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载机工作装置机构实用问题分析

装载机工作装置机构实用问题分析

通信地址 :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经济开发区 临 工 工 业 园 技 术 中 心 (276000) 工业出版社 , 1982.
[1] 杨晋生 . 装载机工作装置连杆机构设计 [M]. 北京 : 机 械
( 收稿日期 :2006-08-23)
!!!!!!!"
杆机构的掘起力相对地面时要小 9 动臂下降时存在
!!!!!!!!!!!!!!!!!!!" !!!!!!!"
祝广大读者新年快乐
6
-
!!!!!!!!!!!!!!!!!!!"
装载机工作装置机构实用问题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夏兆沂, 赵学伟, 耿慧祥, Xia Zhaoyi, Zhao Xuewei, Geng Huixiang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276000 工程机械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2007,38(1)
a> 始终高于动臂缸掘起力 ( 曲线 b >, 保 证 货 物 被 动
臂缸提起后 , 不会出现因转斗缸支撑不住而跌落的 现象 O 上述方法仅作为应急方式 ,在新工作装置设计 中 ,通过机构优化使曲线达到了图 3 的效果 O同时考 虑货叉作业时 ,负载重心较铲斗作业靠前 ,倾翻载荷 相对较小 , 增加了货叉负载曲线 ,限定负载的重量 O
4
!!!!!!!!!!!!!!!!!!!!!!!!!!!!!!!!!!!"
工作装置 动力特性 平移特性
多样化方向发展 , 机构的单一铲斗要求就要与多样 化要求结合起来 , 进行多目标优化 O 目前装载机工作装置机构仍以反转 z 型六杆 机构和正转八杆机构 ( 图 1 > 为主 , 两种机 构 各 有 不 同的特性 O 以我公司两种产品为例 , LG916 型轮式
参考文献(1条) 1.杨晋生 装载机工作装置连杆机构设计 198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钟继隆.林志斌 装载机工作装置的选型与设计分析[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7) 2. 王学敏.马卫平.李志青.王伟 装载机工作装置操纵机构的改进[期刊论文]-工程机械2010,41(8) 3. 严德海.王瑞丽.隋修学.孙保生.李玲琴.YAN De-hai.WANG Rui-li.SUI Xiu-xue.SUN Bao-sheng.LI Ling-qin 宇通重工H系列装载机外 观设计[期刊论文]-建筑机械(上半月)2008(10) 4. 余永华.YU Yong-hua 工程机械异常现象的调整和修理[期刊论文]-装备制造技术2009(1) 5. 张银龙 郑州公交让座规定引发热议[期刊论文]-城市车辆2008(7) 6. 冯春.陈永 混沌与分形及其在装载机机构综合中的应用[会议论文]-2003 7. 李勇.曾志新.林颖.李伟光.叶茂.马学梅.李航.陈壮杰 JLZ03小型农用装载机的研制[期刊论文]-工程机械2004,35(7) 8. 常少莉.姚锡凡 SolidWorks2001 Plus在装载机设计中的运用[期刊论文]-机械设计与制造2004(3) 9. 祖英利.黄瑞.于洪洋.ZU Ying-li.HUANG Rui.YU Hong-yang 挖掘装载机的仿真研究[期刊论文]-建筑机械化2009,30(6) 10. 刘兴龙.管荣根.LIU Xing-long.GUAN Rong-gen 装载机正转型工作机构的虚拟设计与运动仿真[期刊论文]-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7,10(4)
通信地址 (!"##$$ > 社 ,1991.
第 38 卷 2007 年 1 月
该机通过 6 个月的工业性试验 ,运行良好 , 用户 感到非常满意 ,且整机成本低于 5 万元 , 农村用户能 够接受 , 它可以在农田水利建设 市政道路的改造及 养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 广阔的市场前景 O
(a > 反转 z 型六杆机构 图" 装载机工作装置机构
(b > 正转八杆机构
第 38 卷 2007 年 1 月
工程机械
臂缸提供的掘起力的变化情况 O 上述两种机构曲线 , 铲斗放平于地面时传动比 都比较大 , 转斗缸掘起力>动臂缸掘起力 ! 额定载 荷的 2.5 倍 , 能够很好地适应铲掘 收斗作业要求 , / 提升后掘起力下降 , 最高位置仍大于额定载荷的 1.3 倍 ,用于铲斗作业是没有问题的 O
( 收稿日期 :2006-09-07)
装载机工作装置机构实用问题分析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夏兆沂 赵学伟 耿慧祥
!!!!!!"
!!!!!!!!!!!!!!!!!!!!!!!!!!!!!!!!!!!" !!!!!!"
摘 要 在装载机多功能产品使用越来越广的情况 下 , 装 载 机 工 作 装 置 常 用 的 六 杆 机 构 八 杆机构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O 从装载机工作装置的机构特性方面分析装载机多功能
而正转八杆机构在整个提升过程中 , 掘起力曲 线变化缓慢 , 转斗缸掘起力始终高于动臂缸掘起力 , 有利于附属装置的设计 , 如携带货叉 ~ 螺旋钻 ~ 破碎 锤时 ,在高位也具有较大的插入力与掘起力 ,实现从 高处作业 O 在新机型设计中 ,八杆机构经优化 ,使转 斗缸掘起力曲线呈水平稍有上升状 , 更有利于货叉 类作业 , 反转 Z 型六杆机构因结构限制等因素 , 可 减缓曲线下降趋势 , 达到铲斗与货叉共用 , 却不易做 到同时很好地满足两类作业的特殊需要 , 但在反转
60
,物料在安息角内 ,无撒料现象 O 但正转八杆机
构的平移特性优于反转六杆机构 O 在 0
八杆机构曲线变化平缓 , 能够很好地适用于货叉类 作业 O而六杆机构随动臂的提升角度变化较大 ,用于
图! 反转 Z 型六杆机构动力特性改进曲线
货叉作业时 , 货物会随动臂的提升出现先后仰然后 前俯的现象 , 货物尺寸较大时需小心操作 O 国内目前
-
5
-
工程机械
产 品 ~ 结 构
0a 0 反转 Z 型六杆机构 图4 机构平移特性曲线 0b0 正转八杆机构
第 38 卷 2007 年 1 月
因六杆机构使用较为广泛 9像 3 t \5 t 的机型 9 很多厂 家在该机构上配置了此类作业装置 0 然而在工作装 置中 9 由于各铰接点位置的不确定 9 如果设计不合 理 9 那么这两种机构都可能出现如图 5 所示的 0 提升平移性曲线 0
图6
货叉
总之 9 装载机一机多用时 9附属作业装置与装载 机匹配 9 不仅是实现两者的连接 9还要从各作业装置 的工作特点 9 配合工作装置连杆机构特性甚至整机
图5 不合理平移特性曲线
特性综合考虑 9合理匹配 9 实现各作业装置的功能性 需求 0
参考文献
从图 5 中可以看出 9随着动臂提升高度的增加 9 达到一定高度后铲斗会出现负角度 9 如用于货叉作 业 9则会造成货物下滑 9 这种情况是不容许的 0 我公 司 LG916 型装载机的货叉曾存在此问题 9 经调整货 叉上铰点的位置 9 问题得以解决 0 总的来说 9 反转六 杆机构用于货叉作业时 9 与真正的货叉使用要求还 存在差别 9 使用时需小心操纵 9 注意货物的状况 9 应 通过转斗缸调整货叉的角度 0 从高处向下卸料时 9 六 仰角由小到大再变小的变化趋势 9 应注意叉起货物 后收起一定的角度 0 在设计过程中 9 我们借鉴了圆木夹的结构 9 制做 了如图 6 所示的一种货叉 9该货叉采用四联阀控制 9 货叉上的两组夹持液压缸对箱体类货物进行压紧夹 持 9弥补了反转六杆机构平移特性的不足之处 9 改善 了工作装置的使用性能 0
参考文献
[1] 罗邦杰 . 工程机械液力传动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
[2] 张 铁 编 著 . 液 压 挖 掘 机 结 构 原 理 及 使 用 [M]. 北 京
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2.
[3] 曹善华等 . 单斗液压挖掘机 [M]. 北京 建筑工业出版
社 ,1988.
西安市雁塔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Z 型六杆与四杆结合的沃尔沃专利 TP-LINK 八杆
机构中则可相对较好地实现 O
2
平移特性曲线
图 4 所示为反转 Z 型六杆机构和正转八杆机
构的平移特性曲线 , 曲线 c 和 d 分别为铲斗下限收 斗 45 和铲斗下限收斗 0 时 , 提升动臂后 ,铲斗角 度随动臂提升高度的变化情况 O 从平移特性曲线看 , 当用于铲斗作业时 ,在地面 位置收斗 45 后提升动臂 , 铲斗角度逐渐增加 至 提升状况 ,
(b > 正转的增加 , 掘起 力减少 , 最高位置处转斗缸掘起力小于动臂缸掘起 力 ,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 当用于货叉 ~吊臂时 , 从地 面抓起的物料如超过一定重量 , 随着提升高度的增 加 ,转斗缸作用力减小 , 最终出现因机构支撑力不够 而导致重物跌落的现象 ,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曾 遇到过此类问题 为在已有产品上尽快解决该问题 , 我们增大了转斗缸缸径 , 提高了转斗缸大腔闭锁压 力 , 调整该曲线如图 3 所示 , 使转斗缸掘起力 ( 曲线
工程机械
产 品 ~ 结 构
(3> 行走转向采用后轮液压转向 , 提高操作和 行走的灵敏性 O (4> 单向节流阀的选用使动臂下降安全可靠 O (5> 超短的轴距 (2 500 mm) , 合理的布局 , 每一 个细节都为用户考虑周到 O (6> 主阀结构紧凑 , 管路连接简单 , 性能稳定可 靠 ,液压系统有过载保护功能 ,提高了整机的安全性O (7 > 发 动 机 功 率 大 , 传 动 系 统 强 劲 可 靠 , 维 护 简单 O (8> 驾驶操纵与作业操纵同方向 , 能迅速实现 整机移动和转换工作场地 O (9> 增加真空助力的双管路行车制动系统和手 刹制动系统 ,保证了用户的行车和停车安全 , 使安全 性能得到提高 O (10 > 离合器增加了液压助力 , 使操作更舒适 更省力 , 提高了司机操纵的舒适性 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