。

外套管上焊有一节螺纹管,同微调螺母配合,微调范围170 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