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准备和企业会计利润操纵(doc9页)精品版1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会计利润操纵经济环境的变化常常会引起资产减值,导致资产的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价值不再具有决策相关性。
为了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向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就有,必要确认资产减值,调减资产的账面价值。
2006年2月15号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备》更是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可以转回的资产范围、计提基础以及资产组合计提四个方面形成了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力地夯实了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资产,进一步挤干了企业的业绩水分。
但是,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又能够平抑各年度间的利润波动。
创造良好的业绩形象,因此也被少数企业大加利用,成为一些企业操纵企业利润的“新宠”。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仿佛“水龙头”,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相机行事,时而拧紧些,时而又放松点。
紧的时候遵循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松的时候又提出各自的理由。
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无疑从另一个角度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一、企业运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常用方式利润操纵是公司的管理层为实现自身的效用或实现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
资产减值的计提能够平抑各年度间的利润波动,为跨年度利润调节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有的企业甚至将其视为操纵盈亏的“蓄水池”。
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表现形式通常有三种形式:(一)少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TCL通讯于2003年3月29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对公司2000年度会计报表所反映问题整改报告》的公告。
公告显示了TCL通讯2000年虚增利润4 952万元的情况。
其中包括少计坏账准备4392万元,少计存货跌价准备2 813万元。
少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685万元。
TCL对此事件仅解释为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以及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真实等原因造成的。
而有关专业人员却有不同看法,1999年TCL通讯亏损17 984万元。
如果2000年继续亏损,则将被ST。
企业管理当局正是为了不被ST,才少提当年应提的资产减值准备4 392万元,这违背了会计谨慎性原则,也反映了上市公司难以摆脱年末粉饰报表的情结。
(二)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山西焦化:其2003年三季度的每股净收益已高达0.58元,但年报公布却只有0.47元,其原因是将大股东山焦集团一年以内欠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调高至极不正常的15%,仅仅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提高就使该公司2003年度净利润减少了约6954.5万元。
(三)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利润,粉饰业绩哈高科:已连续两年通过将以往年度已经计提的坏账冲回等手段达到净利润不亏。
2002年哈高科凭借高达6630.4万元的非经常性损益实现扭亏,其中冲回的坏账准备就高达5 985.1万元,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2002年实际亏损高达5 85518万元。
2003年公司又故技重演,凭借将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等产生的 1 187万元非经常性损益,实现净利润620.9万元。
若没有非经常性损益的帮助。
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亏损。
二、企业运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原因分析(一)运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会计利润的动因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上市、初次发行股票或配股都规定了一系列必备条件。
企业为了发行新股或配股就有利用减值准备进行财务包装的动机。
而非上市公司为了完成承包任务或相应的考核指标,或是为了偷逃税款或是为下年度完成经济指标留下空间。
从而利用资产减值准备任意调高利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我国目前公司管理报酬契约的报酬结构通常是由固定工资、分红奖励构成。
分红奖励又大多与企业净利润挂钩。
因此企业净利润成为管理报酬契约制定与执行的一个重要依据。
这种报酬结构必定导致公司高管人员有动机利用会计制度容许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去选择那些使计算出的会计利润数字按管理报酬契约将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会计政策。
这样,公司高管人员就有强烈操纵利润的动机,以提高自身的报酬。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可选择空间较大由于目前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准则界定模糊,灵活性较大。
在具体操作时。
更多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在具体实践中。
资产减值状况、减值计提比例等环节给上市公司留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使得计提与转回的操作颇具“弹性”。
导致企业滥提资产减值准备。
主要表现在:1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的多重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应当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和不能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至于如何计提、计提比例是多少,则完全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断。
这对会计人员的判断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企业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提供了可能,因而计提是否真实合理不易确定。
例如,关于“坏账准备”,会计制度规定了属于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及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
但计提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包括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只须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这样,关于坏账准备的计提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如果企业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下,计提比例为1%或5%,其差距甚大。
使企业利润有很大的不同。
其他几项资产准备亦如此。
2 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存货可变现净值、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企业可根据需要而定。
3未来现金流量难以预测,折现率难以选择为了使期末资产计价与当期损益计量更可靠,新准则更多地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要求企业预测资产未来的现金流量,但在实务中,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要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而贴现率又是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
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又使得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需要而作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三、治理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对策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只是对企业潜在的问题进行了曝光,而计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披露的主观随意性,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一)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可操作性我国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迹象的提示过于笼统。
没有对市场利率或市场其他投资回报率的提高对资产产生的影响作出相应的规定。
再者,对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国际会计准则按照单项资产和现金产出单位分别规范,并解决了资产减值测试的操作性问题;而我国会计制度不要求按现金产出单位进行减值测试,只规定按单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同时也没有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
由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特别是计提存货和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盘点管理制度1物资盘点管理制度第一条:目的为了更准确的做好公司物资盘点工作,使物资账实物相符,为公司资产的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规范物资合理的盘点作业流程,通过物资盘点发现作业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体现物资管理员的工作绩效,做出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减少损失以达到财产管理的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盘点范围(一)存货盘点:指原材料、辅料、产成品。
(二)财产盘点:指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等保管资产的盘点。
1、固定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生产器具等资本支出购置物。
2、保管资产:凡属固定资产性质,但以费用报支的低值易耗品等管理用具、器具。
第三条:盘点方式:盘点分为定期盘点、不定期盘点、日盘点。
定期盘点分为年度盘点、假期盘点;不定期盘点是按公司要求和出现帐务异常情况下组织的盘点、日盘点是对贵重物与成品的盘点。
(一)年中、年终盘点1、存货盘点:由物管部会同财务部门于年(中)终时,实施全面总清点一次。
2、财产盘点:由经管部门会同财务部门于年(中)终时,实施全面总清点一次。
(二)月末盘点每月末所有存货,由物管部实施及财务部门监督清点一次。
(三)月份检查由财务部门照会其部门主管后,会同经管部门,做存货随机抽样盘点。
(三)不定期抽盘(1)由总经理视实际需要,随时指派人员抽点;(2)盘点日期及项目,以不预先通知经管部门为原则。
(3)盘点前应由会计部门将帐面数先行调整至盘点的确实帐面结存数,再行盘点(4)不定期抽点,应填列"盘存表"。
第四条:人员、职责、流程(一)盘点编组:1、由财务部门主管,于每次盘点前,事先依盘点物资种类、项目编制"盘点人员编组表",呈报总经理核定,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后公布。
2、财务部门应于呈报总经理核准后,签发盘点通知,并负责召集各相关部门的盘点负责人召开盘点协调会后,设立盘点组、拟订盘点计划表,通知各有关部门,限期办理盘点工作。
盘点组指定总盘人、主盘人、复盘人、记录人。
(1)总盘人:由财务经理担任,负责盘点工作的总指挥,督导盘点工作的进行及异常事项的裁决。
(2)主盘人:由盘点组指定人担任,负责实际盘点中物资清点;(3)复盘人:由盘点组指派(人员不足时,间接部门支援),负责会点,与盘点人分段核对、核实数据工作,负责清点、点计数量。
(4)记录人:由盘点组指派,负责盘点时盘点物资的记录登记及整理、核对,上报盘点表工作。
(二)盘点流程:1、按盘点规定时间开始盘点之前,物管部停止一切收、发、移动等操作,各部门应全力配合盘点工作;(1)盘点前需要将所有合格入库的原材物料全部入库登帐,和处于待检状态中的原材物料须有特殊标示(待检卡)注明不参加本次盘点;确定帐卡物一致:核对物料,确保物料、卡与货位三者一致。
(2)盘点期间已收到料而未办妥入帐手续的原料、辅料,应另行分别存放,并予以标示。
(3)盘点期间除紧急用料外,暂停收发料,至于各生产部门于盘点期间所需用料的领料,材料可不移动,但必须标示出。
(4)盘点前仓库帐务需要全部处理完毕,各项物资帐册应于盘点前登记完毕,如因特殊原因,无法完成时,应由财务部门将尚未入帐的有关单据如入库单、领料单、退料单、发货单等将帐面数调整为正确的帐面结存数后,出具盘点表。
(5)固定资产、保管资产的盘点在盘点前必须将所有物资分门别类摆放好、标识清,将在用、停用和报废物资划分明确放置。
2、盘点开始前主盘人准备好盘点表及盘点所需用具(包括清点用计量器具、记录用纸笔、夹子);3、盘点开始所有人员按照分组就位(1)盘点人员不得中间离开,如特殊需要报请总盘人批准;(2)经管部门、财务部分别指定一个仓库盘点负责人及盘点监督人,要求每一个仓库都有相应的盘点人和复核人员;盘点由主盘人点数、复盘人核对记录人登记;4、盘点结束,记录人将盘点表按照登记先后顺序编号交财务要求所有清单连号,没有遗漏,财务负责进行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