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严志达性别:男出生年月:1917-1999 籍贯:江苏省南通学历:就读于张骞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全中国最早的少数新学校之一),于1949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职务:949—1952年任法国国家科学中心助理研究员。
1952—1985年任南开大学数学系教授。
1985年开始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教授。
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数学家严志达长期从事李(Lie)群、李代数以及微分几何领域的研究,在特殊李群的拓扑,实半单李代数的分类理论等方面获重要成果。
在把微分几何理论应用于研究齿轮啮合问题方面颇有建树。
姓名:陆家羲性别:男出生年月:1935-1983 籍贯:上海学历:1961年毕业分配到包头钢铁学院担任助教
数学家陆家羲长期从事组合数学研究。
1961年完成《柯克曼四元组系列》论文,后专攻“斯坦纳系列”,创造出独特的引入素数因子的递推构造方法,完成总题目为《不相交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等七篇论文,解决了国际上组合设计理论研究中多年未解决的难题。
1984年被追认为特级教师。
1987年被追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
震动世界的科研成果
姓名:苏家驹性别:男出生年月:1899-1980 籍贯:湖北学历:一九二四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系。
数学家苏家驹潜心数学研究,一九二九年,他在上海《学艺》七卷上发表了《代数式的五次方程之解法》,华罗庚发现此文在一个十二阶段的行列式中有计算差错,便写出《苏家驹之代数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于一九三O年发表于上海《科学》杂志,论文引起了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重视,华罗庚即被荐入清华园,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苏家驹的文章起了特殊人梯的作用。
姓名:王菊珍性别:女
姓名:张鸣镛性别:男出生年月:1926—1986 籍贯:浙江温州人学历:1948年浙大数学系毕业职务:1948年,大学毕业后,即被母校——浙江大学数学系选拔为助教。
数学家张鸣镛担任浙江大学数学系助教期间,在苏、陈两位教授的指导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1950年,他阐述芬氏空间子空间平均曲率的几何定义的论文问世,成为当时这方面问题的唯一文献。
1955年,他在函数学论方面的一项研究成果,被命名为“张鸣镛常数”,并列入教育部审定的函数论教学大纲。
他研究多函数解析,研究成果受到国际数学界的重视。
他在多重调和势位,多重调和张量等理论方面的系列成果,受到在罗马尼亚召开的世界数学会议高度评价。
他的论文《凸区域一个遮盖定理》一文用德文发表后,美国《数学评论》立即摘要转刊。
他还写出了函数势位论方面的第一本讲义。
德国著名GMN丛书第101卷引用的中国数学家的六篇论文中,有两篇是张鸣镛的。
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厦大数学系的辉煌与他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