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础知识一百问答题1.信仰佛教具备的条件?应先皈依三宝。
三宝是唯一依靠。
2.何为三宝?佛、法、僧为三宝,以能利益世间,稀有难遇故喻三宝。
3.什么是佛宝?佛宝者,得无上正遍知之人,教主之德号,其义为觉者,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4.什么是法宝?法宝者,具救度世人之道,载于经藏,佛的教育、教授。
5.什么是僧宝?僧宝,是学佛言行,传佛教化之人,其义是和合众。
6.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因为佛有无量功德智慧,佛的法有大利益,修之可以解脱生死之苦,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
7.皈依三宝有何功德利益?皈依佛不下地狱,皈依法不堕餓鬼,皈依僧不堕旁生。
8.除皈依法式外,还有何式?除皈依法式外,还有礼拜、赞叹、供养、忏悔、发愿等方式。
9.什么是礼拜?对着佛像、或心想佛前,五体投地,顶礼稽首。
10.什么是赞叹?以偈颂或诗句,赞扬三宝功德,叹美三宝利益。
11.什么是供养?以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供献于佛,而敬养之。
于法僧亦然供养僧众,尚有以衣服、卧具、饮食、汤药等。
12.何为忏悔?于三宝前,发露己罪,痛责悔改,哀求证明,决不复作。
13.什么是发愿?于三宝前,陈述己愿,立志修行利乐众生,请求加持,令圆满。
14.什么是回向?此包括在发愿内,以自己所修善行功德,回转向自己发愿处,令速成就有三方面:一.回向佛果,令所行作为成佛之资。
二.回向众生,以自己的修行功德施与众生。
三.不执事相。
15.佛是何国人?印度古国迦吡罗王子。
16.迦吡罗之国,今为何地?当今印度境内,名哥尔克波尔,为佛本生地。
17.佛何时出生?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年生,四月八日诞生。
18.佛的父母是谁?父亲是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
19.佛何时修炼成佛?29岁出家修道,35岁于摩羯陀国菩提树下得无上正遍知。
时为周穆王二年。
十二月八日。
20.佛所修何道?知一切法,唯心所作,专于心地,拂除障垢,而达光明自在之境,所谓破光明,证法身。
21.佛姓名叫什么?姓释迦,名牟尼。
22.佛教化何等人,令得何利益?教化凡人,令成圣种,教化罗汉令作菩萨,教化菩萨,令入佛位。
23.何为凡人?平庸愚钝之辈,六道众生皆是。
24.何为六道?世间凡夫分为六辈,各由其道,故名六道,其名:天、阿修罗、人.[三善道]。
饿鬼、地狱、畜生[三恶道]。
25.何为众生?即是一切有生命之物,以其受生,因缘不一,故名众生。
26.何为地狱?居于地内,状若牢狱,此处众生,受苦最剧。
27.何为饿鬼?鬼神之类,以常受饥饿,心无厌足,故称饿鬼,分为无财、少财、多财等别。
28.何为旁生?禽、兽、鳞、虫之类,以形体横斜,故名旁生,以上三道,皆是恶业之所招感,故称三恶道。
29.何为天?在人间之上,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类,共二十八天。
30.何为阿修罗?又名非天,居近须弥山大海中,好与天人相战斗。
31.神仙、妖怪。
当属何道?神仙妖怪里神属鬼,即饿鬼中多财者,仙属人,修得生理变易,或属鬼,谓灵鬼等,或属天,为四大天王统摄。
妖怪则多鬼畜。
32.问二十八天,其名若何?33.佛如何说人道?佛说人道,所居之地,分为四种。
分四大洲:1.东为胜身洲。
2.南为赡部洲。
西为牛贺洲。
4.北为俱卢洲。
又名胜处。
此四洲。
身高寿命,长短有别。
若论果报南赡部洲为下下,若说值佛教法,赡部洲为上上。
佛生印度。
是赡部洲之中。
我国中华,在南洲东部。
南赡部洲又译为阎浮提,义为胜金。
34.何为声闻?闻佛说法声音,而得道果,故名声闻。
共分四果:1.须陀洹、2.斯陀含、3.阿陀含、4.阿罗汉。
35.声闻四果,其名若何?初果须陀洹:译为预流,谓初入圣流,七番生死,证阿罗汉果。
二果斯陀含:译为一往来,谓一番生死,证阿罗汉果。
三果阿那含:译为不还,尽此一生,证阿罗汉果。
四果阿罗汉:译为无生,永不复来三界受生,四果最高。
36.何为缘觉?名观因缘生法,而证觉道,故名缘觉。
也已修出三界,与阿罗汉一样,只其功德比阿罗汉殊胜。
37.何为菩萨?称谓菩提萨垛,此云觉有情,是内怀佛道,外观凡相者。
38.何为如来?佛有十种徳号,此居其首。
不变名如,随缘名来。
佛有不变之体,随缘之用,故名曰如来。
39.佛以何等法为教化?佛以因果法,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六度法,四摄法等教化众生。
40.何为因果。
一切事物必有开始,是之为因,必有终结,是之为果。
41.因果之法若何?因果之法,以同类相应为定律,故善因结善果,恶因界恶果。
42.受因果法的教育者有何利益?知有因,则受苦者不怨尤,知有果,为善者劝,为恶者戒。
43.何为四谛法?1.苦谛。
2.集谛。
3.灭谛。
4.道谛。
谛为祥审之言,真是之法。
44.何为苦谛?佛说有八种苦充满世间:1.生苦。
2.老苦。
3.病苦。
4.死苦。
5.爱别离苦。
6.怨憎会苦。
7.求不得苦。
8.五阴炽胜苦。
45.世间没有乐事吗?乐也是苦,因为世间快乐,常易坏灭,乐坏灭之时,其苦倍增,乐为苦因,是名坏苦。
46.当有不苦不乐时,难道也是苦吗?是名行苦,虽不现苦乐之相,而身心迁变,一念头接一念头,流转不停故亦是苦,常见世人以无事做时为苦,而欲行事,找些事做,即可证明。
47.何为五阴炽盛苦?我们的身心分为:色、受、想、行、识五阴,又名五蕴阴,为覆盖,被笼罩,难以解脱,故名炽盛。
48.何者为色?有质碍者为色,其相有四:1.地,2.水,3.火,4.风。
凡固体通名为地;凡液体通名为水;凡气体通名为风;凡温度通名为火。
身内如是,身外亦然。
49.何者为受?心能领纳外色,名为受。
50.何者为想?心感受外色后,能因外色而想像,是为想。
51.何者为行?心想外色后,既有好与恶之念,取与舍等,发为身口之业,是名为行。
52.何者为识?对于外色,种种分别,记忆不忘,是名为识。
53.识有几种?识有六种:1.缘眼见色,名眼识。
2.缘耳闻声,名耳识。
3.缘鼻接触香味,名鼻识。
4.缘舌知味,名舌识。
5.缘身觉触,名身识。
6.了别事物想,想像,是名意识。
大乘法在分意识为7.未那识.8.阿赖耶识。
共八种。
54.何谓集谛?佛识一切苦恼,是由于起贪.嗔.痴三种意识的罪恶,多生多世此意识心的污垢已经集结成为习惯,习性,苦果而由自己召集之义,故称集谛。
55.“贪”?贪则追求,求而为得,则苦恼生,求了也得到了,却不知足,则苦恼生。
56.“嗔”?尤人怨物,丧心致愤,发脾气则苦恼生。
57.“痴”?以无为有,义妄为真,祁神禱鬼,空生畏惧,不通达真实佛慧,则苦恼生。
58.什么是灭谛?佛说贪、嗔、痴、三毒灭除则苦恼生,三种意恶,断除净尽,则苦恼众真实消灭,故名灭谛。
59.什么是道谛?佛说欲灭苦者,当修八圣道:1.正见。
2.正思。
3.正语。
4.正业。
5.正进。
6.正定。
7.正念。
8.正命。
60.什么是正见?识正果,明正邪,是名正见。
61.什么是正思?常思济物利人,是名正思。
62.什么是正语?远离妄言,两舌,恶口,绮语。
常做真实和悦.柔软审思之语,是名正语。
63.什么是正业?不猎杀,捕渔,屠宰,放牧,造酒等行业及制造一切伤人之器具者,是名正业。
64什么是正精进?一切恶事不做,一切善事努力做,力行不怠,是名正进。
65.什么是正定?行佛教诲,坚定不移,名正定。
66.什么是正念?于佛、法、僧,常念不忘,是名正念。
67.什么是正命?不犯禁戒,清净自活,是名正命。
68.何为十二因缘?为证明众生三世因果相续不断之法,所从起者为因,依附者为缘,数为十二:1.无明,2.行,3.识。
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69.佛说四谛法,有何意趣?令闻者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70.修持四谛法,有何效果?修正道则烦恼断,烦恼断则苦恼灭,苦恼灭则身心得解脱而自在,不致为业所牵,不复来世受生,而成阿罗汉果。
71.三世因果,于十二因缘如何分配?无明、行二支为过去所做之因。
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支为现在所得之果。
爱、取、有三支为现在所造之因。
生、老死是未来所得之果。
72.十二因缘相续不断之状,是怎样的?无明为缘而生行,缘行生识。
缘识生名色,缘名色生六入,缘六入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缘爱生取,缘取生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老死。
73.怎样解释无明为缘而生行?无明者迷于事理,妄有作为,故生行。
74.何谓緣行生识?既然妄有作为,养成习惯,于心坎中,染著不失,故名緣行生识,识解释为:即习惯所成之第二天性75.何谓緣识生名色?识本身是“了别与执取”的功能,是没有形相的,只是一个名字,然而此执取的功能,它所执取的对象是有形相的,故名色。
所以于一心识,含有名色之二,此正是识神托胎时。
76何谓缘名色生六入?名色在分为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为六尘之所入处,故名六入,又名六处。
此正是胎成形时。
77.何谓缘六入生触?由于有六入,能与六尘接触,所谓眼触色,耳触生,鼻触香,舌触味,身触冷暖滑涩等,意触法,此为出胎后。
78.何谓缘触生受?缘受生爱?既与六尘接触乃生感受,或苦或乐,或为无记,此在十岁内外。
感受乐受者,心生爱著,感受苦者,心生憎恨,此在二十岁。
79.何谓缘取生有?爱憎心盛,对于外物,心生贪著,此在三十岁内外。
80.何谓缘取生有?心既然贪著,发自身、口、意,而造善恶业种种事迹,故名有,此善恶事,各有所属。
有的人归善道,做善业。
有的人取恶念,归恶道,做恶事,乃作为来生受报之因,故名有,此在三十岁后。
81.何谓缘有而有生?既然做了受报之因,必获所感之果。
即于所感之处,得后有身,是为有生。
受因果业报的业力形成。
82.何谓缘生而有老死?既有生后,渐渐变易,名老,复归坏灭,名死。
83.此十二因缘法只有三世作用吗?因缘相续,何止三世,三世复三世,乃至无穷,循环无穷。
84.此十二因缘法有穷尽吗?此十二因缘,不但相续,乃复循环,过去无明,即现在之爱、取。
过去行。
即现在之有,是为因,现在识、名色、六入、触、受皆是未来生、老死之相,是为果。
因即生果,果复为因,因果循环不断,是故无穷。
85.佛说此十二因缘,有何意趣?欲使听闻者,反缘生为缘灭故。
86.何谓缘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行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
87.缘灭有何利益?缘灭则生缘灭,既得无生,不受后有,制造解脱。
88.缘灭解脱后怎么样?既成缘觉圣果,亦名辟支佛。
89.六度之法是菩萨行法都包括什么?1.布施,2.持戒,3.忍辱,4.精进,5.禅定,6.智慧.此六者为六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