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切削温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金属切削温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测温具有许多优势,但是对于切削加工,动态切削 区测温表面的不恒定性导致辐射系数也是不稳定 的,辐射系数会受试件相变、刀具工件表面温度等 众多因素的影响, 最终成像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 异。 图 5 为增强 CCD 相机法测温装置示意。
2
1
13
3
4
5
回路组成(见图 4)。 系统以半人工热电偶作为传感
12
基于切削温度对切削加工的重要影响,研究实
1 4
5
用的切削温度测量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文中各 种测温方法的综述得知,热电偶法测温虽然直接但
图 6 一种钻削试验红外测温装置示意图 1. 步进电机 2. 蜗轮蜗杆减速机 3. 主轴 4. 钻头 5. 红外传感器
是前期准备工作繁琐,重复使用效率低。 新型薄膜 热电偶法采用先进的磁控溅射和离子镀技术,解决
中图分类号: TH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0794(2014)01 - 0096 - 03
Research on Measurement Methods of Metal Cutting Temperature
ZHU Hong-xia1,2, SHEN Xing-quan1,2
(4)红外热像仪法
度难以直接测得的情况,采用响应速度快、灵敏度
红外热像仪法原理可用公式表示为辐射单元 高、体积小的红外传感器对钻削温度进行间接测试
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E,即
的方法。 无论密封与非密封状态,被测物体内部温
E=εσT 4
度场会随着所处环境温度场的变化而变化, 其间存
式中 ε— ——物体辐射单元表面辐射率;
2
3
4
(2)新型薄膜热电偶法 新型薄膜热电偶法采用真空蒸镀,将热电偶材
图 1 自然热电偶法测量切削温度示意图 1. 钢顶尖 2. 铜销 3. 毫伏计 4. 车刀 5. 工件 6. 车床主轴尾部
料沉积在绝缘基板上形成的。 热电偶的材料虽然很 多,但是必须保证工程技术可靠性、测量精确度。 应
人工热电偶法(见图 2)解决了自然热电偶法只 满足的要求:不同材料组成的热电偶能够输出较大
(1.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2. Deep Hole
Machin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51, China)
quality and tool life.
Key words: metal cutting; cutting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
1 切削加工中切削温度测定方法
能测切削区平均温度这一限制,其能够测得切削区
(1)自然热电偶法和人工热电偶法
摘 要: 金属切削温度是切削加工研究的重要内容。 综述了金属切削加工技术中切削温度的
测量方法,并对几种新颖钻削温度测试方法进行概述。 分别指出了各类温度测定方法的适用场合
及优缺点,对金属切削温度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 为金属切削加工质量、刀具寿命提供了
研究依据。
关键词: 金属切削; 切削温度; 温度测量方法
就相当于一个热端,毫伏计接连处相当于一个冷端 得到热端温度。 该法不用反复标定特定电偶材料,
(室温), 冷热端之间因为温差必然导致热电势,在 且电偶材质更换方便, 但是对于高硬度材质的刀
该闭合电路里冷热端形成的回路中的电动势可用 具,开孔后埋入金属丝的操作过程困难,致使该法
毫伏表记录下来,温度值可从相对应的温度与毫伏 应用推广受到限制。
Vol.35 No.01
金属切削温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朱红霞,等
第 35 卷第 01 期
步测温。 试验中事先在筒内的一端开一小口将红外 半导体,其与双色高温计法均属于辐射测温法。 硅
传感器装入筒壁内以测量内壁温度。
光电池法以光生伏特型红外探测器为基础,其可测
2 3
高速运动物体的小面积的表面温度。 论, 如果被测介
σ— ——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
质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已知的,通过测定被测
T— ——辐射单元的表面温度。
体外表面的温度,所需点的温度便可间接获得。 图 6
该方法借助光机扫描器侦测加工面辐射出来 为一种对药筒进行钻削试验的红外测温装置示意
的能量, 电子信号由各辐射单元辐射能所转换而 图,试验中使用不同的切削参数对上下表面进行同 97
13. 传递管
(6)一种适于钻削的红外测温法
11 10
图 4 钻削温度测试系统简图 1. 虎钳 2. 垫块 3. 工件 4. 钻头 5. 卡具 6. 主轴 7. 计算机 8.
康铜丝 9. 放大电路 10. 采集卡 11. 工作台
红外测温法是辐射式测温的一种,利用物体的 热辐射现象来测量物体温度。 红外测温仪主要包括 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 示输出等部分。 在钻削加工中,针对筒壁内表面温
术将镍铬膜和镍硅膜镀在刀具上,补偿导线采用与 光线转换为电荷,电荷再经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变
薄膜热电偶材料相同的 2 mm 的镍铬、镍硅丝,在刀 成数字信号, 压缩处理数字信号上传至电脑中,最
头下半部加工通孔引出至与室温一致处。 由于热电偶 终得到所采集图像。 增强 CCD 相机曝光时间很短,
测温接点位于刀尖,响应迅速,时间常数约为 0.8 ms。 干 扰滤光片 0.8 μm,在 可见光谱范 围内 ,对 切 削 区
* 国家基金项目(51175482);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2081030)
电动势;热电特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高导
96
第 35 卷第 01 期
金属切削温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朱红霞,等
Vol.35No.01
电率、低电阻温度系数;较好的工艺性,以便成批生 成,处理后的信号最终可以以不同方式显示出物体
具、工件必须是具有不同化学成分的材质,刀具、工 布,甚至减弱刀具强度,所以孔的直径在满足要求
件、毫伏计相连便组成了一个简单的闭合电路。 毫 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小),形成热端。 冷端通过导线
伏计两端各接有分别来自工件、 刀具引出端导线, 串联毫伏计,与自然热电偶法同理,冷热端之间因
切削加工时,切削区温度上升,切削区的刀具工件 为温差导致热电势,根据记录的毫伏值和标定曲线
1. 热电偶膜 2、3. 绝缘膜
(3)热电偶与软件相结合的温度测量系统 在切削温度测量中, 钻削温度是比较难测得 的,单纯采用热电偶法会有许多局限,测量不便利, 误差较大。 采用软件与热电偶等硬件相结合的方法 是钻削温度测量的新渠道。 软件采用 LABVIEW 虚 拟仪器技术实现,利用 LABVIEW 软件模块化、层次 化软件结构, 建立钻削温度测试信号的界面系统。 硬件部分由计算机、数据采集卡、放大电路和电耦
来测瞬变的表面温度和微小面积上的温度。 大连理 为相对温度,比实际加工中的切削温度值稍显滞后。
工大学的孙宝元教授等采用先进的磁控溅射和离
(5)增强 CCD 相机法
子镀技术,解决了绝缘、镀膜牢固性问题。 在刀具头
CCD 即 Charge Coupled Device, 由半导体材料
(见图 3)内部溅射二氧化硅绝缘膜并通过离子镀技 制作成,具有高感光度,其成像原理是将拍摄到的
6
器,获取信号后由数据采集卡送入计算机,在虚拟 仪器界面获取钻削温度相关数据或所需图形。
11
7
10
9
8
6
5
4
7
3
2
8
1
9
图 5 增强 CCD 相机法测温装置示意图 1. 增强 CCD 相机 2. 分束镜 3. 滤光镜 4. 透镜 5. 氢氖激光器 6. 试 件 7. 发射管 8. 投射体 9. 切屑 10. 密封黑箱 11. 刀片 12. 刀夹体
产。 薄膜热电偶采用的电极材料在 500~1 800 ℃时 温度图像。 如果 ε 是已知的,由定律可得辐射面温
可用镍铬-镍硅、铂铑-铂等。 薄膜热电偶可达到微 度场分布情况。 使用红外热像仪可非接触测量物体
米级(0.01~0.1 μm)。 其热容量小,响应速度快,可用 大面积温度分布,使用方便,但是其价格昂贵,且所测
NiSi
进行拍摄,便可获得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温度场的
NiCr
表征图像,切削温度分布情况依据标定的“温度-相
上半部
下半部
机亮度水平”来确定。 因为增强 CCD 相机测温方法
是一种光学测温法,所以测量切削温度时可避免接
1
2
3
触加工刀具工件,其拍摄响应时间比较短,有很高
图 3 薄膜热电偶刀头结构示意图
的分辨率,制约条件是光学辐射波长。 虽然该方法
(7)有限元模拟仿真计算
了绝缘、镀膜牢固性问题,可快捷测得刀部温度。 红
在某些切削加工环境恶劣, 直接测量温度条件复 杂的情况下, 一些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于研究 分 析 切 削 温 度 起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作 用 , 如 ALGOR、 ABAQUS、MSC.MARC、DEFORM、ADVANTEDGE FEM 等软件设置有热传导分析功能, 支持瞬态传热分 析、非线性传热分析,可以对切削加工工件或刀具 温度场进行模拟仿真。 其基本原理是对连续体进行 近似计算的一种数值方法,通过导入物体,并对其 进行网格划分,定义材料属性、边界条件、初始条 件、几何特性等相关设定后,利用计算机计算,得到 所需的温度场数据、图像,以非实验手段直观了解 切削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 2 其他测温方法
除上述测温方法外,还有金相结构法、光纤红 外测温法、定熔点粉末法、双色高温计法、pbs 法、硅 光电池法等。 金相结构法是对比切削前后刀具或者 工件显微组织变化来研究切削温度的改变,此方法 比较繁琐,工作量大,仅适于金属材质。 光纤红外测 温是非接触测量,光纤红外测温仪体积小,廉价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