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主张“众生平等”
本课小结:
1、古印度的文明标志——种姓制度
一等:婆罗门(祭司贵族) 二等:刹帝利(国王、官吏、武士) 三等:吠舍(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四等:首陀罗(土著居民或奴隶)
2、佛教的创立
时间:前6世纪 人物: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位
当堂检测:
2、佛教的创立
(1)佛教创立的背景 (2)产生时间和创立人物及主张 (3)佛教何时传入中国
1、种姓制度 (1)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产生时间
亚洲,印度河和恒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等国。
约前4000年出现了哈拉帕文明
(2)侵入印度并制定种姓制度的人是 前15世纪,雅利安人
(3)种姓制度的目的及分几个等级
1.在印度种姓制度中属于统治阶级的是( ) ①婆罗门 ②刹帝利 ③吠舍 ④首陀罗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2.佛教产生的国家是(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泰国
D.日本
3.在古印度经商的商人被划分在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4.佛教的创始人是( )
A.耶酥
B.穆罕默德
C.乔达摩·悉达多
D.玄奘
5.下列属于佛教的经典是( ) A.《圣经》 B.《金刚经》 C.《古兰经》 D.《旧约》
答案: D B C C B
温故知新:
1、古代埃及位于哪洲?哪河?最高统治者是? 文明标志有哪些?创制的文字和历法是什么? 非洲,尼罗河,法老,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木乃伊,象形文字(埃及人)和太阳历。
2、两河文明指的是哪两河?它孕育了哪一文明 古国?文明标志是什么?创制了什么文字?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苏美尔人)。
维护雅利安人的统治,四个等级。
2、佛教的创立
(1)佛教创立的背景 种姓制度导致印度阶级矛盾尖锐化, 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2)产生时间和创立人物及主张 时间:前6世纪, 人物: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位
(3)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及第一所佛教进院是
东汉初年,河南洛阳白马寺
悉达多降生人间图
佛教 建筑 上的 菩提 树雕 刻
释迦牟尼(梵文:Śākyamuni)原名悉达多·乔达 摩。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 泊尔南部)。本为迦毗罗卫国太子,父为净饭王,母 为摩耶夫人。29岁出家修行,35岁乔达摩·悉达多坐在 一棵无花果树(后称菩提树,或菩树、觉悟之树)下 开悟成佛,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 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 、如来佛祖。
佛教正式传来中国是在汉朝,非正式更早,在周
玄奘(俗名陈袆)
朝时已经陆陆续续传过来,但并非正式的。正式是国
602~664
家派了使节到西域去迎请,正式来是在后汉永平十年 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偃师市)人
(公元67年),在中国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
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弥勒寺
思考一讨论:P8
结合印度种姓制度的有 关知识,议一议,佛教 产生为什么会迅速吸引 大批信徒?
佛教文化
• 佛教经典
• 《大藏经》 • 《金刚经》 •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 《佛说阿弥陀佛经》
佛教文化
佛教重要节日
释迦牟尼圣诞(四月初八日又名浴佛节和佛 诞节)
涅槃节(农历二月十五 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佛欢喜日(七月十五日又名盂兰盆节) 释迦牟尼佛成道(十二月初八又名腊八节,
第2课 古代印度社会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古代印度的发展历史
2、了解古代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产生时间及相 关文明标志。
重点:种姓制度和佛教的产生 难点:等级的划分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P6—P9,弄清以下问题: 1、种姓制度 (1)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产生时间
(2)侵入印度并制定种姓制度的人是 (3)种姓制度的目的及分几个等级
或佛成道节)
印度
中国
朝鲜
日本
佛教的传播
补充:世界三大ຫໍສະໝຸດ 教简况地点 时间 名称古印度 前6世纪 佛教
创始人
经典 教义
释迦 《大藏经》
牟尼
四谛
巴勒斯坦 1世纪 基督教
耶稣
《圣经》 平等、宿命
阿拉伯半 7世纪
岛的麦加
伊斯 兰教
穆罕默德
《古兰经》 五功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宗教
大明寺鉴真坐像
(律建宗于南公山宗元传江66人苏洛88年扬8阳~州日白7江本中6马3阳佛国.5县教寺.6最人律早宗开的山佛祖寺师)
佛教的创立
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释迦牟尼的诞生地
释迦族净饭王的王后摩诃摩耶在回娘家天臂城分 娩的途中,经过迦毗罗卫城和天臂交界处的蓝毗尼花 园时,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耶王后走到一棵葱茏茂盛 的无忧树下,伸手去抚树枝时,就在树下生下了释迦 牟尼。经考古证明,离此地西边1000公里就是释迦族 的古都迦毗罗卫城。
基本教义
忍耐顺从
释迦牟尼佛祖像
四谛说 四谛是关于人生苦恼和摆脱苦恼的四大真理
苦谛:人生充满种种痛苦 (如生、老、病、死、离别、怨恨等)
集谛:人生多苦的原因 (集中各种欲爱、贪图欲爱, 因此在轮回中不断反复受苦) 灭谛:消灭一切欲爱 (若要不痛苦,就要灭掉苦因,消灭欲爱)
道谛:灭掉苦因的方法 (通过修道达到涅槃,超脱生死,避免轮回, 不生不灭)
古代印度
公元前 4000年左右, 印度河流域出 现了奴隶制城 邦。其中,以 哈拉帕和摩亨 佐·达罗最著名。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起雅
奴利 隶安公 制人元 小入前 国 侵 15 。 ,世
建纪 立后

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梵天
吠舍




首陀罗

梵天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创造之神,梵文字母的创制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