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脏和血液循环
●教材分析:《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科学》五上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第三课。
是在学习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也是本单元的结束课和总结课,将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身体。
这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认识了人体的肺等呼吸器官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的血液循环及其意义。
来认识人体的心脏、心跳;心脏的功能及血液循环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学情分析:心脏的构造是复杂的,如果是深入的去认识和了解心脏的构造,即使是成人,也不一定能完全弄明白的。
所以在设计时就是去繁就简,仅仅让学生了解心脏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来认识心脏。
通过把拳头反复握紧、松开来模拟心跳,借助这个简单而有效的模拟活动,让学生把手上的感觉迁移到思维上,认识到心脏是由肌肉组成的,从而很容易理解心跳其实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一次心跳。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2.知识与技能: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教学重点:认识心脏及血液循环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学准备:(教师)心脏模型、水、红墨水、水槽、听诊器
(学生)空塑料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提问:呼吸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心跳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2.提问:关于呼吸和心跳,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3.讲述:不同的同学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是不是都一样的?为什么有些同学心跳快,有些同学心跳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接着研究《心脏和血液循环》
二、认识心脏和心跳
1.提问: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的?
2.(心脏模型)小结:心脏的形状像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请你握紧拳头,你的心脏大概这么大。
3.提问:你知道心脏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吗?请你来找一找?
4.小结:心脏在我们的左胸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
(课件出示)
5.认识心跳
①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
现在安静下来,感受自己的心跳,谁把心跳的感觉描述给大家听听?
②模拟心脏的跳动。
心脏究竟是怎样跳动的,我们进行一次体验活动来模拟心脏的跳动。
③握紧拳头有节奏地收缩与舒张,体会手上的肌肉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注意事项)
④师生模拟演示。
⑤学生汇报。
6.(课件出示心跳)小结:当我们模拟心脏跳动时,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
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
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提问导入
1、提问:心脏是怎样运动的?
二、认识心跳的作用
1.提问:心脏为什么要不停地跳动?心脏不停跳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2.示范讲:在水中反复挤压塑料瓶,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实验注意)
3.分组实验。
4.各组汇报、交流。
5.小结:心脏就是人体的泵,它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
(出示心脏跳动作用的视频课件)
6.我们还能在身体的其他地方感觉到心跳吗?那我们就来测测心跳和脉搏。
7.如何测量?(课件出示测量注意事项)大家一起测心跳和脉搏次数,测得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你发现了什么?
8.汇报、交流。
9.讨论:为什么1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呢?
10.(课件出示人体血管分布图)讲述:“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它遍布我们全身。
心脏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脉搏。
血液就是这
样在全身不停地流动。
红色的血管代表动脉血,含氧量高,跳动时强烈些,蓝色静脉血含氧量低。
三、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1.讨论:血液为什么要不停流动?血液又是怎样循环的?
2.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血液循环)
3(课件出示)小结: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将肺部吸进的氧气和从小肠吸收的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又把从全身各处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排出体外。
4.为什么运动之后,呼吸、心跳同时加快?
四、讨论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心脏?
1..心脏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2.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资源:PPT
●教学反思:因为本课概念多,知识点密集,认识的对象在人体内部,无法直接观察,为了充分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我采用观察图片、视频、讲解等带领学生探讨人体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奥秘。
动手实验与知识讲授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动手动脑的机会,基本达到自主完成所学知识的目的。
心脏、血液循环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预设必要的动手操作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制作了PPT,下载了视频,精选了图片。
丰富了课堂内容。
我在学生观察图片、动手操作中不断提出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
努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