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

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


(一)对药学相关知识不够了解
医师常更关注诊断,对正确的药物用法、用量认识不 足,尤其是对新药的用法、特殊给药剂型及途径、药
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不熟悉,影响正确的用药方 案制订。
(二)剂量计算或表达错误等
医师有时因一时疏忽算错或写错用法用量,或未及时 随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可影响或造成用药错误。
摘自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报道
分析:处方笔迹不清晰,为用药错误埋下隐患,处方 转录者和药品调剂者误读了处方信息;并且工作流程 中没有独立的双核对机制,以及对处方诊断与用药相 符情况的再次审核。
(一)药品因素
药房存在大量音似和形似的易混药品。
但临床药师在实践中对临床药师为了强调不合理用药的严 重性,倾向于把不合理用药进行讨论。
用药错误范畴有严格的界定,不合理用药的范畴 则要宽泛得多。
什么是不合理?就是不合道理、不合事理,而道理即科学 的根据和逻辑,事理即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不合理指违反科学和事物的逻辑和规律。这里讨 论的用药错误,是药物治疗过程中人的疏失、无
本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是不适当的, 但这种不适当究竟属于不合理用药。
不合理用药强调“主观动机”,而用药错误强调 “非主观动机”,是一种“无意”或“疏失”产生的 行为及后果。以上两个案例到底属于不合理用药还是 用药错误,需要结合医师开具处方的“动机”和具体 行为方式加以判断。
二、用药方案制订
0.9%生理盐水250ml+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g+ 地塞米松5mg
在第3组液体输注约5分钟时,患者出现胸闷、胸 痛、四肢痉挛、口唇发绀、昏迷,经抢救无效死 亡。 —摘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分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顺次给药易造成药物在输液管路中发生配伍禁忌, 医师对静脉给药这一高风险环节认识不足。
几周后患者因哮喘急性发作收住急诊,急诊医师发现 患者一直用的是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而不是吸入气 雾剂。
相关药品分析:①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氟替卡 松属于糖皮质激素药物,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后,在肺 部显示出强效的抗炎作用,能够提高对哮喘症状的控 制,用于预防及治疗哮喘。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 经口腔吸入给药。
的字样
瓶签上模棱两可的用语导致患者错误服用了3倍的 药物剂量,由此发生了药品不良事件,但该事件的确 切原因是用药的不合理。
临床数据显示,有1/3~1/2的药品不良事件与用药
案例1-2
患者 1岁 女 11kg 腹泻、呕吐就诊 医师处方并注射了“盐酸甲氧氯普胺”3mg,患视,呼之不应, 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没有呼吸。约4时再次出现相同 症状,当晚住院,诊断为“药物过量”。
有的发音很相似,比如凝血酶和血凝酶
有的外包装比较相似,比如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 规格的药品
虽是同一种药品,规格相同但剂型不同,比如二 甲双胍有50()rag、850mg及500rag缓释片,这三 者就比较容易混淆。
ISMP定期会发布更新易混的药品目录以帮助提高 警示
药品包装及贴标签过程也是调剂容易出现错误的 环节
盐酸甲氧氯普胺说明书中的小儿用量是O.1mg/kg,案 例l-2中患儿的用量显然超过了常规用量。但本案中医 师的超常规用药究竟属于不合理用药
小儿用量是 O.1mg/kg
案例1-3
患者 男 45岁 诊断为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和 高脂血症。
处方: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 铋钾胶囊与阿司匹林肠溶片。
(三)处方规范化书写管理不到位
医院对处方规范化书写无相应的管理措施,特别 是对剂量表述中的数字“0”或小数点及剂量单位 等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处方开具因人而异,很 容易造成处方被误读、误解,导致用药错误发生
我是零
案例3-3
一例患者出院时,医师为其开具甲状腺素片 (25mg/d),由于处方书写潦草,破误读并调剂成 甲氨蝶呤2.5mg。导致患者服药后白细胞水平下降 ,后因感染死亡。
逐渐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期望,希望有一批人才既掌握丰富 的药学知识,又有一些临床医学基础,能协助医师正确选
择药物品种、制订给药方案、监控药物疗效,以保证患者 用药安全有效。
20世纪60年代,临床药学这门学科在美国加州大学 ucsF应运而生。
70年后,临床药学在我国逐渐兴起,医院药学开始转向以 临床药学为核心,关注不合理用药,关注患者用药安全。
(三)用药管理系统没有对严重错误的检识和限制措施
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信息量巨大,仅依靠个人记忆很 难保证完全正确。管理系统应提供药品信息获得途径 ,对配伍禁忌等严重错误有检识并提供限制措施。
案例3—2
患者 14岁 男 因上呼吸道感染及扁桃体炎就诊
顺次静脉滴注3组液体
甲硝唑100ml
5%葡萄糖250ml+利巴韦林1.0g+阿米卡星0.4g
案例3-5
医师为哮喘患者开具处方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
电子处方传至药房,药师审核处方后打印出标签,调 配药师为新入职员工,备药过程中错将丙酸氟替卡松 吸入气雾剂拿成了鼻喷雾剂
调配药师并没有意识到错误,将药品交由一位药师审 核发药。
发药药师接过药品,未仔细核对处方、药品和标签, 直接将错误的药品发给了患者。
意的违规或不正确的行为,实践中两者有时的确很 难明确区分。
案例1-1
患者 69 岁 男 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l心悸和视物模 糊,就诊
药师调配给药中发现,患者就诊前因前列腺肥大服用 坦索罗辛,每日3次,而该药的正确用法是每日1次。
患者:前列腺 肥大
每日3次
每日1次
药品瓶签
药师
询问
患者
回答
上标注有 “每日餐后服用”
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
药学部主任:王钊 2018年8月
不合理用药是临床药学关注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三十年间,美国的新 药研发出现了爆炸性的成果,上市的新药数 不胜数。
由于择药不当、使用不妥,很多患者花费了大笔 医药费用,疗效却不佳,也有很多患者用药后出 现致残、致死的药品不良反应或药物伤害事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