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下学期要教高一年级,对于如何领会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上好新课心中没有底呀,因此我特别想知道新课程与我们原来使用的课程有什么不同,在教学方面的要求有什么不同?还好假期就组织网络培训,给我们很大的帮助,简单说说我的体会。

在这几天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对于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学生来说能喜欢物理吗?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

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2.教师有吸引学生的魅力
教师应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及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师只有熟知教材,掌握新课程要求,兼具其他学科的知识,拥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才能让学生对你有敬佩之情,学生才会乐意听你的课。

因此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物理老师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还有渊博的其他知识,比如你很精通维修电器,而且在上课时能穿插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学生觉得
新鲜,很好奇,对老师很钦佩,这样更加加深学习物理的兴趣。

(2)有幽默通俗的教学艺术,学生就感觉到学习物理就象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他们不感觉到学习物理是抽象的,而是比较容易的,这样学生也愿意学习物理。

(3)正确的评价学生,多鼓励学生学习。

正确的评价是对学生成绩和态度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

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考试成绩、科技制作,教师都应当给予公正、及时的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给予适当的鼓励,如“你真棒”“你的见解很独特”。

对已获得成功、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说:“你还有更巧的办法吗?”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及时指出不足。

对于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探究达到稳定状态。

3.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有对学生深厚的感情。

我们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达到师生互动,相互配合,达到师生之间在感情的共鸣,使老师学生融会一体,学生愿意把真实的想法跟老师说,每次交上来的作业是独立完成的,而不是抄上来,骗老师的,所以老师特别是在提高差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多投入给差生的情感: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赞同的手势,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问题,我往往用“你回答的很好 !”经常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而不是讽刺和嘲讽,这样激起差生在学习物理情感上的涟漪。

我们也要努力将我们的课堂创造成一个民主、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才有对学习感兴趣的根本基础。

4.物理启蒙十分重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何给学生开好物理学习的头,关系到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物理学习的好坏。

因此,初中物理的启蒙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物理启蒙教学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3~15周岁之间,这年龄段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比较敏感,易于接受,好奇心强,都急于想了解一切未知的东西,可是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则是一张白纸;第二,初中物理教学,以感性观察为主,定性分析多,定量计算少,又是以后学习物理的第一阶梯。

所以启蒙教育的物理兴趣培养就是学生物理兴趣培养的关键。

(1)认真上好第一课
序言是学生接触物理教学的第一课,不容忽视,应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迈好第一步。

可认真准备,充分利用动与静、声与光、电与磁等各种手段,展示物理学的精妙绝伦之处,设疑激趣,力争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可做纸片托水、摩擦起电使塑料匝绳四周飞起、瓶子吞气球、电磁现象等有趣的实验,经演示后一一飞出,学生像看魔术表演似的惊叹,立即会产生“学一手”的欲望和探究“魔术”成因的物理兴趣。

(2)用实验促进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加强实验教学。

应该承认,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浓厚兴趣远远超过对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因势利导,进而带动理论课的学习。

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应坚持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应地制宜、因陋就简做实验,借助于实验将难于理解的概念、原理变得直观易学。

可想千方,施百计,力争每节课让学生有观看的、联想的,新知识、新概念,才能牢牢吸引住学习注意力。

可常常布置一些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小实验”,并让他们把自己做的小纸锅烧水、潜望镜模型、密度计等“小制作”拿来教室与其他同学相互展示、表演、观看,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转化为认真学习的兴趣,易于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3)贴近实际生活,学生更感兴趣
知识源于生活,把教学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面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是拓展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小故事”来缩短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以趣激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

在“声现象”教学中,可安排讲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小孩问爸爸,为什么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爸爸回答说,是因为人的眼睛长在前而耳朵长在后的缘故。

同学们听后都会笑,在笑声中记住了声音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相关知识。

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极为密切和广泛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的举例,应有意识举出许多较为人们熟悉的物理原理应用到民用工业技术上的实例,应用到体育运动、杂技表演、日常生活等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有看得见,摸得着之感。

应注意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

在课堂教学中可常介绍一些现代科学信息给学生,要求学生多留意这方面的报道,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和素材,定期在班上公布,让学生相互传播、讨论。

这样缩短了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往往成为他们课间休息时反复讨论的话题。

4.物理学史、物理学故事的作用
用物理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讲“浮力”时,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00年前,阿基米德为叙利亚王国的国王鉴定王冠是否被珠宝商用等量的白银替换了部分黄金,他冥思苦想多日,都没有结果。

一天,当他在盛满水的浴缸中洗澡时,注意到浴缸里的水向外溢出,终于获得了灵感,你知道他找到了什么办法鉴定王冠吗?
多给学生介绍物理学史,让学生知道我的物理学的发展史,我们的宇宙是怎么来的等,知道一些物理学家如: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及他们在探索真理过程的艰辛。

比如牛顿他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