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衡-课件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衡-课件


正常血浆中主要电解质含量(mmol/L)
• 细胞内外 阳离子 阴离子
• 细胞外液 Na+135~150 • • 细胞内液 K+ 3.5~4.5 • • 其它 Ca2+ 2.5 • Mg2+ 0.7~1.1
CI- 98~108 HCO3- 27 HPO41 蛋白质 0.8 SO20.5 有机酸 5
二、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第三节
酸 碱 平 衡 的 失 调
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体系
⑴缓冲体系:有碳酸氢盐系统,磷酸氢盐系统,血红 蛋白系统等多个缓冲对,以碳酸氢盐系统最重要。正常时 HCO3- :H2CO3 = 20 :1 它发挥作用迅速,缓冲能力强, ⑵肺:通过呼吸排出大量挥发酸(碳酸),但对非挥 发酸不起作用。 ⑶肾:最重要,发挥根本性的调节作用,(泌H+ 、

病理生理
下丘脑口渴中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口渴饮水
ADH ↑
缺水↓


水重吸收↑

尿量↓
血容量→ 醛固酮↑
故出现口渴,尿少,尿比重高。 由于脑细胞内的脱水,故临床上常出现中枢神 经系统症状。
(四)临床表现
• 根据缺水程度分为三度 :
轻度缺水:2-3%,口渴。 中度缺水:4-6%,极度口渴,唇干舌燥,烦躁不安,皮 肤弹性减退,眼窝内陷,尿少及比重高。 重度缺水:>6%,除上述症状外,外加脑功能障碍症状如
⑴体液平衡:
机体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单位时间内水电解质的排
出和摄入保持平衡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称体液平衡,包括: ①水平衡 ②电解质平衡 ③渗透压平衡
④酸碱平衡

渗透压
溶质在水中所产生的吸水能力称渗透压。
其高低与溶质、离子或分子的数目多少成正 比,而与粒子的电荷或颗粒大小无关。细胞 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等,约为290~ 310mmol/L。
㈢ 病理
酸中毒→平衡式(H++HCO3H2CO3)向右→P CO2 ↑
(二)
肠外瘘等 。
病因
⑴胃肠道消化液的急性丢失,如大量呕吐、 ⑵体液丢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 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大面积的烧伤 早期患者等。 ⑶大量胸水和腹水形成等。
(三) 病理生理
血容量下降↓→ 肾入球小动脉壁
上压力感受器受压↓ → 肾素—醛
固酮系统兴奋→ 水钠重吸收↑ → 尿量↓。
功能性细胞外液 体 细胞外液( Na+) (60%)
液 细胞内液(K+) (40%)
⑴ 功能性细胞外液
能与血管内的液体及细胞内液进行 交换以维持体液平衡,这部分组织液 称功能性细胞外液。
⑵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及结缔组织
液中的水虽有各自的功能,但不直接参与
体液的交换,与维持体液平衡作用不大,
2.纠正低渗,补充血容量:补钠量(mmol)=(正常血钠
-测得血钠)×kg×0.6(女0.5) ⑴轻度缺钠: 尽量口服 ⑵重度缺钠休克
①首先补足血容量 (晶体:胶体=2~3:1)以改善循环 ② 酌情给高渗盐水。
③ ④
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尿量>40ml/h补钾。 纠正酸中毒
四、高渗性缺水
( 原发性)
(一)
(四)临床表现

轻度缺水(2-3%):口渴,恶心、厌食、乏力,尿量减
少,脉细。
中度缺水(4-6%):严重口渴,乏力,烦燥,眼窝凹陷, 少尿或无尿,脉搏细速、肢端湿冷、低血压。
重度缺水(6-9%):极度口渴,乏力,眼窝凹陷,肢凉,
尿少,尿比重高,血压下降,烦燥,谵妄、昏迷。
(五)
病史 (重要性)
六、高钾血症
血钾>5.5mmol/L
(一) 病因
⑴摄入过多
如:输库血,输入钾太
多 ⑵排泄少
如:肾衰 ⑶细胞内大量释出 如:酸中毒
(二)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⑴神经肌肉应激症状:四肢乏力,手足麻木,腱反射减弱或
消失;可有神志淡漠,感觉异常,肢体软弱。
⑵严重者有循环障碍的表现:皮肤苍白、发冷、紫绀、低血 压等。
治疗缺水的常用制剂成分(mmol/L)

• 等渗盐水 5%葡萄糖液 碳酸氢钠等渗盐水 152 乳酸钠林格氏液 131
Na+ 154 CI154 102 111 HCO3Ca2+ pH 5 含能量700KJ pH 7.3 5 2 pH 6.5 K+
50 29
体内钾的异常(正常血钾浓度为 3.5~5.5mmol/L)
称为无功性能细胞外液。
正常成人的体液出入量(ml/d)
入 量(ml) 出 量(ml)
• 饮料 1000~1500 • 成形食物含水 700 • 体内物质氧化生水 300
• 共计 1500~3000
尿 1000~1500 粪便含水 150 皮肤蒸发、出汗 500 • 呼气含水 350 共计 1500~3000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川北医学院 外科学教研室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疾病的重要性 1;日常工作, 2;复杂性, 3;治疗效果重要环节。
病例分析
如何处理?
• 患者张有仁;67岁;35公斤。纳差,乏力三月; 皮肤\巩膜黄染2周入院. • 术前, • 术中, • 术后。

人体的体液分布
组织液 (15%) 血浆(5%)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1-2%)
晶体渗透压:水电解质形成的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 以血浆中蛋白质(白蛋白)形成的渗透 压称为胶体渗透压。正常值290~ 310mmol/L。它对维持体液容量,维持细胞 内外、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意义。

血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机制
血浆渗透压±2%(出血多少?)的变化,刺激 下丘脑-垂体后叶-ADH系统。失水达4%时,刺激
为什么高渗脱水还需补钠?
高渗脱水是缺钠与缺水同时存在,由 于缺水更多,血液浓缩,才使血钠浓度增 高,而总量仍然是减少的。
三种缺水的临床鉴别
临床表现 高渗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 等渗性缺水 口渴 严重 无 不明显 粘膜 干燥 正常 干 皮肤弹性 尚可 极差 差 尿量 极少,高比重 正常,比重低 少,比重高 脉搏 稍快 细速 快
概念
高渗性缺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又
称原发性缺水,特征是以水丢失为主,
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150mmol/L,
浆渗透压>310mmol/L,造成细胞内
脱水。
(二) 病因
⑴摄入水份不足
如:食管癌吞咽困难、危重病人
给水不足等。 ⑵水份丧失过多 如:高热出汗。
(三)
细胞外液高渗
㈣ 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血清钾<3.5mmol/L 心电图的变化
㈤ 治疗
⑴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⑵补钾原则(口服补钾最安全) ⒈能口服者尽量口服 ⒉静脉补钾切忌推注 ⒊静脉补钾注意: ①不宜过浓(<0.3%);②不宜过快(<80滴/分):③不宜过 早(尿量>40ml);④不宜过大(3-5g/d;<8g/d分次补给) 临床常用10%KCl,因为Cl-有助于减轻碱中毒,同时 增强肾的保钾作用。
五、低钾血症
概念:血钾<3.5mmol/L
血清钾正常值:3.5-5.5mmol/L
钾主要生理功能
①参于细胞代谢
②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③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 ④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
㈠ 病因
⑴摄入不足: 进食不足; 补液时补钾不足
⑵排出过多:
肾性丢失:利尿剂 ;肾衰多尿期 肾外丢失:呕吐,肠瘘,持续胃肠减压
①容量失调 ②浓度失调 ③成分失调
①容量失调
等渗体液的增加或减少,只引起
细胞外液量的变化。
如:水中毒、缺水、失血。
② 浓度失调
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增加或减少,使 细胞外液中主要的渗透微粒钠离子浓 度发生改变,即渗透压发生了改变。如: 低钠 、高钠。

成分失调
细胞外液中除钠以外的其它离子浓度虽不
会对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产生影响,仅造成成分
NH3、排酸保碱)。 以上三者相互配合,协调进行,维持一定范围的酸碱 平衡
一、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
㈠ 概念
原发改变为血中NaHCO3减少,多伴
有高钾 血症。分阴离子间隙升高和正
常两类,是外科最常见的酸碱平衡失
调。其基本改变为血中HCO3-减少所致。
阴离子间隙:
指血浆中末常规测定的阴离子的量。
失调,但其浓度的改变可产生各自的病理生理
影响,如:低钾,高钾,低钙,高钙,低镁,
高镁,酸中毒,碱中毒。
二、等渗性脱水
(急性、混合性)
(一)
概念
等渗性缺水(isotonic dehydration):又称急 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这在外科病人 中是最容易发生的。其特征是水和钠 按比例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135~ 145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也正常 (290~310 mmol/L),主要表现为细胞外 脱水。
多用公式:AG=Na+-(Cl-+HCO3-)
估计,其主要阴离子是磷酸、乳酸及
其他有机酸。
㈡ 病因
⑴ 碱性物质丢失过多: ① 消化液丢失 如:腹泻,肠瘘 ② 药物 如:碳酸酐酶抑制剂。 ③ 肾功能不全 排H+↓ 吸HCO3-↓ ⑵酸性物质过多: ①有机酸形成过多: 如:休克;糖尿病性酸中毒; ②使用酸性药物过多 如:NH4Cl,盐酸。
⑶心律变慢并心律不齐,最危险时可心跳骤停。
⑷心电图改变:T波高尖,QT间期延长,QRS波增宽, PR间期延长。
(三) 诊断
有引起高血钾的病因,出现无法用原
发病解释的临床表现应考虑高血钾。 查血钾>5.5mmol/L而确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