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情简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幅员面积4.27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呈山地、丘陵、盆地三个梯度分布,素有“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之说。
2008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为21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42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144.7万人,占总人口的66.2%;农业人口74.0万人,占总人口的33.8%。
人口出生率为7.44‰,死亡率为6.18‰,自然增长率为1.26‰。
年末总人口中,朝鲜族人口80.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全州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6元,比上年增长9.7%;全州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392元,增长22.1%。
全州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45.5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9342元,增长16.8%。
下辖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6市和汪清、安图2县,首府所在地为延吉市。
概括起来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特点:(一)民族区域自治。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于1952年9月3日,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和东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延边州委、州政府历来都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全州人民的最高利益,作为全州最大的政治,认真践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促进民族团结事业,延边各民族和睦相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1994、1999、2005年,延边三次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30个自治州中唯一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
(二)区位得天独厚。
延边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境北道、两江道毗邻,濒临日本海,与韩日相望。
边境线长达768.5公里,其中中朝522.5公里,中俄246公里。
有5个边境县市,18个边境乡镇,11处对外开放口岸,年过货能力610万吨,过客能力290万人次。
是中国东北沟通内外的重要“窗口”,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人口、地理三个重心的交汇点,是吉林省对外开放开发和对外经贸的最前沿,是国内企业进军俄、朝的重要桥头堡,区位独特,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珲春市是1992年国家批准的12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
2004年,珲春口岸获准开展口岸签证业务。
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引起世界关注,环日本海地方首脑会议已经形成机制。
延边州委、州政府2006年正式确立并启动延龙图一体化战略以来, 2007年6月20日,省政府对延边州政府《关于审批延吉龙井图们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纲要的请示》作出批复,这标志着《延吉龙井图们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正式通过省政府的审查批准,进入启动实施阶段。
同时,《规划纲要》的出台,也为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布尔哈通河朝阳川至延吉段综合整治工程等一批具有一体化带动作用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将陆续进入实施阶段。
(三)自然资源丰富。
一是土地资源丰富。
延边地域辽阔,据2008年上半年统计,耕地面积31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26%。
二是林木资源丰富。
延边地处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
林业用地面积353.5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322.82万公顷,林木绿化率80.8%,活立木蓄积量3.76亿立方米,有林地蓄积量3.6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9.5%。
2008年,全州城市绿化覆盖面积4004公顷,增加399公顷。
其中,建城区3762公顷,增加593公顷。
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
全州公园个数达14个。
2008年,全州完成造林面积0.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2倍;零星植树164.7万株,比上年增长54.0 %。
三是水资源丰富。
境内有大小河流470条,水能蕴藏量140.5万千瓦。
矿泉水资源异常丰富,是我国少有的饮用天然矿泉水集中分布区之一,安图县被命名为“长白山大型矿泉水基地”,仅二道白河地区日出水量就达12万立方米,开发潜力巨大。
四是动植物资源丰富。
长白山是我国五大天然药库之一。
野生经济植物达1619余种,其中药用植物646多种。
有野生动物1586多种。
境内盛产被誉为“东北三宝”的人参、鹿茸、貂皮,鹿茸和人参产量居国内第一,延边的大米、烟叶、苹果梨、黄牛等也驰名中外。
五是矿产资源丰富。
州内已探明50多种金属矿产和40多种非金属矿产。
煤炭、油页岩、石灰石、黄金等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巨大。
六是旅游资源丰富。
延边自然生态保存完好,长白山作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气势雄伟,风光奇特,景色宜人,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的独特边境风貌,更是令人流连忘返。
(四)基础设施完备。
延边地区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并行、陆海相连、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客货运输总量平稳增长。
长珲高速公路敦化至延吉段于2008年9月末正式通车,至此,延吉到长春的高速公路已全面贯通。
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3428万吨,增长4.3%;铁路发送量846万吨,增长54.9%;铁路可直达吉林、长春、沈阳、大连、北京、哈尔滨及朝鲜、俄罗斯。
东边道铁路和龙至二道白河段已开工。
民用航空发送量0.7万吨,下降1.4%。
全年公路旅客发送量3752万人,增长6.3%;铁路385 万人,下降33.6%;海上开通了通过朝鲜罗津和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束草的航线。
延吉机场达到4C级标准,已获批为国际空港,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天津、长春、沈阳、大连、青岛、烟台和广州以及韩国仁川等众多国内外航线,民用航空出港人数39.4万人,下降1.2%。
延吉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7529架次,下降 3.0%。
州内公路四通八达,县(市)、乡(镇)间均有等级公路相连。
以首府延吉市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即将形成。
延吉至长白山景区的高速公路也在筹建当中。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
2008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3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全年发送信函477万件,比上年增长20.2%;特快专递物品27万件,增长22.7%;国际包件1万件,下降45.0%。
2008年末,全州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22.4万门;本地电话用户80.7万户,其中住宅电话71.2万户;全年长途电话通话时长3.0亿分钟,其中国际电话长途通话时长1906.0万分钟。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55.6万户,比上年增加9.5万户,增长6.5%。
互联网用户达到37.8万户,与上年持平;宽带接入用户23.1万户,增加6.6万户,增长40.0%。
电话普及率达到108部/百人。
2008年,全州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9亿元,比上年增长9.7%。
其中,农业产值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林业产值16.4亿元,增长4.8%;牧业产值18.1亿元,增长7.2%;渔业产值1.0亿元,增长12.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亿元,增长5.0%。
2008年,全州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7.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0%;大中型农用拖拉机12373台,增长29.5%;小型农用拖拉机4.6万台,下降7.6%;农用运输车12180辆,增长20.1%;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1.5万吨,增长12.4%。
2008年,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9.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8%。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7万公顷,增长6.0%。
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2008年再创历史新高,全州粮食总产量达105.2万吨,比上年增长12.1%。
(五)政策环境优越。
延边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五十多年来一直享受着党和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关怀;作为欠发达的边疆地区,经过争取,我州在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东北唯一享受西部开发政策的地区;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州又享受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
目前,延边是国内同时享受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三大“国字号”优惠政策的唯一地区,政策优势极为突出。
同时,州内有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三个省级开发区。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积极倡导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核心区域。
2000年和2001年,国务院又先后在合作区内批准设立了珲春出口加工区和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使合作区成为国内仅有的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互市贸易区于一体,三区联动、优势互补、充满活力、前景更加广阔的新型经济区。
近年来,我州吸引了娃哈哈、汇源、大唐集团、深圳宝安、中竹纸业、珲春紫金矿业等数十几家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延边。
(六)经济快速发展。
建州50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延边视察指导工作,勉励延边加快发展。
我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在延边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族人民认真贯彻省、州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对外开放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环境建设为保障”的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结构继续优化,效益大幅提高,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运行态势,在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新延边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08年实现延边生产总值3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9.0和2.0个百分点,为20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4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173.1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158.2亿元,增长17.6%。
人均延边生产总值达到17374元,比上年增长17.7%。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对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
2008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2.7:45.6:41.7。
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持平,第二产业提高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8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分别为5.6%、51.6%和42.8%。
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工业经济发展较快,拉动经济增长6.9个百分点。
2008年末,全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74.2亿元,比年初增加83.7亿元,存款稳定性不断增强。
有效信贷投放平稳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
2008年末,全州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76.4亿元,比年初增加34.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8.8亿元,比年初增加12.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6.4亿元,增加17.2亿元。
受汇率波动较大和股市暴跌的影响,大量资金回流银行体系,居民储蓄大幅增长。
2008年末,我州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23.4亿元,比年初增加57.2亿元,增长15.6%。
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9358元,增长14.0%。
其中,人民币储蓄存款在年末突破400亿元大关,其余额达到了408.8亿元,比年初增加59.6亿元,增长17.1%。
2008年全州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7%,涨幅分别高于上年1.4和4.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