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思想感情(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吴中书事杨乘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⑧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

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

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

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思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E.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新年作①(唐)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作者贬南巴尉时作。

②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

人欢己悲,伤悲之泪潸然而下。

B.颔联是由薛道衡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化出,两句有感而发,自然浑成,诚为甘苦之言。

使笔运意,纯熟圆浑,字凝句炼,素来是诗人的所长。

C.颈联描绘天畔荒山水乡的风光。

猿啼本来就会引发怨苦,再加上日夜时时在耳边啼吟,使人更哀伤。

远望,江流岸柳却给诗人带来生机和新意,使得诗人内心对未来的羁旅生活充满希望。

D.尾联中诗人借用贾谊的典故,表达诗人内心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似之感。

而自己又因为忤权门,担心滞留此地,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篇紧扣题目,写于长安“春望”,侧重写望中所见,运用了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千门”代指京城长安,以“草色闲”衬托诗人的闲适之情。

B.颔联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

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羡慕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包含一种嫉妒之情。

C.颈联又转人写景,诗人先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远不可及;转而写近景,写眼前的长安宫殿。

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D.尾联蕴含的情感非常丰富,“逢世难”“衰鬂”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忧愤,“独将”“客秦关”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愁苦和客居他乡的羁旅惆怅之情。

E.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咏三叹,读后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表现出一种阴柔美。

2.颈联刻画了诗人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畏人杜甫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

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

【注】本诗作于作者漂泊蜀中的第三年(公元762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异方”是指异地他乡,作者指出自己漂泊异地他乡也能看到美丽动人的早春之景,这春景给了自己一些慰藉。

B.颔联以时空对举的方式,指出清江万里远离都城长安,而自己离开都城又已经多年,在这种阔大辽远的境界之中愈发地显出作者的孤独渺小。

C.诗的前两联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而后两联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

D.《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的是作者青年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遒劲雄放,而本诗的情感与风格却与之截然不同。

E.尾联的“从”可以理解为“纵”,放任的意思;“榛草”即杂草。

2.请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元日田家①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四川之时。

②蛮榼:酒器。

③乌龙:泛指犬。

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

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

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B.诗歌前三联写出了当地淳朴的民风。

元日这天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但”字写元日这天百姓只彼此祝福,不提烦恼事;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不想被贬之事。

D.“元日”即今天的元旦,是“新正”第一天,别名有元朔、元正、正旦、端日等。

E.“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2.本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①庙刘禹锡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②。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③。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

②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

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

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首联“千秋尚凛然”的“尚”字有何妙处?2.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注)杜牧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

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

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

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

(注)太和九年,杜牧被授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八月赴东都洛阳上任。

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

此诗作于他到洛阳上任后的第二年。

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

上都:今陕西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题点明送别地点、对象及其归处,首联扣题交代送友的地点与环境。

B.“悠悠”“清”写出渠水之绵长、清澈,“雨霁”点出雨后洛阳城风景宜人。

C.颔联分别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叶落、花开、蝉声点出时序变换,为颈联伏笔。

D.全诗先写景后抒情,层次明晰,写景虚实结合,遣词造句浅淡而有韵致,耐人玩味。

2.诗的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②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

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野望”所见之景,“西山白雪”为哀景,“南浦清江”为乐景。

B.三句“风尘”喻战乱,这句与诗人另一名句“支离东北风尘际”意义相近。

C.四句写自己孑然一身,客居偏僻蜀地,如在天之一涯,因而“涕泪”横流。

D.尾联“极目”点题,郊外所见,民不堪命,人事萧条,诗人对此深感隐忧。

2.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八首①(其五)杜甫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②点朝班。

注:①《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

②青琐:汉未央宫门名,门饰以青色,镂以连环花纹。

后亦借指宫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莱宫阙”是指大明宫,“南山”特指终南山,“对”字显示以“南山”为参照,突出了宫殿的宏伟高耸的气势。

B.“承露金茎”一说是指武则天修造的“天枢”铜柱,与“霄汉间”直接组合,暗示铜柱高可入云,气势非凡,令人景仰。

C.“西望”句是说在宫殿上西望可见王母瑶池;瑶池在昆仑山侧,距离长安本很遥远,这里主要是为了暗写昆仑之高。

D.“云移雉尾开宫扇”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阿房宫赋》)所用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出人意料的情趣美。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重过海印庵[清]宗渭三年重向虎溪游,石路依然碧水流。

鸟背斜阳微带雨,寺门衰柳渐迎秋。

弟兄谊重难为别,师友情深竟莫酬。

叹息此身闲未得,天涯明日又孤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诗句可知,诗人是于秋天重游虎溪海印庵的,且只能在此短暂逗留。

b.首联写故地重游,石路依旧,只是碧水流走了时光,给人以物是人非之感。

C.颔联拈取归鸟、斜阳、微雨、衰柳等意象,动静结合,描绘出冷落衰败之景。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人生劳碌之苦与羁旅情怀,其中也暗含不舍之情。

2.“弟兄谊重难为别,师友情深竟莫酬”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