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重点语段试题汇编(答案)1.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3分)答.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2.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
(不超过20字)(4分)答.略(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肯吃美国的救济粮)3.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4.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2分)答.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2分)5.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答.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2分)6.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2分)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
(2分)(意思对即可)7.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4分)答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2分)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1分)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1分)8.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3)答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妯忠臣,二是齐威王巷于采纳群盲。
第二问答案开赦,盲之戚理即可。
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
(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
(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9、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2分)答、①感激拥戴陈胜吴广,愿为其用。
②形势所迫(失其当斩),不得不反。
(本题2分,每条1分)10、回忆全文,指出起义的地点引发起义的根本原因答、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本题2分,答对一处得1分)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答。
政治上取信于民(2分)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和。
(2分)答爱国热情;深谋远虑(2分13、《陋室铭》、《鱼我所欲也》两文分别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种情趣和态度的?(4)答:示例: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却是不可取的。
(围绕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表明观点的1分,能作分析1分)示例:孟子表明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气节,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围绕舍生取义表明观点的1分,能作分析1分)14. 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3分)答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15 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2分)答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答到一点即给2分)16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一(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足—天下苦秦久矣。
17、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答案要点:(1)士兵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18、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3分)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19.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3分)答: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3分,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20、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的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3分)答: (1)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1分。
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2)言之成理即可(2分)“建议”不对应的不能得分。
)21. (1)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 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2)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4分)答 (1)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各1分) (2)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
(每层意思占1分。
用文中的"报先帝而忠陛下"亦可。
)22.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答.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2分,只答后一句也可)23 .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①原因: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
(1分)②启示: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1分)24.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答.(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一点1分。
共2分)25.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分)答(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
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分)26.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27.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答.刘禹锡:陋室不陋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
2分)28 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答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29.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3分)答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
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30.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答: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31.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答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各1分)32、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3分)答、(3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三项建议(各1分)。
3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与民同乐)35.【岳】【醉】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答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
②民风淳朴。
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36 《孟子二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言或行37 .(人物1分,言或行2分,共3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38 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答.(3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40 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答: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
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变化"与"启示"各2分,共4分]41.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
(4分)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邹忌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或“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中的事”)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齐王接受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获得了的巨大成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42、“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 现在用来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43、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答、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44、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3分)答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45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
共2分)46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2分)答.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
2分)47.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2分)答.①从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