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课件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课件
例文分析:
父亲(前半部分)黄方国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 他搁下背篓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 呵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 局促地搓着双手, 目光游移,嗫嚅地说:“下次,我 一定要穿周正点。”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 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 门一看,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 滚出去!”见父亲辗转反 侧的声音。
习作常见问题:
• 例1:有人写到查询中考分数,是这样写的: “中考分数查询那夜,我告诉爸爸说晚一 些查吧。爸爸说不要紧。他拨了号码,我 心里非常害怕。”
大家觉得写得如何?
参照句段:
• 记得,那是一个静得可怕的夜晚,我几乎 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因为今晚就能查 询中考成绩,我低着头请求爸爸说晚一些 查吧。爸爸却说不要紧。他开始拨号码了, 平日优美的拨号声现在显得格外刺耳,每 一声都敲击着我怦怦直跳的心。
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 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蜂蜜治胃病,你 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 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 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 “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 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 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 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 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 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揣了回去。 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我决定叫 一辆出租车送他回去。(后文见教材)
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代: “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 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 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 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 在地上,拿着抹布,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 甩手进了卧室, “砰”地一声关了门。父亲便 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下午下了 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 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 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 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 儿子为父亲开车门,父亲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一细节就是作者写作的触动点,也是最 大的感动点。因为这一点的触动,作者回 想起父亲来城里后,儿媳、孙子如何不敬, 而老人又如何忍气吞声,一心为儿孙考虑 等一系列情节,这些情节中父子三代不同 行为态度的对比,自然引发作者的理性思 考,文末的议论和抒情也就发自肺腑,感 人至深了。
• 观点1:当我们自己得不到某些东西时,何不成全别 人得到?该放手时就放手,时时为别人着想。 • 观点2:我们要学会成全他人,成全他人的同时也是 在成全我们自己,因为坦然舍弃成全他人的同时,你 得到了精神上的回报,这比物质上更有意义。 • 观点3:伟大源于细节 观点4:小善成大德
(2)我6岁的时候母亲和别人打架,很凶。为了给母亲报仇,晚上,趁着月光, 我拔光了仇人家已经开了花的辣椒秧。 拔光了仇人家的辣椒秧后,我回来向奶奶表功。一向和善的奶奶抓过一 根棍子,劈头给我一顿猛打,直打到我答应每次见到仇家的人,该叫爷的就 叫爷,该叫婶的就叫婶,奶奶这才住了手。 秋后我家盖房子。父亲给石头砸了脚,可是“上梁”的那天,很多和我 家有仇的人前来帮忙。看到母亲一脸愧疚,他们说:“娃儿平时喊人喊得可 好,不看大人面也看娃儿面哩。”
• 观点1.惩罚伤害自己的人,最好的武器是宽容,是正义,而不 是武力,勾心斗角,正如战争中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 兵”一样,用自己的心去战胜别人。 • 观点2.宽容和忍让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 • 观点3.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 观点4.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注意以宽容的行为给孩子做好 榜样。
回忆学过的记叙文单元,温故而 知新,深入领会记叙文的一些具体 方法。
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学习了通过语 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荆轲刺秦王》 一文中学习了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刻画人物形 象的方法及场面描写的具体方法;在《鸿门宴》 一文中学习了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 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对比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在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 等文章中学习了写真人、真事,抒真情等记叙 文写作要领。
• 那么具体来说,要怎么样才能在生活 中发掘出更多的感动点呢?
(1)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作者之所以能写出感人的 《父亲》,那是因为作者他有一颗敏感的心。作者在为 父亲关车门的一刹那,就捕捉到了写作的灵感。本文之 所以能感人,就是因为作者在为父亲关车门的一刹那父 亲的言行打动了作者。这就说明作者的心灵非常细腻。 不经常写作,或不经常细致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人 的心灵往往是粗糙的,但我们写文章时就需要主动地去 体味生活,努力使自己的心灵丰富、细腻起来,真切的 感受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比如,一个善于观察、 体味生活的人,当他因考试失败而一蹶不振却看到一个 同样的失败者向他微笑时,他就会感悟到“失败并不可 怕,可怕的是失败以后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只 有乐观的看待失败,失败才会转变为成功”这样的道理; 当他看到一个雨天,就会联想到“生活并不总是阳光灿 烂”;同样,一阵和风,一次偶然的事件,都会使他对 生活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激发他的创作欲望,从而表 达对生活丰富而真切的感受。 因此,第一要培养感受生活细节的意识。
写作技法点拨:
• 3.整体构思。 好的内容必须有好的形式去表达,这样才 能锦上添花。所以动笔之前,你得好好构思 一番。如果写人,就想想,写他的哪些事, 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些事与自己的感情 与认识是不是相吻合;如果写事,就要想好, 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重点应放在哪几个环 节,是用顺序还是倒叙等。最好先列一份提 纲。
写作技法点拨:
• 2.提炼素材。 素材只是表象,运用素材的目的是表达 你对生活或人生的看法和领悟。你写的人 或事触动了你的心灵,它让你体会到了什 么感情,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一定要把这 种感悟写出来,因为这些才是你写文章的 目的。
课堂练习:
• 课本第一、四题。 (分组讨论)
(1) 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一个人急匆匆的地上了火 车,可是他的一只脚被门夹了一下,鞋子掉了下去。 火车开动了,这个人毫不犹豫地脱下了另一只鞋子扔 去。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如果 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见到一双鞋, 这或许对他能有所帮助。”这个人脚甘地。后来他被 印度人尊为“圣雄”。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 得出来。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 实,要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 ──冰心《写作经验琐谈》 各人的情感有广狭、深浅、方向的不同,千差万 别,难定程限,惟有反求诸己,以自己的满足为 限度:抒写到某地步,自己觉得所有的情感倾吐 出来了,这就是最适当的限度。 ──叶圣陶《作文论》 创作乃是心灵的搏动与倾吐,作家应该有一颗崇 高的、火热的、敏锐的心。 ──王蒙《谈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
大家觉得他得出的观点能被大多数读者 接受吗?
• 问题:议论简单,观点肤浅,不合话题。 • 根据这个材料,从少年的角度看,小小年 纪的他已成为不劳而获、骗人钱财的社会 渣滓;我们愤慨万分的同时,应该进一步 思考:这个少年也是一个受害者,一个青 春少年没能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却坐在 街头行乞骗钱,试问,中年人有没有责任? 为人父母者养育孩子的责任在哪里?社会 有没有责任?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到底有多 少漏洞、隐患?…… 从这些方面提炼一下,升华一下,本文 还是比较优秀的习作。这样文章便不至于 落于简单,也有了深刻的意义。
二者比较,前者缺了:
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因而缺少感人的力量。
• 例2:某文大意是:“他到集市上去见到一个少 年,坐在地上,右腿缠着绷带,绷带周围有些血 迹,皮肤晒得黝黑,乱糟糟的头发上还有几根杂 草。面前放一破旧铝盆,等待着施舍。人们纷纷 将自己的零钱给了少年,他也给了少年5元。后 来发现少年正站着与一位中年人在墙角兴高采烈 地数钱。发现这竟是一个骗局。” 作者最后发表的议论是:“我开始怀疑,怀 疑这个世界。”
(2)创作者总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去生活,用爱来表现真、 善、美,用憎来表现假、恶、丑。只有热爱生活,才能 有意识地去观察、体味生活,并用自己笔去表现生活, 启发读者。比如作者在《父亲》一文中表现出自己对父 亲深深的愧疚之情,从而唤醒读者孝敬父母的良知,这 就是他热爱生活的表现。 因此,第二要调动生活情趣,热爱生活。 (3)因为在座的大家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历史, 共同的环境,共同的经历,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有着 共同的感受。而写文章大家就要善于避开人们共同的感 受,抓住与众不同的感受写,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 章来。比如说,形容黑,多数人会说像墨一样,也有人 说像夜一样,这样都可以,但难免人云亦云,可是有人 说:像盲人一样黑。这是一种非常独特,非常细腻的感 觉,一下子就能打动读者。比如《父亲》一文的最后一 段就是作者的独特感受。 因此,第三要抓住自己的独特感受。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写作真不轻松,有人感慨撰联:
苦坐苦等苦思苦想 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 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真的吗?
作家谈写作:
我写东西时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时,我就不写。 ──巴金《在四川省文学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没有感情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 ──歌德 艺术创作的过程不是靠逻辑思维,而是靠狂热的冲动来 完成的。 ──阿· 托尔斯泰 你自己要先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 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 ──贺拉斯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白居易《与元九书》
由此可见:
•好文章都能触动人 的心灵! •只有写触动心灵的 人和事,才有可能 写出好文章!
自行阅读教材P57—58
常观察思考 情感共鸣 情感人 心灵触动 (好文章) 寻找真善美 理性思考 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