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茄子常见病虫害防治.
温室茄子常见病虫害防治
学习资料
茄子褐斑病
【病害名称】:茄子褐斑病又 称叶点病,为真菌性病害。主 要危害中下部叶片和果实。 【症状】:发病初期叶面上出 现淡褐色水浸状小斑点,逐渐 扩大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的病 斑,病斑边缘褐色至深褐色, 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病斑中 央散生有很多小黑点,四周有 一圈较宽的黄色晕圈。发病严 重时病斑连成片或满布叶片, 出现干枯或脱落。
有轮纹
褐纹病危害茎及果实
病 原 Phomopsis vexafIS称茄褐纹拟点霉,属半知菌亚 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寄生在寄主表皮下,球形,孔口凸出, 黑色。分生孢子有两种,在叶片上:分生孢子椭圆形,单 胞,无色,内有两个油球;在茎秆上线形,单胞,无色, 稍弯曲。病菌发育及形成分生孢子适温28-30℃;形成 分生孢子器适温30℃;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8℃。苗期潜 育期3-5天,成株期7-10天。 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土表病残体上越冬。 通过风雨、昆虫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和重复侵染。北方 7~8月份为发病期。田间气温28-30℃,相对湿度高于80 %,持续时间比较长,或连续阴雨,此病易流行。此外病 情与栽培管理和品种有关,一般多年连作或苗床播种过密, 植株生长衰弱,多年连作,通风不良、土壤黏重、排水不 良、管理粗放、幼苗瘦弱、偏施氮肥时发病严重。 。
茄子黄萎病
症状 坐果后发病最重。发 病初期叶片边缘和叶脉间 褪绿变黄,逐渐发展到全 叶。晴天的中午病叶发生 萎蔫,下午或夜间天气凉 时恢复正常,以后渐渐不 能恢复正常,病叶由黄变 褐,严重时病叶全部脱落, 茎部维管束变成褐色,有 时全株发病,有时半边发 病,植株明显矮化。
对比维管束变褐
田间发病状
1.分生孢子 2,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一般长茄比圆 茄抗病,青茄比紫茄抗病。尽可能早播种, 早定植,使茄子生育期提前,要多施腐熟 优质有机肥,及时追肥,提高植株抗性。 夏季高温干旱,适宜在傍晚浇水,以降低 地温。雨季及时排水,防止地面积水,以 保护根系。适时采收,发现病叶、病果及 时摘除。
茄子绵疫病
症状 茄子绵疫病主要为害果实、 叶、茎、花器等部位。近地面 果实先发病,受害果初现水浸 状圆形斑点,稍凹陷,果肉变 黑褐色腐烂,易脱落,湿度大 时,病部表面长出茂密的白色 棉絮状菌丝,迅速扩展,病果 落地很快腐败;茎部染病初呈 水浸状,后变暗绿色或紫褐色, 病部缢缩,其上部枝叶萎垂, 湿度大时上生稀疏白霉;叶片 被害,呈不规则或近圆形水浸 状淡褐色至褐色病斑,有较明 显的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稀 疏白霉;幼苗被害引起猝倒。
病原 Verticillium dahliae称大丽轮枝孢,属半知菌亚门真 菌。菌丝体初无色,老熟时变褐色,有隔膜。分生孢子梗 无色纤细,基部略膨大。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 病菌发育适温19-24℃,最高30℃,最低5℃;菌丝、菌 核60℃经10分钟致死 。 发生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 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在土壤中可活6~8年。借风、 雨、流水、人畜、农具传播发病,病菌当年不重复侵染。 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形成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 茄子定植至开花期,日温低于l5℃,持续时间长,植株发 病重,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肥料,灌水不当,连作地块, 发病重。有时冷凉天气,直接浇灌井水,会使地温降至 15℃以下,如此灌水一次也可导致该病发生蔓延。
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与非茄科、葫芦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选择高燥地 块种植茄子,深翻土地。采用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除积水。施足腐 熟有机肥,预防高温高湿。增施磷、钾肥,及时整枝,适时采收,发 现病果、病叶及时摘除,集中深埋。 化学防治;防治时期要早,重点保护植株下部茄果。可喷75%百菌 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 8%甲霜灵· 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800倍液、50%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2%霜 脲· 锰锌可湿性粉剂800~l 000倍液、52.5%抑快净(腈菌唑+霜脲氰) 水分散粒剂1 000~2 0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500倍液、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 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400倍 液、64%恶霜· 锰锌可湿性粉剂400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等。喷药要均匀周到,重点保护茄子果实。一般每隔7 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湿度大时,果面长出 白色霉层
绵疫危害植株茎部状
苗期茎部受害状Leabharlann 茎部縊缩茄子褐纹病
茄子褐纹病主要为害茄子叶、 茎及果实,苗期、成株期均可 被害。幼苗染病,茎基部出现 褐色凹陷斑,叶片初生苍白色 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角 形斑,边缘深褐,中央浅褐或 灰白,有轮纹,上生大量黑点; 基部染病,病斑梭形,边缘深 紫褐色,中间灰白色,上生许 多深褐色小点,病斑多时连结 成几厘米的坏死区,病部组织 干腐,皮层脱落,露出木质部, 容易折断;果实染病,产生褐 色圆形凹陷斑,上生许多黑色 小粒点,排列成轮纹状,病斑 不断扩大,可达整个果实,病 果后期落地软腐,或留在枝干 上,呈干腐状僵果。
病原 Phytophthora parasitica称寄生疫霉,属鞭 毛菌亚门真菌。菌丝无色,无隔。孢囊梗大都不 分枝,基部有不规则弯曲或短的分枝。孢子囊单 胞,圆形,顶端有乳头状突起。卵孢子圆形,壁 厚,表面光滑,无色至黄褐色。 发生规律 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株残留组织上越冬。 卵孢子经雨水溅到植株体上后直接侵入表皮。借 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使病害扩大蔓延。茄子盛果 期7~8月间,降雨早,次数多,雨量大,且连续 阴雨,则发病早而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 壤黏重、管理粗放、偏施氮肥、过度密植、连茬 栽培等,也会加剧病害蔓延。
中央 散生小黑点
茄子霜霉病
受叶脉限制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产 生淡绿色水渍状小斑,后转成黄褐色至 褐色大斑,受叶脉限制而呈角状斑,叶 背病斑稍隆起,湿度大时斑面上长厚密 暗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 囊。天气干旱时症状不明显。 【病原】:烟草霜霉茄变种,属卵菌。 孢囊梗从气孔伸出,较短,221- 290×6.2-11.6微米,上部叉状分 枝3-4次。孢子囊长圆形至椭圆形, 无乳突,大小23-27×14-18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北方病菌以 菌丝体或卵孢子在活体寄主上潜伏越冬, 长江以南病菌可以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在 寄主间借风雨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 冬期。日暖夜凉、多雨高湿的天气有利 于该病发生。
2.药剂防治:苗期或定植前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l~2次。发病前或始病期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 液、40%氟硅唑乳油3 000-4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 剂(1:1)1 000~1 5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70%代森锰锌可 湿性粉剂(1:1,即混即喷)1000倍液、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l ooof吝液、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77%氢氧 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丙 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间隔 7~15天1次,连喷2~3次或更多,前密后疏,交替喷施。 进入结果期 开始喷洒7O%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液、50%苯菌灵 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 喷1次,连喷2~3次。 在温室大棚内可采用1 O%百菌清烟剂或20%腐霉利烟剂,或10%百 菌清加20%腐霉利混合烟剂,每亩用药300~400g,每隔5~7天1次, 共2~3次。
1.分生孢子梗
2.分生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