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复习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一) 课程性质、地位、目的与任务《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专业独立本科段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应考者对局域网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及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常用局域网组网技术和了解有关组网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所学到专业知识在局域网系统规划和设计中发挥作用。
(二)课程基本要求1.了解局域网定义、技术要素及应用范围;了解局域网标准、层次结构及IEEE802.2逻辑链路控制基本概念;理解局域网拓扑结构类型、特点及对局域网性能的影响;了解传输媒体种类和基本性能;了解局域网各类互联设备基本概念。
2.了解以太网发展过程及在局域网中地位;掌握以太网功能模块、帧结构及媒体访问控制方式;掌握以太网物理层结构和功能,特别要求熟练掌握10BASET组网技术。
3.了解高速以太网(包括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体系结构和分类;对于快速以太网,要求理解构建一个网络系统所需要组成部分,并要求熟练掌握其组网技术;对于千兆位以太网,要求掌握其组网技术特点;要求理解高速以太网与10Mpbs以太网组网技术差异。
4.在深刻理解交换型以太网产生背景基础上理解交换型以太网系统特点,理解以太网交换机工作机理及交换方式;在了解以太网交换机分类基础上。
要求熟练掌握以太网交换机的典型应用;在交换型以太网系统中理解全双工以太网意义,并掌握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特点和组网应用。
5.了解路由器产生历史背景,要求理解路由器基本工作流程;要求理解路由信息协议RIP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路由器基本功能,并熟练掌握在局域网系统中使用路由器的解决方案。
6.理解第三层交换技术产生背景、体系结构和分类;了解NetFlow和标记交换基本概念。
掌握作为局域网系统主干设备的第三层交换机典型应用。
7.理解虚拟局域网定义及产生背景;掌握划分虚拟局域网方法,特别要求掌握按端口号及按MAC地址划分虚拟局域网方法;要求掌握独臂路由器和第三层交换机实现虚拟局域网互联的方式。
9.掌握局域网系统设计原则和集成技术;理解Intranet的计算模式、体系结构、服务和基本组成;并掌握系统组网结构和工程设计方法;理解布线技术重要性并掌握布线系统的组成。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是本专业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中系统地讲授了局域网的基本技术和当前流行的几种局域网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它们的组网技术。
课程专业性强,并有一定深度,且涉及有关网络基础知识较多。
因此,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首先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再学习本课程。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局域网技术基础(一)课程内容1.1概述1.2局域网体系结构和标准1.3拓扑结构1.4传输媒体1.5局域网互联(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系统地叙述了局域网的一般知识。
要求了解局域网的定义、技术要素及应用范围;了解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与标准;理解局域网拓扑结构及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要求了解局域网各类传输媒体及其基本性能;要求了解局域网的各类互联设备的基本概念。
本章知识重点是802标准及其体系结构、局域网的传输媒体和拓扑结构。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概述,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局域网定义和技术要素。
1.2局域网应用范围。
2.局域网体系结构与标准,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2.1局域网的两个重要特性及局域网的OSI层次结构。
2.2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2.3 802标准系列及掌握其分层结构。
3.拓扑结构,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1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
3.2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及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4.传输媒体,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1局域网传输媒体的种类。
4.2各种传输媒体的基本性能。
5.局域网互联,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5.1局域网互联设备的类型。
5.2各种互联设备的基本概念。
第2章以太网(一)课程内容2.1概述2.2以太网标准系列.2.3以太网的功能模块2.4帧结构2.5媒体访问控制方式2.6物理层结构功能2.7 10BASET组网技术(二)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了解以太网发展历史及其拓扑结构的演变;掌握以太网功能模块及要求领会以太网的帧结构和深刻理解媒体访问控制技术;要掌握以太网物理层中的编码技术和收发器的主要功能,并深刻领会各种收发器形成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网络物理性能上的差异;特别要熟练掌握10BASET组网技术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及其在以太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概述,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以太网的发展历史。
2.以太网标准系列,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1以太网标准系列。
2.2以太网拓扑结构的演变。
3.以太网功能模块,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以太网主要功能模块的划分。
4.帧结构,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1以太网和IEEE802.3两种帧结构。
4.2两种帧结构区别及如何共融。
5.媒体访问控制技术,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5.1媒体访问控制方式中发送和接收的流程,CSMA/CD的意义。
5.2碰撞槽时间和碰撞域的重要性。
5.3运用碰撞槽时间公式来简单说明公式中几个主要参数的关系。
6.物理结构与功能,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6.1曼彻斯特编码的特点。
6.2收发器的主要功能。
6.3配置不同收发器致使以太网具有不同物理组网特性。
7. 10BASET组网技术,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7.1 10BASET组网结构。
7.2 10BASET组网特点。
第3章高速以太网(一)课程内容3.1概述3.2快速以太网体系结构与分类3.3快速以太网系统组成3.4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3.5千兆位以太网体系结构与分类3.6千兆位以太网组网技术(二)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了解快速以太网与千位以太网的体系结构与分类;理解构建一个快速以太网系统需要的组成部分并熟练掌握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对千兆位以太网,要求掌握其组网技术的特点,理解高速以太网与10Mbps以太网两者组网技术的差异。
本章内容的重点为快速以太网的组成及其组网技术和千兆位以太网技术的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概述,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快速以太网的含义及其特点。
2.快速以太网的体系结构与分类,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1快速以太网的体系结构。
2.2快速以太网分类。
3.快速以太网的系统组成,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1构建一个快速以太网系统需要的组成部分。
3.2网卡和集线器的连接方法。
3.3快速以太网集线器的几种类型。
3.4按设备分类的集线器组网特点。
4.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4.1快速以太网与10MbpS以太网组网性能上的差异。
4.2快速以太网组网覆盖范围的技术要点。
4.3自动协商技术的特点并理解其重要性。
4.4 10M/100Mbps自适应技术的特点并理解其重要性。
5.千兆位以太网体系结构与分类,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5.1千兆位以太网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
5.2 1000BASEX的分类。
5.3 1000BASET的特点。
6.千兆位以太网组网技术,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6.1千兆位以太网组网覆盖范围的技术要点。
6.2帧扩展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此技术的背景。
6.3帧突发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此技术的背景。
第4章交换型以太网(一)课程内容4.1概述4.2交换型以太网系统的特点4.3以太网交换机结构4.4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方式4.5以太网交换机分类4.6以太网交换机的典型应用4.7全双工以太网(二)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深刻理解共享型以太网系统性能弱点以及交换型以太网系统性能特点,在此基础上。
应理解共享型以太网发展到交换型以太网的必然性;要求理解以太网交换机工作的逻辑机理和结构,并深刻理解各种交换方式的工作过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掌握以太网交换机的组网应用;在组网应用中,必须掌握全双工以太网技术,并运用该技术到组网实际中去。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概述,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1共享型以太网系统的弱点。
1.2交换型以太网产生的背景。
2.交换型以太网系统特点,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2.1交换型以太网系统的特点。
2.2从共享型以太网发展到交换型以太网的必然性。
2.3以太网交换机工作的逻辑机理。
3.以太网交换机结构,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以太网交换机的几种结构,并掌握各种结构的特点。
4.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方式,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4.1静态交换和动态交换两种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4.2存储~转发交换方式的工作过程及其特点。
4.3穿通交换方式的工作过程及其特点。
4.4去除碎片交换方式的工作过程及其特点。
5.以太网交换机产品架构的分类,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6.以太网交换机典型应用,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7.全双工以太网,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7.1全双工以太网的技术特点。
7.2全双工以太网的组网应用。
第6章路由器(一)课程内容6.1路由器的性能特点和工作原理6.2两种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6.3路由器产品结构6.4局域网系统中使用路由器的解决方案(二)学习目的与要求路由器是网络系统中一个重要的互联设备首先要求了解路由器产生的背景;并要求理解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要求了解路由与寻址的基本原理以及理解路由信息协议RIP的基本工作原理;要求了解路由器产品的结构;并熟练掌握在局域网系统中使用路由器的解决方案。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路由器工作流程、路由信息协议RIP基本工作原理和局域网系统中使用路由器的解决方案。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路由器的性能特点和工作原理,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1路由器产生的背景。
1.2路由器组网的体系结构。
1.3路由器工作流程。
1.4路由器组网特点。
2.两种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2.1路由和寻址的基本原理。
2.2路由信息协议RIP的基本工作原理。
3.路由器产品结构,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局域网系统中使用路由器解决方案,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第7章第三层交换(一)课程内容7.1概述7.2 L3交换技术解决方案的分类7.3局域网系统中使用的典型的L3交换技术7.4广域网中的L3交换技术7.5新型结构高性能L3交换技术7.6 L3交换机典型组网应用(二)学习目的与要求L3交换技术是局域网系统中的新技术,目前该技术及其设备在局域网系统中使用得越来越多,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技术。
本章首先要求理解L3交换技术产生的背景;然后掌握L3交换技术的体系结构和分类。
对局域网系统中使用L3交换技术的典型例子FastIP和NetFlow要求作概念性了解。
对广域网中的标记交换要求作概念性了解。
对新型结构典型的L3交换设备的工作原理也只要求概念性了解;并熟练掌握L3交换器在局域网中的典型应用。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L3交换技术产生的背景,NetFlow与标记交换的基本概念以及L3交换机作为_局域网主干设备的典型组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