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建筑论文

智能建筑论文

《智能建筑概论》课程论文题目:以智能引领养老服务专业:建筑学年级:2012级学号:201231171020123117242012311745 2012314066姓名:潘祥吴卓昌马颖马偲渊****:***日期:2015年6月23日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以智能引领养老服务摘要:本文简单阐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引出我国养老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依托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对养老服体系中建筑、系统、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提出以智能引领养老服务,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必要性。

关键词:传统养老智能养老智能养老系统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从2001~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的快速老龄化阶段。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到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

截止到2010年人口普查情况表明:中国超过60岁的老人数量已经达到1.62亿,占到总人口数的13.26%。

二、目前传统养老的现状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养老已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式,而在这样的态势下,我国的养老模式及方式依旧停滞不前,已然无法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因此,开展什么样的养老方式,已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作为补充。

家庭是我国大部分老人的选择,这种被称为反哺式的养老,主要表现是由下一代承担上一代的衣食住行,精神安慰等方面的供养。

这种养老方式虽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托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但在建筑,服务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1.在建筑方面存在的不足1.1无障碍设计考虑不周养老设施不设扶手,养老设施存在高差,养老设施的地面不防滑等。

有的设施内虽然安装了扶手,但是因为设计不合理,老人的活动也因此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和限制,甚至容易发生危险。

1.2 没有健全的安全报警系统在养老设施内设置报警措施,可保障老人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呼救。

而大多数的养老设施内并没有设置紧急呼救系统。

有些养老设施内虽然安装了呼救设备,但比较简陋,一般只有警铃和呼叫器两种,且往往只设在居室的床头部位或卫生间内,不能够遍布老人的所有空间,而且按铃还常布置在老人不方便操作的位置。

1.3 在不同空间内存在的其他问题居室:无法保障私密性,缺乏储藏空间,卫生间设计不合理,不细致,附属设备考虑不周。

公共活动空间:功能单一,空间封闭,空间之间缺乏联系,设备的配置没有做到协调统一。

交通空间:楼梯踏步过高,地面材料过于光滑,走廊过窄,功能单一,电梯设置偏少,尺寸不够合理。

1.4 老年社区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有些老年社区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一些以养老为口号的商业性楼盘,往往建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医院、购物、交通等条件不完善。

2.在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2.1 服务单一,服务设施缺乏,满足不了需求目前我国城市中老年人所需要的服务项目增多,己不仅仅是简单的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他们更需要的是有人陪他们聊天解闷。

而事实上,各地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看似提供很多的服务,真能做到的却较为单一,不能满足现阶段老年人的需要。

并且社区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规模小、档次低;医疗网点条件差,设施设备不全、水平低;医疗技术不适应救助服务的需求。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进行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和城市规划过程中,还没有更多的考虑养老设施的配套问题。

2.2 服务机制不健全,部门间缺乏统筹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没有统一的运行管理办法,基层社区作为自治组织,社区工作人员无法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考虑老年群体的管理问题,更难以独立自主地按照社区居民实际需要,制定详细周全的服务计划和提供有效的社区管理和服务,这也成为限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2.3 服务队伍的规模小、素质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因为受到社会偏见的影响,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的偏低,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一般都是低薪的人员,志愿者较少。

大部分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服务知识,只能从事一般的家政服务和简单的康复护理等,难以提供高层次的服务,这将严重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科技与智能养老建筑综上所述,我国当前养老模式以及传统养老建筑形式存在着诸多矛盾:在建筑上空间尺度,无障碍设计的不合理,让老年人每时每刻处在危险之中;在服务上,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服务人员的规模小,素质低,让老年人孤寂的心无处宣泄……经探索后发现,贴切的室内空间设计,完善的室外配套设施,合理的环境景观布局,再加上科学技术能很好的解决此问题!那我们又该怎样利用科技,它又是怎样与建筑和环境结合的呢?不言而喻,智能建筑由此产生。

智能建筑: 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

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当然智能建筑不仅是办公的专有名词,在养老建筑的运用上也颇具效果。

叫智能养老建筑:服务对象为主要老年人。

智能养老其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建立系统服务与互动平台,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来满足老年客户在安全看护、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休闲娱乐、亲情关爱等方面的养老需求。

智能养老不仅是提升生活品质和主观幸福感的可能途径,更是应变社会老龄化的必经之路。

而智能养老建筑最核心的内容是智能养老系统,下面我们对智能养老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3.1智能养老系统的构成智能养老建筑通过采用Zigbee、传感网络、云计算、医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以养老建筑实际管理和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本地监控中心和云监控平台为基础,以多功能腕表、便携式智能终端和各类专业健康检测设备为信息采集终端,以亲属门户和远程监控平台为访问接口,并通过和智能灯光、安防监控系统的集成实现多系统联动,建立了一套成熟完善的养老智能化管理系统。

系统涵盖了在养老建筑中进行日常基本信息管理、老人安全监护、老人健康监护、老人外出看护、以及便捷的关怀服务等一系列功能模块。

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实时准确的监测和管理老人的生活起居和健康状况,在出现特殊的情况的时候能最快的响应,从而为老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舒适的生活提供保障。

从老人、亲属、护理人员到管理人员,从真正意义上步入“智能管理,品质养老”的全新阶段。

同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终端业务在统一管理平台支撑下能随着业务的发展而变化,当新增业务时不需要部署新的终端设备和管理系统,满足规模运营的业务支撑需求。

图1-养老建筑智能管理系统组成结构3.1.1信息采集终端信息采集终端主要包括多功能腕表、便携式智能终端和各类专业健康检测设备三大类。

其中多功能腕表为实时监测设备,通过Zigbee无线网络与监控中心实现低成本双向通讯;便携式智能终端为老人外出时配备的专用移动智能设备,其除具有一般智能手机的功能外,还定制了大量老人安全和健康监护特色功能,设备通过3G网络与监控中心进行双向通讯。

专业健康检测设备为固定健康检测设备,其检测指标涵盖了体重、血压、血氧、脉率、体温、心电、心率、心血管、脂肪等多个方面,检测设备通过有线网络将检测数据上传监控中心。

3.1.2受控终端系统实现与智能灯光、安防监控等系统的完美集成。

监控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对灯光、视频监控等系统进行实时联动。

3.3.3核心监控平台控制平台包括监控中心系统、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和云监控平台。

其中监控中心系统为智能化管理的核心系统,它负责各类安全、健康数据的采集和控制指令的发布;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为用户的主要访问平台,包括养老建筑日常基本信息管理、老人安全监护、老人健康监护、老人外出看护、以及便捷的关怀服务等一系列功能服务;云监控平台是利用云计算技术低成本的实现亲属门户、互联网远程监控、外出看护管理等服务。

3.1.4访问终端系统的用户访问终端除本地监控终端外,还基于互联网,为老人亲属提供了远程访问接口,为管理人员提供了远程监控平台。

所有访问终端均支持信息查询统计、电子地图实时跟踪和视频监控。

3.1.5通讯网络整个系统综合使用了Zigbee微网技术、3G无线通讯技术和传统的Wi-Fi网络和有线网络技术,实现了低成本的区域无缝覆盖。

养老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进行灵活定制。

总体包括以下主要功能和服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外出看护管理系统、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便捷服务管理系统、养老建筑监控系统、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3.2智能养老系统的框架智能养老建筑管理系统整体可分为支持层、资源层、应用层和访问层四个层面的内容。

图2-养老建筑智能管理系统框架图支持层为整个系统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主要包括应用支撑、硬件支撑和网络支撑三个方面。

系统广泛采用了Zigbee微网技术、传感器网络、云计算、SOA、移动计算等先进技术,在确保系统功能更加完善强大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成本。

资源层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撑,除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外,还提供了地理信息数据库,以便实现基于电子地图的应用。

应用层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健康管理子系统和老人外出看护管理子系统。

其中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是其他业务系统的应用基础,安全管理、健康管理子系统为核心应用系统,便捷服务管理子系统是在各应用基础上提供的定制化辅助功能服务。

五大系统和养老建筑原有系统进行完美整合,实现了整个养老建筑的智能化管理。

访问层由养老建筑内部的监控中心以及亲属门户和智能化终端等远程访问平台组成。

3.3 智能养老系统的特色智能化养老管理系统采用国际领先的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可实现对老年人实时,全方位的看护,并能有效整合现有看护资源,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的老人看护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

主要功能特性包括:3.3.1灵活的模块化设计:系统采用SOA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可以自由组合的功能模块,可根据具体业务范围和工作流程进行定制、重组和改造。

3.3.2全范围无缝监测:每个老人随身佩戴多功能监测腕表,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均可实时监测老人的活动位置。

系统信号覆盖全面,无死角。

3.3.3系统及时响应:当老人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救助时,可随时用腕表进行呼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