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培训讲义
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间的所有线缆及其相关连接部件。
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包括传输介质、相 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
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于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
的具体用途,易于维护和升级。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应该说是跨学科的、跨行业的、综合性的网 络系统工程,作为信息产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6) 经济性 综合布线比传统布线更具经济性,主要综合布线可适应较 长时间的需求,而传统布线要适应新需求需经常改造,这不但 费时且会增加投资。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知,综合布线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布线方
式存在的许多问题。因此,综合布线取代单一、昂贵、复杂的 传统布线,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 7类电缆系统:7类电缆系统是欧洲提出的一种电缆标
准,其计划带宽为600 MHz,但是其连接模块的结构与目前的 RJ-45完全不兼容,它是一种屏蔽系统。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3) 质量保证
每个厂商对质量保证都有自己的独特承诺,有的提供若干 年产品质保,有的提供若干年系统质保,还有的提供终身质保。 各个厂商对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的解释都各不相同,用户首 先就应该搞清楚厂商提出的质量保证的内容及如何进行质量保 证。 首先,不要把厂商提供的若干年产品或系统质保,当作是 保证产品多少年不落后,而是产品本身的质量在有效期内不会 有问题。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没有谁 能预见若干年后会发生什么,也就是说厂家的若干年质保,并 不保证系统不会在一段时期内落后。但用户可以放心的是布线 系统本身的特点就是便于扩容和升级。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通常布线系统本身就是一种无源的物理连接系统,一旦安 装完成并测试通过,一般情况下无需维护,只需要对其加以正 确的管理即可。所以厂家的所谓若干年质保,主要是针对提供 的全系列产品本身的质量而言。对于由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产品 质量问题,厂家是完全负责的;而真正意义的售后服务,应该
是由负责实施该项目的网络商家来完成的。所以用户应选择品
统布线不当时,还会造成交叉干扰。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开
放式的、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所有线槽和相关连接件均通 过ISO认证,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线路阻抗及衰减 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由于应用系统布线全部采用点到点端 接,任何一条线路故障均不影响其他线路的运行,这就为线路
u 楼宇自动化系统(BA);
u 通信自动化系统(CA);
u 办公自动化系统(OA);
u 计算机网络系统(CN)。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1.综合布线的特点 1) 兼容性 综合布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兼容性。所谓兼容性,是指它 自身是完全独立的,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 用系统。
综合布线将语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的信号线经过统一的规
质优良的产品,通过厂家提供的正规渠道提货,并选择信誉好、 技术水平高的网络系统商家来施工,让他们在得到合理的利润
后,用户才会享受到商家所提供的增值服务以及售后的长期服
务和质保。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4) 综合布线并非万能 从理论上讲,综合布线系统是将楼宇内的各个弱电系统的 传输介质统一为一种高性能的标准传输介质,从而使其便于管 理、维护和扩展。但是实际上,楼宇内布线系统通常都不必这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目前,5类和超5类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交换系统到用户桌面 的各种传输要求。对于155 Mb/s或622 Mb/s的ATM以及千兆位 和10 Gb/s以太网这些高速传输,也主要适合于作为园区网络、 校园网、企业网络的主干线路。而对于真正到用户桌面的水平 系统,恐怕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终端用户采用10/100 Mb/s的传输
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提供了方便,从而保障了应用系统的可
靠运行。各应用系统往往采用相同的传输媒体,因而可互为备 用,提高了备用冗余。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5) 先进性 综合性布线等级采用光纤与双绞线混合布线方式,极为合
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所有布线均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
准,线路均按8芯双绞线配置。5类双绞线带宽可达 100 MHz,6类双绞线带宽可达200 MHz。对于特殊用户的需 求可把光纤引到桌面。语音干线部分用铜缆,数据部分用光缆, 可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提供足够的带宽容量。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2.综合布线系统的几个基本问题
1) 带宽与传输速率 进行综合布线前,首先要分清两个概念,那就是以MHz 来度量的带宽和以Mb/s(或Gb/s)来度量的数据传输速率。关于 二者的定义和具体含义可以参考有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文献。 这里要指出的是二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与编码方式技术 有关,但不一定是一对一的关系。比如ATM155,其中155指 数据传输速率,即155 Mb/s,而实际的带宽只有80 MHz;又 如1000 Mb/s的千兆位以太网,由于采用4对双绞线全双工的 工作方式,对其传输带宽有100 MHz。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 广泛使用的是数据传输速率,而在电缆行业中使用的则是带 宽,所以不要将二者混淆。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3) 灵活性 传统的布线方式是封闭的,其体系结构是固定的,若要
迁移设备或增加设备则相当困难,而且麻烦,甚至是不可能
的。 综合布线采用标准的传输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进行模块 化设计,因此所有通道都是通用的。每条通道可支持终端、 FDDI、ATM、以太网工作站以及令牌环网工作站。所有设备
样做,主要为智能大厦中高性能的通信自动化系统提供基础。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5) 合理选择综合布线系统 随着千兆位或更高的以太网标准的出台,布线商也相继
推出了支持千兆位以太网的“超5类”、“6类”甚至“7类”
布线系统。推出先进的产品固然是件好事,但用户不要被厂 商的炒作冲昏头脑,在选择布线产品时应冷静地考虑一下, 从实际出发,考虑是否需要如此高端的先进系统。
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媒体、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
器等,把这些不同信号的模块综合到一套标准的综合布线中。
由此可见,这种布线比传统布线大为简化,既能满足标准,又 可节约费用。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在使用时,用户可不用定义某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具 体应用,只把某种终端设备(如个人计算机、电话、视频设备 等)插入这个信息插座,然后在管理间和设备间的交接设备上 做相应的接线操作,这个终端设备就被接入到各自的系统中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5.1.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等级 1.基本型
基本型主要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要求较低的工程, 采用铜芯双绞线组网。其配置如下:
线的长度几乎不受限制,但是对于数据通信、视频传输的计算
机网络系统来说,对通信线路的长度有较高的要求,比如网络 设备间的双绞线总长度最好不超过100 m,这样就增加了楼宇 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难度和复杂性。设计需要考虑的 基本原则如下: (1) 必须保证各个系统间的双绞线缆长度不超过100 m。 (2) 对于网络设备间、干线可采用布光缆来解决线路长度 限制问题。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5.1 综合布线系统基础 5.2 综合布线常用传输介质 5.3 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原则
5.4 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
5.5 综合布线施工 小结 习题与思考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5.1 综合布线系统基础
5.1.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所谓综合布线系统,是指按标准的、统一的和简单的结构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7) 如何选择电缆系统 选择电缆系统需要从实际应用出发,考虑未来发展的余地 和投资费用,确保安装质量。 从实际出发是指要考虑目前用户对网络应用的要求有多高,
10 Mb/s和100 Mb/s到用户桌面的以太网是否够用;其次,是
从远期目标来考虑升级可行性。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8) 通信线路有效长度 在同一楼内对电话、传真等及楼宇管理控制系统来说,布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9) 考虑主干子系统容量 当考虑采用双绞线缆作为主干线路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承 载的通信量,需要多对双绞线;当考虑采用光缆作为主干线路 的时候,通常采用4芯或6芯光缆,这样有备用线。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10) 保证安装质量 除了布线系统本身的质量以外(通常是由厂家来保证,而
化方式编制和布置各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各种系统的通信线 路,包括网络系统、电话系统、监控系统、电源系统和照明系 统等。因此,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标准通用的、开放式的信息 传输系统,通常由6个子系统构成: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
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
子系统。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需要的物理环境平台,主要就是构建综合布 线系统。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 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 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 设备与外部相连接。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
了。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
2) 开放性
对于传统的布线方式,只要用户选定了某种设备,也就选
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布线方式和传输媒体。如果更换另一设备,
那么原来的布线就要全部更换。对于一个已经完工的建筑物布 线,这种变化不但会增加投资,而且会带来更多新难题。 综合布线由于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 的标准,因此,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 对所有通信协议也是支持的,比如ISO/IEC8802-3, ISO/IEC8802-5等。
且通常不是问题的主要原因),不论是3类、5类、超5类还是6
类电缆系统,都必须经过施工安装才能完成,而施工过程对电 缆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即使选择了高性能的电缆系统,例如
超5类或6类,如果施工质量粗糙,其性能也可能达不到5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