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实施

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实施

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0 暴力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为了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暴力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师生安全的恶性事件,维护学校的稳定,特制定学校防范暴力事件的应急预案。

1.1 可能引发学校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由于种种原因对社会不满、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少数歹徒行凶犯罪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1.2 预防措施1.2.1 加强对师生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1.2.2 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1.2.3 加强对校内有精神病症状人的监控。

1.2.4 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1.3 处理程序一旦发生学校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1.3.1 报警。

(打“110”报警电话)1.3.2 立即报学生处、保卫处,并报主管副校长、校长,可先口头后书面。

1.3.3 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送往就近区级以上医院抢救(市医保局指定我院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院为,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1.3.4 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并迅速疏散至安全的地方。

1.3.5 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

1.3.6 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和善后处理。

1.4 事故处理报告无论事故解决采取何种方式,当处理完毕后,要妥善保存案件资料,并写出处理报告报校领导或存档备查。

报告内容应包括:1.4.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1.4.2 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所在年级、班级1.4.3 事故概况和事故原因;1.4.4 事故造成的损害及救助情况;1.4.5 伤残程度鉴定;1.4.6 事故责任和赔偿争议及争议解决方式;1.4.7 事故赔偿金额;1.4.8 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及追偿1.4.9 事故的教训和改进工作的措施;2.0 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2.1 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学生矛盾和纠纷;学生自行到校活动或者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操作不当;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2.2 预防办法2.2.1 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2.2 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规范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2.2.3 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

2.3 处理程序2.3.1 事发阶段的有关工作和注意事项2.3.1.1 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救治。

2.3.1.2 及时通知家长。

2.3.1.3 报告。

一般事故报学生处负责人及主管副校长,重大事故立即报校长,可先口头后书面,同时向有关保险公司报出险2.3.1.4 重大事故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

(一般由校长、分管校长和学生处、保卫处、教学系负责人等组成)2.3.1.5 调查取证。

(调查记录内容要实事求是,记录用钢笔或水笔)2.3.2 事故处理阶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2.3.2.1 依法调解原则:根据学生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条款规定接待学生家长,注意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有情操作的分寸。

2.3.2.2 一次性解决原则:一个事故一次解决,不留尾巴。

如家长不同意,可提醒家长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3.3 事故处理结尾阶段的工作和注意事项2.3.3.1 起草《协议书》。

《协议书》要写清协议双方的身份;学生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事发时间、地点;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签名等内容。

2.3.3.2 给付补偿金。

数额小的可支付现金,金额较大的用现金支票支付;不论金额大小,家长均要出具收条。

2.3.3.3理赔。

备齐提供下列材料2.3.3.3.1 《协议书》复印件;2.3.3.3.2 病历卡复印件;2.3.3.3.3 医药费发票原件和复印件;2.3.3.3.4 向相应保险公司索赔。

2.4 事故处理报告按1.4执行3.0 校外集体活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3.1 可能引发校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原因可能引发校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原因很多,也比较复杂,有校方教育管理和学生方面的因素,也有车辆和活动场地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校方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带队教师疏于管理、学生不遵守活动纪律擅自自行活动或离队;租用的车辆车容、车况差、安全性能差、驾驶员疲劳驾车、超载、超速、随意变道、闯禁令标志、驾驶技术不熟练、应变能力差;活动场所的设施、设备、器械(具)等存在隐患,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等。

3.2 预防办法3.2.1 所有校外集体活动都要报《安全实施方案》并经主管副校长或校长批准才可实施,不得擅自行动。

3.2.2.出发前对学生进行纪律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教师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要求教师把严格管理贯穿于本次校外集体活动的全过程。

3.2.3 选择有资质的车辆单位要求选派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驾驶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和车容、车况、安全性能好的车辆为校外集体活动服务。

3.2.4 活动前,校方派专人到活动场所,实地察看活动器械(具)、设备、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2.5 把校外集体活动委托给有资质的旅行单位,并要旅行单位为此次活动购买保险。

3.3 处理程序在校外集体活动中一旦发生事故,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3.3.1 报告和报警一般事故报学生处。

重大事故应立即报主管副校长或校长,可先口头后书面。

校外集体活动中的交通事故应立即报警。

3.3.2 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学生送往就近区级以上医院救治,并通知家长。

3.3.3 重大事故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

3.3.4 如果事故是由校方管理和学生自身原因引起的,可参照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开展工作;如果事故发生在车辆行驶中或车辆上,可参照校车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开展工作;如果事故是由活动场所的活动器械(具)、设施、设备引起的,学校要与活动场所、旅行单位交涉,并配合进行善后处理工作。

3.4 事故处理报告按1.4执行4.0 学生宿舍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为了预防和减少师生宿舍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住宿师生的健康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特制定师生宿舍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4.1 可能引发学生宿舍事故的原因学生宿舍的房屋、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地面不防滑;电线电器设备老化和乱拉乱接电线电源插座,违章使用电炉等电器设备;未按规定配齐有效灭火器材、通道堆物、应急照明灯、紧急疏散指示牌缺少或不能正常使用;学生追逐、打闹玩耍:生活老师管理失职或不当以及师生自身疾病等情况是可能引发学生宿舍和住宿期间事故的主要原因。

4.2 预防办法4.2.1 加强对生活老师进行责任性和安全第一意识的教育。

4.2.2 加强对住宿师生进行行为规范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2.3 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落实安全措施,责任到人。

4.2.4 夜间要有专人值班巡视,并做好值班巡视记录。

4.2.5 加强对宿舍房屋,设备以及生活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

4.2.6 配齐有效灭火器材,保持通道畅通,应急照明灯、紧急疏散指示牌要良好。

4.2.7 电线拉接、电源插座位置、电器设备使用要规范。

4.3 处理程序一旦发生学生宿舍事故,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4.3.1 以最快速度及时将受伤师生就近送往区级以上医院救治,并通知家长。

4.3.2 报告。

值班老师应及时向学生处报告,一般事故应报告主管副校长,重大事故应立即报校长,可先口头后书面。

如是宿舍火灾事故,应立即报“119”,并迅速疏散住宿生。

4.3.3 重大事故要成立事故处理小组,按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开展相关工作。

5.0 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为了预防和减少学校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特制定学校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5.1 可能引起学校火灾事故的原因电线老化、乱拉乱接临时线、违章使用电炉和其他电器设备、液化煤气和煤炉共用、食堂油锅过热、实验操作不当、易燃易爆物品使用保管不当、违章动用明火、乱扔烟蒂、小孩玩火等是可能引起学校火灾的主要原因。

5.2 预防措施5.2.1 校长是学校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根据消防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

5.2.2 对师生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普及基本消防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掌握逃生方法。

5.2.3 加强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及时整改。

5.2.4 保持通道畅通,不堆杂物。

5.3 处理程序一旦发生火灾,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5.3.1 打“119”电话报警。

5.3.2 迅速疏散学生。

5.3.3 如有伤者要及时送往区级以上医院救治,如有学生受伤,要及时通知家长。

5.3.4 等待消防车到来期间,可组织学校教工义务消防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扑救。

5.3.5 配合消防部门调查事故,维持秩序。

6.0 食物中毒事件处理预案为有效预防、及时处理学校师生食物中毒事件,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76号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精神,特制订师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预案。

6.1 可能引发师生食物中毒的原因由于学校向师生提供的食品的进货渠道、质量以及气温、消毒、加工、存放和操作人员的健康等原因,稍有不慎极易发生实物中毒事件。

6.2 预防办法6.2.1 学校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制订制度,落实措施,加强检查,责任到人。

6.2.2 按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体检,无健康证的人员一律不准上岗。

6.2.3 严格把好食品验收关,杜绝不洁、变质或三无食品流入,做好验收记录。

6.2.4 规范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做到煮熟烧透,加工好的食物及时要进入熟食间冷却。

6.2.5 严格熟食间的管理,防止熟食再污染。

6.2.6 严格各操作环节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要正确、时间要保证。

6.3 处理程序一旦发生师生食物中毒事件,应按下列程序处理6.3.1 立即报后勤处负责人及主管副校长。

学校应立即把患者送往区级以上医院救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