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


一、有助于深刻理解所学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 知识
IQ 100 15 Z X X Z SD
二、获取心理与教育方面的新知识的重要条件。 你在一本心理杂志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独
立组的 t检验表明,在训练之前,实验组与控
制组之间,在三个方面无显著差异,三个t值分
别是t(18)=0.39,P>0.05; t(18) = 0.14, P>0.05; t(18) =1.35,P>0.05。”
心理学考试质量分析表 检测项目 考试人数: 平均分数: 成绩标准差: 考试优良率% 考试合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考试信度: 考试效度: 成绩分布正态性检验: 偏度: 峰度: 试卷总体难度: 试卷总体区分度: 结果 20 76.100 4.04 20.00% 100.0% 84.0 66.0 0.6162 成绩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0.3786 -0.3594 0.7605 0.1000 参考标准 7 - 10
样本特性
量数
参数与统计量的符号系统
平均数 统计量 数
标准差
相关系数

X
S , SD


r
二、 近似计算与连加和
(一)近似数的计算法则 四舍五入法则 偶数法则:若在0.5之前是奇数,则去五进 一, 若0.5之前是偶数,则把五舍去。 保留小数位数:最终结果保留2位,计算过程中保 留4位。
1.
基本概念 总体、样本、变量、随机变量、参数、统计量、描
述统计、推论统计、实验设计
2. 3. 4.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习它有何意义?
简述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基本内容。
参数与统计量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参考文献
王孝玲编著,《教育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版

实验设计:研究者为了科学、经济、有效的进 行研究,在研究前所制定的研究计划。通常包 括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变量的确定、研究对 象的抽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结果的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等。

获得了一批什么样的数据?其分布有何特
征?(借用统计图表和一些统计量数)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概 括,以统计图表和统计量数的形式将研究对象 的全貌和分布特征清晰显现出来的统计方法。 主要包括统计图表、集中量、差异量、峰态量、
大样本 n>30
小样本 n<30

相 对 性
样本(n)
(二) 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

常量 变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观测值:变量所对应的各个具体数值。 随机变量:在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什么值的 变量。
(三) 参数与统计量 • 参数: • 统计量: 总体特性
偏态量、位置量、相关量等。


总体而言,推荐生与统考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分别如何?(参数估计) 推荐生身心发展是否显著好于统考生?(假 设检验)

推论统计:根据已获得的样本数据所提供的 信息来推论总体的特征的统计方法。通常包
2检 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t、Z、F、
验等)两部分。

三者关系:
一般水平 及关系 平 均
(二)连加和及其运算法则
1、连加和的缩写式
Xi X Xi
n i 1
写出下列符号的展开式
X
X ?
2
XY ?
2
?
X Y ?
2、连加和的几个运算法则
CX C X
X Y X Y
C NC
自学内容:教材第11-16页 思考与练习题
描述统计 (基础)
概率 分布
推论统计 推论统计 (核心)
实验设计 (保障)
可靠数据
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一) 总体、样本、样本容量
样本 容量 样本包含的个体数目
总体(N)
数理统计 原理与方法
心 理与教育统计学 人口统计学 经济统计学 生物统计学
……
运用…… 研究…… 数量关系的学科

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应注意的问题

克服畏难情绪 注意重点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与结果的正确 解释

做一定的练习
二、内容


选择哪些方面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指标(学 习成绩、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解决问 题能力等)?(研究变量的确定) 选择多少学生?(样本容量的确定) 怎样选取学生?(抽样方法的选择) 用什么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统计方法的选 择)

心理与教育测量、实验心理学
三、为学校实施科学管理提供有效工具。


例题:张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心理学教师, 本学期期末所教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如下:81,73, 64,59,94,82,67,75,90,48,57,86,75, 93,88,72,65,77,60,79,70,81,56,64, 73,99,87,66,50,45,80,82,67,74,68, 92,54,57,87,64,76,55,61,65,70,89, 71,49,60,72,70,83,67,74。 问题:张老师应该怎样比较全面地整理出这次考试 分数?怎样初步评价这次考试结果?
> 0.7 > 0.4 服从正态分布
> 0.2

假如你在某个小学任校长,该校正在进行一 项教学改革,如何评价改革的成败?
四、从事心理与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
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性质与 主要研究内容

定义: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心理与教育问 题进行定量研究的一门学科。
一、性质
应用 统计
统 计 学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主讲人:王美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 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与预 备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性质及学习 该课程的必要性,掌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本 课程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和基本概念 难点:理解描述统计、推论统计与实验设 计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从事教育的人,若不懂得教育统计,不能称 为教育科学家。” (艾伟) “ Statistical thinking will one day be as necessary for effective citizenship as ability to read and write。” (H.G.Wells 1866-19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