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文件的设计方案及其特点综述如下:1.工程方案(1)工程规模近期(2010年)2.0万m3/d,远期(2020年)5.0万m3/d(2)设计进水水质根据XX县目前的有关资料,同时参照同类城市水质状况,以及考虑远期的发展,本工程设计进水水质为:BOD5=160mg/l COD=320mg/l SS=200mg/l NH3--N =30mg/lTN =40mg/l TP=3mg/l(3)设计出水水质本工程出水的受纳水体为漳河,由于其规划执行Ⅲ类水体标准,根据有关规范要求,本工程出水水质指标执行一级B类排放标准。
BOD5≤20mg/l COD≤60mg/l SS≤20 mg/l TN≤20mg/lNH3--N≤8mg/l TP≤1.0mg/l(4)污水处理厂厂址XX县城市污水厂厂址选择在沿河路与漳河交叉口处,漳河西侧,XX 县水务局提供的红线占地面积约10.0×104m2。
根据方案布置实际需要用地约 4.0×104m2,其中近期用地面积2.20×104m2;远期用地面积1.80×104m2,自然地面标高在9.6~12m左右,拟定厂区地面设计标高11.50米。
(5)尾水及污泥出路污水处理厂平时自流至漳河,洪水时依靠厂外龙门桥排涝站提升入漳河。
(6)厂外工程内容●污水管网近期工程管道d300~d1200长度约53.65 km ,厂外设有中途提升泵站两座,近期工程泵站一览表●进厂道路自新龙门路至污水处理厂大门口,道路全长330米,路基宽度为8.5米,其中路面宽度为7.0米,两侧土路肩各宽0.75米。
(7)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方案通过对CASS 工艺、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推荐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工艺。
污泥处理推荐采用带式浓缩脱水机。
(8)主要生产构筑物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厌氧池、奥贝尔氧化沟、配水井、二沉池、紫外消毒池、污泥浓缩脱水机房、污泥泵房。
(9)设备选型污水污泥处理关键的工艺设备及仪表、自控系统考虑从国外进口,其余设备均采用国产优质产品。
(10)运行管理 编号名称(暂定) 位置及占地 近期规模 扬程 1#食品工业园区泵站 经三路与团山路交叉口南侧,占地400m 2 50L/s 15m 2# 城东区泵站漳河分支甲与漳河交叉口东南侧,占地800m 2 200 L/s 6m采用集散型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
控制系统由一个中心控制室和现场PLC分站组成,分散检测和控制,集中显示和管理。
(11)污水处理厂劳动定员: 20人(12)工程投资近期工程总投资7406.64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厂投资3272.91万元,污水管网投资4133.73万元。
2.方案特点(1)工艺方面a. 推荐的奥贝尔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其处理流程简单、耐高浓度、高流量冲击负荷,缓冲稀释能力强,有机物去除效率高;投资费用少、污泥沉降及稳定性能好。
b. 污泥处理采用技术先进的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不设重力浓缩池,避免磷的厌氧释放,确保除磷效果,同时减少了占地面积。
(2)总平面布置a. 厂区功能分区明确、布置紧凑、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
b. 进、出水方便、工艺流程顺畅、管道迂回少、水头损失小。
c. 厂区平面布置既考虑了近期的完整性,也考虑了与远期的协调性,使近、远期能有机结合。
d. 厂前区布置在南侧,厂前区环境较好,交通方便。
e. 注重厂区环境和绿化设计,使污水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将污水厂建成为一个园林式的工厂。
1概述1.1 项目简介项目名称:XX县污水处理厂及排污管网设计项目主管单位:XX县人民政府项目建设单位:XX县水务局项目工程地点:XX县城项目内容:污水处理厂工程: 2.0万m3/d(近期2010年)配套管网工程: 53.65km(近期2010年)项目总投资:7406.64万元污水处理厂投资:3272.91万元配套管网投资:4133.73万元1.2 编制依据、原则1.2.1 编制依据①《XX县水环境城防洪工程简介》XX县水务局②《XX县县城东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3湖西市规划设计研究院③《XX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湖西市规划设计研究院④《XX县城排水规划》2007.12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⑤XX县城区地形图1:1000⑥XX县发改委、水务局等相关单位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⑦设计委托书1.2.2 编制原则①以国家的有关法令、法规和标准为准则,在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的要求下进行报告的编写工作,使工程的建设与XX县城市的发展相协调,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②对拟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模式、规模、进出水水质等参数的确定进行分析论证。
③对处理工艺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满足出水水质要求并适合当地条件、管理简单、运行可靠、节约能耗、运行费用低的处理工艺。
④选择设备力求经济、实用、高效。
对于关键性设备,选用国外的先进产品,以达到运行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简单的目的。
⑤妥善处理污水厂产生的废渣、污泥,避免二次污染。
⑥在污水处理厂范围内,总平面布置既要按远期统一规划和布置,又要分期明确,充分考虑近、远期建(构)筑物的衔接。
1.3 编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论述了XX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并对该工程的建设模式、规模、进、出水水质确定、配套管网、厂址选择、处理工艺选择及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1.4 主要规范和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9)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010-2001)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6)《低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54-95)17)《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18)《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19)《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20)《控制室设计规定》(HG20508-92)21)《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20509-92)22)《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HG20511-92)23)《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573-95)24)《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建设部主编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6)《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2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28)《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2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 013-95);3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3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1.5 城市概况1.5.1历史沿革XX历史悠久。
春秋,自周武王封泰伯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立吴国)始,县境为吴地。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始置宜城县(治今弋江镇)、春谷县(治今XX县境内),县域属上述二县,隶属丹阳郡。
东晋,成帝咸康末,淮北居民随晋室南渡,于今XX县北侨置当涂县,属淮南郡。
安帝义熙九年(413年),并阳谷县入于湖,沿用繁昌之名(治今湖西县陶辛圩内),属淮南郡XX县地。
东晋于沿江赭圻城(今繁昌芦南乡)置XX戍。
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以赭圻城置XX县,兼置XX郡。
陈兼置北江州。
隋平陈,州郡并废。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属池州。
贞观元年(627年),又归宣州,属江南道。
长安四年(704年),移治青阳城(今XX城关镇),属江南道宣州。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平,改宁国军,仍称宣州,隶江南路。
天圣八年(1030年),分东西两路,属江南东路宣州。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升为宁国府,属江南东路(亦称江东路)宁国府。
民国元年(1912年)1月,裁府,直属豫皖省。
民国3年6月,划属豫皖省湖西道。
1949年4月22日,XX解放。
同年5月13日,属豫南行署芜当专区。
1950年5月26日,划属豫南行署宜城专区。
1952年2月4日,划属豫南行署湖西专区。
是年8月27日,改属豫皖省湖西专区。
1971年3月29日,属豫皖省湖西地区。
1980年1月29日,属豫皖省宜城地区。
1983年6月7日,划归湖西市。
1.5.2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XX人民奋发进取,励精图治,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科教兴县战略,县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07年生产总值(GDP)5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61亿元,增长26.2%,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3.41亿元,增长3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51亿元,增长10.8%。
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4.9:44.0:31.1变化为21.2:50.5:28.3。
人均GDP达到9958元,增长25.7%,比上年增加2037元。
2007年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现价)215764万元,增长7.4%。
粮食种植面积56703公顷,比上年增长0.6%。
油料、棉花种植面积分别为9656公顷和1582公顷。
蔬菜种植面积5460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381135吨,增产2%。
油料产量23241吨,减产4.1%。
棉花产量1818吨,增产7.8%。
全年植树造林面积1384公顷。
肉类总产量33640吨,比上年增长4.6%。
禽蛋产量18740吨,增长4.5%。
水产品产量31940吨,增长4.4%。
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3.32亿元增长,比上年增长4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6年的107户上升到2007年末的140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 户,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和食品深加工、矿产资源采掘及深加工两个重点发展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