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412、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C6 – C3,且有内酯环的化合物。
413、木脂素类化合物:2个C6 – C3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414、木质素类化合物:大与2个C6 – C3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二、填空题415、香豆素因具有内酯结构,可溶于碱液中,因此可以用(碱溶酸沉法)法提取。
416、小分子香豆素因具有(挥发性),可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
417、广义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包含(简单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木质素)和(黄酮)。
418、天然香豆素类化合物一般在(C7 )具有羟基,因此(7 –羟基香豆素)可以认为是天然香豆素化合物的母体。
419、天然香豆素可分为(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异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和(异香豆素)。
420、香豆素具有(内酯)结构,可以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而显(红)色。
421、秦皮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七叶苷)和(七叶内酯),具有(具有抑菌)和(抗炎)作用。
422、木脂素是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
三、选择题423、可与异羟肟酸铁反应生成紫红色的是(C )。
A 羟基蒽醌类B 查耳酮类C 香豆素类D 二氢黄酮类E 生物碱424、判断香豆素6 –位是否有取代基团可用的反应是(B )。
A 异羟肟酸铁反应B Gibb’s反应C 三氯化铁反应D 盐酸- 镁粉反应E Labat反应425、在催化加氢过程中,香豆素类结构最先氢化的是(E )。
A 3、4位双键B 苯环双键C 呋喃环双键D 吡喃双键E 支链双键426、组成木脂素的单体基本结构是( C )。
A C5– C3B C5– C4C C6 – C3D C6– C4E C6– C6427、Labat 反应的试剂组成是(C )。
A 香草醛–浓硫酸B茴香醛–浓硫酸C 浓硫酸–没食子酸D浓硫酸–变色酸 E 浓硫酸–铬酸多选题428、检识香豆素苷类化合物可用(BE )。
A 碘化铋钾试B Molish 反应C 盐酸–镁粉反应D Liebermann –Burchard 反应E 异羟肟酸铁反应429、游离木脂素能溶于(B CDE )。
A 水B 乙醇C 氯仿D 乙醚E 苯430、水飞蓟素同时具有的结构类型是(AD )。
A 木脂素B 环烯醚萜C 蒽醌D 黄酮E 强心苷简答题:431、解释异羟肟酸铁反应。
内酯环在盐酸羟胺下生成异羟肟酸,再加三价铁后生成异羟肟酸铁呈红色。
提取分离工艺题432、秦皮主要含有七叶内酯、七叶苷等香豆素,请设计一方法从秦皮中提取、分离二成分。
提取:乙醇,氯仿去杂,水和乙酸乙酯萃取分离。
433、试写出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香豆素类化合物。
乙醇浸提,石油醚去杂,残留物用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别萃取。
第八章萜类和挥发油一、概念434、萜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C5的化合物。
435、挥发油: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
436、酸值:以中和1克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437、酯值:水解1克挥发油中的酯成分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438、皂化值:以中和1克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和皂化酯成分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439、析“脑”:在低温下挥发油析出的结晶体称为脑二、填空440、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的化合物均为萜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结构种类虽然非常复杂,但其基本碳架多具有(C5单位)结构特征。
441、挥发油由(单萜及倍半萜)、(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及(其它)四类成分组成,其中(单萜及倍半萜)所占比例最大。
442、挥发油与脂肪油在物理性状上的相同之处为室温下都是(液)体,与水均(不溶)。
443、挥发油与脂肪油在物理性状上的不同之处为挥发油具(挥发性),可与(水)共蒸馏。
444、挥发油低温冷藏析出的结晶称为(脑),滤除析出结晶的挥发油称(析脑油)。
445、常温下挥发油多为(无)色或(淡黄色)色的(液体),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
三、选择题446、下列关于萜类化合物挥发性叙述错误的是(C )。
A 所有非苷类单萜及倍半萜具有挥发性B所有单萜苷类及倍半萜苷不具挥发性C所有非苷类二萜不具有挥发性 D 所有二萜苷类不具挥发性 E 所有三萜不具挥发性447、单萜及倍半萜与小分子简单香豆素的理化性质不同点有(E )。
A 挥发性B 脂溶性C 水溶性D 共水蒸馏性E 旋光性448、非苷萜、萜内酯及萜苷均可溶的溶剂是( B )。
A 苯B 乙醇C 氯仿D 水E 乙醚449、需经适当加热,方可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萜所具有的基团或结构是(A )。
A 内酯B 醇羟基C 羧基D 糖基E 酚羟基450、萜类化合物在提取分离及贮存时,若与光、热、酸及碱长时间接触,常会产生结构变化,这是因为其( E )。
A 连醇羟基B 连醛基C 具酮基D 具芳香性E 具脂烷烃结构,不稳定451、从中药中提取二萜类内酯可用的方法是( C )。
A 水提取醇沉淀法B酸水加热提取加碱沉淀法C碱水加热提取加酸沉淀法D 水蒸气蒸馏法 E 升华法452、以色谱法去除萜苷粗提物中的水溶性杂质,首选固定相是(E )。
A 氧化铝B 硅胶C 阳离子交换树脂D阴离子交换树脂 E 大孔吸附树脂453、色谱法分离萜类化合物,最常用的吸附剂是(A )。
A 硅胶B 酸性氧化铝C 碱性氧化铝D 葡聚糖凝胶E 聚酰胺四、多选题454、属于萜类性质的是(ACD )。
A 多具手性碳B 易溶于水C 溶于醇D 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E 具挥发性455、具有挥发性的是(ABCD )。
A 单萜B 倍半萜C 奥类D 卓酚酮类E 二倍半萜456、下列关于挥发油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BCDE )。
A 易溶于石油醚、乙醚、氯仿及浓乙醇B 相对密度多小于1C 涂在纸片上留下永久性油迹D 较强的折光性E 多有旋光性457、用结晶法从总萜提取物或挥发油中分离单体化合物时,一般要求(ABCD )。
A 选择合适的结晶溶剂B 所分离的单体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C 杂质的相对含量较低 D 杂质应为中性化合物 E 结晶时常降低温度458、从玫瑰花、丁香花及紫苏中提取挥发油,适宜的提取分离方法有(CE)。
A 水蒸汽蒸馏法B 70%乙醇回流法C 吸收法D 压榨法E SFE法459、分馏法可用于挥发油的分离,不同结构萜类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规律为(ACE )。
A 倍半萜及含氧衍生物大与含氧单萜大与单萜烯B单萜烯单环2个双键大与单萜烯无环3个双键大与单萜烯双环1个双键C单萜烯无环3个双键大与单萜烯单环2个双键大与单萜烯双环1个双键 D 萜酸大与萜醇大与萜酮大与萜醛大与萜醚E萜酸大与萜醇大与萜醛大与萜酮大与萜醚460、以硅胶或氧化铝吸附色谱分离挥发油,其洗脱剂选择正确的是(ABCD )。
A 石油醚分离非含氧萜B 正己烷分离非含氧萜C石油醚–乙酸乙酯分离含氧萜D己烷–乙酸乙酯分离含氧萜E乙醚–甲醇分离非含氧萜461、可用于挥发油定性检识的方法有(BDE )。
A UV法B GC法C NMR法D GC – MS 法E TLC法简答题462、挥发油应如何保存?为什么?密闭、阴凉避光处,不稳定。
463、简述挥发油的通性。
多具有香气,可挥发,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及高浓度乙醇,几乎不溶于水,有较高折光度,有光学活性、性质不稳定。
464、简述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主要功能基。
组成:萜、脂肪族和芳香族。
醇、酚、醛、酮、酯、醚、酸。
465简述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沸点的关系。
在单萜中,三烯大与二烯大与一烯;在含氧单萜中,随官能团极性增加而升高;分子量增大,沸点升高;含氧萜高于萜烃。
466、简述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水蒸气蒸馏、溶剂提取、压榨法、吸收法467、简述挥发油的分离方法。
沸点、化学分离法、层析五、提取分离工艺题468、中药薄荷挥发油中主要含有薄荷醇、薄荷酮和醋酸薄荷酯,请设计提取分离三者的工艺流程。
水蒸汽蒸馏、硅胶柱色谱、469、论述挥发油提取分离的常用方法。
水蒸气蒸馏、溶剂提取、压榨法、吸收法;分离:沸点、化学分离法、层析第九章皂苷、及强心苷一、概念470、三萜皂苷:为三萜类的一类水溶液振摇后产生大量持久性肥皂样泡沫的苷类化合物。
471、双皂苷:皂苷中具有二条糖链。
472、发泡性:一类水溶液振摇后产生大量持久性肥皂样泡沫的苷类化合物473、溶血指数: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同一动物来源的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血的最低浓度。
474、Liebermann – Burchard 反应:试剂为:浓硫酸–乙酸酐475、甾体化合物:苯骈多氢菲的结构。
476、强心甾烯:甲型强心苷、五元内酯477、海葱甾二烯:乙型强心苷、六元内酯478、甾体皂苷:由螺旋甾烷类与糖结合的甾体苷类,具发泡性。
479、Kedde反应:3、5 –二硝基苯甲酸反应甲型强心苷呈红色。
480、Baljet反应:碱性苦味酸反应。
甲型强心苷呈橙色。
481、皂苷:一类水溶液振摇后产生大量持久性肥皂样泡沫的苷类化合物二、填空482、多数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基本母核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其结构根据异戊二烯法则可视为(6 )个异戊二烯单位聚合而成。
483、三萜皂苷结构中多具有羧基,所以又常被称为(酸性)皂苷。
484、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摇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这是由于皂苷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作用的缘故。
485、各类皂苷的溶血作用强弱可用(溶血指数)表示。
486、有些三萜皂苷在酸水解时,易引起皂苷发生脱水、环合、双键转位、取代基移位、构型转化等而生成人工产物,得不到原始皂苷元,如欲获得真正皂苷元,则应采用(酶水解)、(氧化开裂法)、(两相酸水解)等方法。
487、三萜皂苷与胆甾醇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性(弱于)甾体皂苷与胆甾醇形成的复合物。
488、(HPLL )色谱是近年来常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皂苷的精制和初步分离。
489、根据皂苷元的结构,人参皂苷可分为(人参二醇)、(人参三醇)、(齐墩果酸)三种类型。
490、甘草皂苷又称为(甘草酸)和(甘草甜素)。
491、在皂苷的提取通法中,总皂苷与其它亲水性杂质分离是用(正丁醇)萃取方法。
492、酸性皂苷及其苷元可用(碱水)提取。
493、皂苷的分子量较(大),大多为无色或白色的(无定形)粉末,仅少数为晶体,又因皂苷(极性)较大,常具有吸湿性。
494、甾体类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皂苷)和(强心苷)等。
495、强心苷是指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对人的(心脏)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496、强心苷从结构上分析是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而成。
根据苷元上连接的(不饱合内酯环)的差异,将强心苷分为(甲型)和(乙型)。
497、强心甾烯类属于(甲型)型强心苷元,C17侧链是(五元内酯环);蟾蜍甾二烯类属于(乙型)型强心苷元,C17侧链是(六元内酯环),在自然界存在数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