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梳理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梳理

(3)方向: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坚持文化创新 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4)总结: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 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 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 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 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 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热点二 创意·启迪未来 【背景材料】 2013 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于 2013 年 9 月 14 日至 10 月 20 日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文博会 以“创意·启迪未来”为主题,汇聚国内外知名创意文化产品, 融合本土优秀文化成果,面向全国,辐射亚欧,通过展览演 示、互动体验、创意活动、文艺演出等活动,搭建一个文化 创意产业信息交流、产品交易和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
成才之路·政治
人教版 ·必修3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二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思维导图 专题整合 热点连接
思维导图
专题整合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什么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 重要标志。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 成的。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世界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 特征。
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反对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发展——推 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 是源头,发展是动力),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应怎么做: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 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教育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中:为推动经济建设,发 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 步的基石。
四、文化创新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 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①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 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 新的根本标准。)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创 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包括报刊、网 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
③大众传媒作为主要传播手段的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 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 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 的主要手段。
4.中外文化交流: (1)意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 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既有利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推动中国文 化走向世界,有利于增进了解、互相沟通、求同存异;(相互 之间)
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原则。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怎么做? (3)反对“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五、建设学习型社会 1.必要性(原因):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文化传承方式 的新变革。 2.内容: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 习。 3.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4.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 (1)学习成就事业,知识创造未来 ①坚持学习,不断适应和把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要 求,适应和把握社会职业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努力成为 有用人才。②坚持学习,不断适应和把握新型信息处理方式 和教育方式,掌握新的学习工具和教育媒介,在教学一体化 过程中吸收、延伸、传播知识,完善自我,有益于他人。
天,对青少年只要稍作引导,决不会机械地去模仿而发生副 作用,而学到的却是一种孝顺父母的精神。例如,父母想吃 鱼、笋,就赶紧到菜市场去买,绝对不会去哭竹、卧冰。
问题链接: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我们为什么重视继承 传统文化。
分析: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指的是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 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现在,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不健康价值观念的冲击, 比如,孝悌文化,现在虽然开始重视起来,但仍然不够理直 气壮。如对“二十四孝”的故事,许多人只看到它有副作用 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它在善待父母、和谐家庭方面所起到的 积极作用。现在人们所以不敢宣传“二十四孝”,动辄给它 扣上宣扬封建迷信、愚昧无知、愚孝、肉麻当有趣等帽子, 事实上,“二十四孝”里面的故事,如“孟宗哭竹生笋”、 “王祥卧冰求鲤”等孝行故事,在科学昌盛、经济发展的今
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产 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远高于同期 GDP 增速,正逐渐成长为我国 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但也应该看到,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更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 发展要求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尚存在开发深度不够、业态融 合与创新能力不强、国际化程度较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创新文化产业发展范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显 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由 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 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C、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 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 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 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本国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繁 荣;(对本国)
*有利于尊重和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促进世界文 化的繁荣。(对世界)
(2)做法: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借助传 媒、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3)传统文化的特点:①继承性——突出表现在对传统习 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②相对稳定性 ——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③鲜明民族性—— 鲜明民族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 神纽带。 ②(双重性)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 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 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①要建设更加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打破传统学校 教育的范围,通过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使更多国民接受教 育。 ②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③通过网络学习扩大学习的交互性。
5.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1)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 事事是学习之机。 (2)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 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热点连接
热点一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背景材料】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 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 支撑。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如孝为百善之首的孝悌 文化,民为贵、君为轻的仁政文化,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伦理 文化,与人为善的和谐文化,尊师重教的教育文化,一诺千 金的诚信文化,结草衔环的感恩文化,不偏不倚的中庸文化, 童叟无欺的商业文化,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文化,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文化等等,它们都是极为珍贵的中华 传统文化,发扬这些传统文化,足以使社会和谐,国家强大。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地位和意义)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 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 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 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 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 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4.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 A、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 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①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 的色彩。(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在 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怎么做 ①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 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 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 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 文化的繁荣。
二、文化传播 1.含义:略 2.途径:(1)商业贸易(2)人口迁徙(3)教育(4)其他(小到亲 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3.传播手段和特点 ①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 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