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组织系统设计
•
• 非独立核算又称报账制。实行非独立核算的单位称为
报账单位。它是由上级拨给一定的备用金和物资,平时进 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整理,以及备用金账和实物账的登记 ,定期将收入、支出向上级报销,由上级汇总,它本身不 独立计算盈亏,也不编制报表。如商业企业所属的分销店 就属于非独立核算单位。非独立核算单位一般不设置专门 的会计机构,但需配备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处理日常的会 计事务。
15
(四)会计机构内部分工的设计
总会计师
会计机构负责人 (财务部长或经理)
总账报表组
采购和应付款组
销售和应收款组
工资核算组
仓库核算组
固定资产核算组
成本核算组
对外投资核算组
会计机构图
16
总会计师
资金结算中心 财务 出纳 融资 投资
计算财务部 会计 帐务
内部审计部 其他 固定资产
存货 工资费用 采购付款 销售收款 总帐报表 其他帐务
注意平衡工作负荷 用其所长,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
22
二、会计岗位责任制的具体设计
(一)会计部门主管岗位 (二)采购及应付款核算岗位 (三)销售及应收款核算岗位 (四)工资岗位核算 (五)固定资产核算岗位 (六)成本核算岗位 (七)总账报表岗位 (八)出纳岗位 (九)稽核岗位 (十)综合分析岗位
会计机构设计应能提高工作效率 会计机构设计应注意内部分工明确具体
3
二、会计机构设计的方式与内容
(一)会计机构的三种设计方式/会计工作的组织形
式 (二)总会计师的设置 (三)会计机构负责人与会计主管的设置 (四)会计机构内部分工的设计
4
(一)会计机构的三种设计方式
《会计法》 第36条规定
独立设置会计机构
• 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其记账工作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集中 核算和非集中核算两种。
•
集中核算就是将企业的主要会计工作都集中在企业会计机构内进行。
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单位一般不进行单独核算,只是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 行原始记录,办理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审核和汇总工作,并定期将这些资料 报送企业会计部门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 实行集中核算,可以减少核算层次,精简会计人员,但是企业各部门和各单位不 便于及时利用核算资料进行日常的考核和分析。
30
(七)总账报表岗位
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
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其 他明细报表,核对其他报表
管理会计凭证、帐簿和账表
31
(八)出纳岗位
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 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
保管有关印章、空白收据和支票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 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 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6
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 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
• 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
• 独立核算是指对本单位的业务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
全面的、系统的会计核算。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称为独立 核算单位,它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资金,在银行单独开户 ,独立经营、计算盈亏,具有完整的账簿系统,定期编制 报表。独立核算单位应单独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会 计人员,如果会计业务不多,也可只设专职会计人员。
25
(二)采购及应付款核算岗位
审查汇编材料采购用款计划,控制材料采购成本, 分析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 认真审核各类材料的采购凭证,分别按材料的采 购地点、类别、品种、规格、保管地点、供货单 位、采购成本等进行登记。对在途材料要督促清 理催收。对已验收入库尚未付款的材料,月终应 估价入账 对应付账款要登记明细账,经常对账,及时办理 结算手续,认真审核有关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 防止错付、漏付、多付、重付等现象发生
适合于小型企业
•
•
•
非集中核算又称为分散核算。
• 是企业的内部单位要对本身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比较全面的会计核算。如在工 业企业里,车间设置成本明细账,登记本车间发生的生产成本并计算出所完成产 品的车间成本,厂部会计部门只根据车间报送的资料进行产品成本的总分类核算 。又如在商业企业里,把库存商品的明细核算和某些费用的核算等,分散在各业 务部门进行. • 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不宜分散核算的工作,如物资供销、现金收支、银行存款收 支、对外往来结算等,仍由企业会计部门集中办理。 • 实行非集中核算,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能够及时了解本部门,本单位的经 济活动情况,有利于及时分析、解决问题;但这种组织形式会增加核算手续和核 算层次。 • 适合于大中型企业
第三章 会计组织系统设计
由科学的机构设置、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的 岗位责任、完善的会计工作制度等有机组成
第一节 会计机构的设计 第二节 会计人员及其岗位责任制的设计
1
第一节
会计机构的设计
一、会计机构设计的原则
二、会计机构设计的方式与内容
2
一、会计机构设计的原则
会计机构设计要与单位的规模和管理要求相适应
(二)总会计师的设置
《会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 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 师。”
1.总会计师的任职条件
2.总会计师的职责
3.总会计师的权限
10
1.总会计师的任职条件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开放服务; 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后,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 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 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 规、方针、政策和制度,掌握现代化管理的有关 知识; 具备本行业的基本业务知识,熟悉行业情况,有 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身体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各 岗 位 工 作 任 务
(一)会计部门主管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
领导本单位的会计工作 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各项会计制度,并监督贯彻执 行 参加生产经营管理会议,参与经营决策 审查或参与拟定经济合同、协议及其他经济文件 负责向本单位领导和职工代表大会报告财务状况 和经营成果,审查对外提供的会计资料 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技术,负责会 计人员的考核,参与研究会计人员的聘任和调整 工作
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认真审核并正确处理盘 盈、盘亏以及使用不当的设备等,分析固定资产 的使用效果,促进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负责核算在建工程及无形资产
29
(六)成本核算岗位
制定成本核算办法,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健全基础工作, 实行责任成本,指标分解、归口分级落实,促进成本计划 实现 严格按成本制度规定,正确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 品实际成本 登记成本费用明细账,编制成本、费用报表;进行成本、 费用分析和考核,加强成本的日常控制,促进成本降低 加强对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的管理和核算,建立车间、班 组在产品台账和半成品登记簿,经常盘点,保持账实相符 开展部门、车间和班组经济核算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 业务较多的行政单位、 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 原则上都应该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
5
合并设置会计机构
单位经营规模较小、会计业务量 较少,可不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 但要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 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代理记账机构
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 员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 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 介机构来代理记账。
对购销业务以外的各项往来款项,要按照单位和个人分户 设置明细账,根据审核后的记账凭证逐笔顺序登记,并经 常核对余额
27
(四)工资岗位核算
监督工资基金的使用
审核发放工资和奖金 负责工资分配的核算 计提“五险一金”,拨交工会经费等
28
(五)固定资产核算岗位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编制固定资产目录, 负责固定资产的明细核算,定期核对,保持账、 卡、物相符,按期编报固定资产增减明细表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19
会计机构内部分工设计
财会股(组) 会计主管(组长)
出纳员
会计员
小型企业 的会计机构图
20
第二节 会计人员及其岗位责任制的设计
一、会计人员配备与分工设计的原则
二、会计岗位责任制的具体设计
21
一、会计人员配备与分工设计的原则
根据会计工作需要,配备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
结构要合理,人数要适当
26
(三)销售及应收款核算岗位
审查销售业务的有关凭证,严格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认 真履行销售合同,分析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 根据销货发票等凭证,正确计算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费 用、税金和销售利润,登记有关明细账
对应收账款要及时登记往来明细账,经常对账,催收欠款
经常核对产成品、发出商品账户的定额和实际库存,保持 账实、账账相符
主管审批财务收支工作。(除一般的财务收支可以由总会 计师授权的财会机构负责人或者其他指定人员审批外 )
预算、财务收支计划、成本和费用计划、信贷计划、财务 专题报告、会计决算报表,须经总会计师签署。 会计人员的任用、晋升、调动、奖惩,应当事先征求总会 计师的意见。财会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的人选, 应当由总会计师进行业务考核,依照有关规定审批。
11
2.总会计师的职责 (1)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的工作
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 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 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 本单位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 分析; 承办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负责对本单位财会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专业 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 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 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各单位的会计机构 中对各项财务工作 和会计工作的职权 范围、具体内容和 要求做出具体规定, 并落实到每个会计 岗位或会计人员的 一种会计工作责任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