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0年度会计准则更新培训课件—《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1)—企业合并与长期股权投资
2010年度会计准则更新培训课件—《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1)—企业合并与长期股权投资
注:上表中标注为红色的部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未明确提及。
10
Chin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中 瑞 岳 华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 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的处理
11
Chin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5
Chin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中 瑞 岳 华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修订后的IFRS 3和IAS 27的理论基础
实体理论的进一步应用
– 将企业集团内的所有股东同等对待,不论是控股股东还是非控制性权益 ,均作为主体股东权益的一部分
• 因此非控制性权益股东与母公司股东之间进行的不影响控制权的交易(购买少数股权和 在不丧失控制权的前提下部分处置子公司股权)应作为权益变动列报,母公司权益的增 加不确认商誉,母公司权益的减少亦不确认损益
6
Chin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中 瑞 岳 华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修订后的IFRS 3和IAS 27的理论基础(续)
“跨越会计处理界线”原则(续)
– “跨越会计处理界线”原则可能产生的影响
• 原先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按成本法或作为以公允价值计 量的金融资产核算)(如,10%)在通过企业合并增加为控制性权益(如,75%)后, 该先前持有的权益应按购买日(取得控制权之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所产生的任何 利得应计入损益。同样,先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利得应按相关准则的要求重分类至损 益 • 原按权益法核算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如, 40%),在通过企业合 并增加为控制性权益(如,75%)后,该先前持有的权益应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所产 生的任何利得应计入损益 • 在处置对子公司的股权导致丧失控制权时,保留的任何在前子公司享有的权益应在丧失 控制权之日按公允价值计量。该公允价值在计算处置时归属于母公司的利得或损失时得 以反映,并成为后续按权益法、成本法或金融工具准则对保留的剩余权益进行会计处理 的初始账面金额 • 在部分处臵对合营企业的股权投资导致丧失共同控制,或者部分处臵对联营企业的股权 投资导致丧失重大影响时,IFRS规定也需要比照上述原则,对剩余权益按公允价值重新 进行计量,并将计量的差额计入损益(中国解释4号未涉及这一问题) • 提示: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原有权益或剩余权益,仅限于发生“跨越会计处理界线”时 的情形,如果未“跨越会计处理界线”(例如:对联营企业的持股比例变动后仍为联营 企业;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变动后仍为子公司),则不能运用这一原则对原有权益或剩 余权益进行重新计量
修订后的IFRS 3和IAS 27的理论基础(续)
“跨越会计处理界线”原则(续)
– “跨越会计处理界线”原则图示(续)
9
Chin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中 瑞 岳 华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修订后的IFRS 3和IAS 27与原先相比的主要变化
购买直接相关的成本 或有对价 非控制性权益的计量 商誉 分步购买 与非控制性权益的不导致丧失 控制权的交易 非控制性权益的借方余额 对子公司投资的部分处置导致 丧失控制权 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投资的 部分处置导致丧失重大影响或 共同控制 不作为购买对价的一部分,确认为费用并计入当期损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期后公允价值的变动一般计入损益 允许选择按公允价值计量 分步购买实现的企业合并中商誉的计算方法不同于原规定 因非控制性权益的计量基础不同而确认不同的金额 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先前持有的股权,只有在获得控制权时才确认商 誉 计入权益而不调整商誉或损益 不再冲减母公司权益 终止确认所有商誉,将原通过其他综合收益计入权益的任何金额重新 划转至损益,并对保留权益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与对子公司投资的部分处置导致丧失控制权的处理类似
IASB企业合并项目第二阶段(修订后的IFRS 3)
– 2008年1月发布修订后的IFRS 3和IAS 27,对自2009年7月1日以后开始的 会计年度生效
• 对于以日历年度为会计年度的企业,即自2010年度起生效
– 对购买法实务应用的进一步指引 – 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理念和实务操作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一至六条即为根据IFRS 3和IAS 27的修订 而对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作出的对应修订,旨在实现会计准则持续趋同和 等效
主要内容
IFRS 3和IAS 27修订概述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 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的处理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在购买日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资 产和负债的分类或指定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 的被购买方的股权的会计处理
掌握《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中新规定的实务应用
了解IFRS体系下对IFRS 3和IAS 27的其他重要修订及其对H股 报表的可能影响
楷体字是国际准则已经修改,但国内尚未变动。宋体字是双方 都进行了修改。
2
Chin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中 瑞 岳 华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7
Chin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中 瑞 岳 华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修订后的IFRS 3和IAS 27的理论基础(续)
“跨越会计处理界线”原则(续)
– “跨越会计处理界线”原则图示
8
Chin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中 瑞 岳 华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中 瑞 岳 华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的规定原文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一条: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 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非同一 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发生的上述费用,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 答: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 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 当期损益;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 费用,应当计入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由于企业合并成本与购买日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 差额需在购买日的合并报表上确认为商誉(或者作为负商誉计入营业外收入 ),因此在原规定下,在合并报表层面,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 直接相关费用实际上是作为商誉或者负商誉金额的调整数。解释4号的规定 则是要求于发生时直接费用化处理,不再作为购买日确认的商誉或者负商誉 的调整。
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的会计处理
企业合并中购买方的递延所得税 少数股东超额亏损的处理 与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相关的其他实务问题 IFRS 3和IAS 27的其他重要修订
3
Chin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中 瑞 岳 华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IFRS 3和IAS 27修订概述
衔接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十一条:
– 采用未来in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中 瑞 岳 华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与原规定的比较
原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十一条:
购买方应当区别下列情况确定合并成本: …… (三)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当计入企业合并成本。 ……
– 允许企业选择以(1)非控制性权益公允价值或(2)享有的可辨认净资产的 权益份额对非控制性权益进行初始计量(中国准则只釆用方法(2))
• 该差异的实质即:是否确认少数股权所对应享有的被购买方商誉份额 • 由于商誉的金额为一个剩余数,对非控制性权益初始计量的选择会影响商誉的确认金额
“跨越会计处理界线”原则
14
Chin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中 瑞 岳 华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IFRS的对应规定
IFRS 3(R) 第53段: Acquisition-related costs are costs the acquirer incurs to effect a business combination. Those costs include finder's fees; advisory, legal, accounting, valuation and other professional or consulting fees; general administrative costs, including the costs of maintaining an internal acquisitions department; and costs of registering and issuing debt and equity securities. The acquirer shall account for acquisition-related costs as expenses in the periods in which the costs are incurred and the services are received, with one exception. The costs to issue debt or equity securities shall be recognised in accordance with IAS 32 and IAS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