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4单元 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4单元 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目标解读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4.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5.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走向胜利的。

△6.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重大史实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非战公约》、绥靖政策、斯大林格勒战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日本投降。

1.第一次世界大战(选修3)(1)原因①根本原因: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②主要原因: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加剧,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③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导火线)(2)各主要国家参战目的①德国:夺取世界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②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

③英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其殖民地。

④法国:收复阿尔萨斯—洛林,夺取德国的萨尔区,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⑤俄国:摧毁奥匈帝国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的统治。

(3)过程【问题思索】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交战双方最初都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4)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

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

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

(5)同盟国失败原因①经济实力: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②战略失误:“施里芬计划”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③内部矛盾:同盟国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加剧。

④力量对比: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日本参战,使德国失去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意大利倒戈,使同盟国失去重要盟友;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实力。

(6)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非正义战争。

(注:只有塞尔维亚和比利时进行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

)(7)影响①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②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④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经济受到重创;美日崛起;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选修3)(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①巴黎和会: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对德签订《凡尔赛和约》,又同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②国际联盟的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巴黎和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盟约正式生效,国联总部设在日内瓦。

【问题思索】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

但是,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因此,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

③华盛顿会议:1921年,美、英、法、中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建立了华盛顿体系。

(2)火山口上的短暂稳定①欧洲安全与《洛迦诺公约》: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改善了法德关系,有助于稳定欧洲的局势。

该条约为德国重新迈入欧洲政治大国行列铺平了道路。

②军备竞赛与裁军问题:洛迦诺会议以后,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市场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日益加剧,军备竞赛也日益激烈;1925年,国联行政院成立裁军会议筹委会,但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③《非战公约》:1928年,《非战公约》的签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它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3.第二次世界大战(选修3)(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主要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与此同时,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知识拓展】绥靖政策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的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④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各国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未能遏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过程①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德军向西线发动全面进攻,1940年6月,法国亡国,英国也遭到了沉重打击。

②扩大:1941年6月苏德战争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1942年26个国家正式成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显著增强。

③转折:1942年到1943年发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和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④结束: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3)影响①给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民主、人权和和平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联合国的诞生。

③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转变为美苏两极格局。

④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的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1)帝国主义战争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②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③两大军事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非正义战争①从战争的起因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②从战争过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③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与掠夺。

【史论结合】史料1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权威。

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且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永远限制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本哈第《我们的奇迹》(1911年)史料2德国要求法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来……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上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隔开来。

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1911年7月《泰晤士报》解读(1)史料1充分暴露了德国的侵略野心,即夺取殖民地,成为世界霸主。

(2)史料2表明英国表面上是要维护法国的殖民地,但主要是为了勾结法国,抑制德国的扩张野心,以维护自身既得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问题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英国和法国参加一战的目的。

2.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亚洲分别确立了帝国主义的新秩序。

(2)这一新的国际体系从建立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矛盾。

(3)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夺之上,是不公正、不对等的,为日后德日法西斯的崛起埋下了祸根。

(4)完全排斥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凡尔赛体系集中体现了反苏反共的内容,其建立的国际秩序是不合理的。

(5)建立在对广大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欺压和剥削基础之上,所以从该体系建立伊始,就受到新兴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

(6)缺乏公正、民主,决定了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决定了其寿命必然是短暂的。

【史论结合】史料1在洛迦诺会议上,英国首相奥斯汀·张伯伦宣称:“大不列颠对这一问题恰恰是极为重视的……如果德国不是同时加入国联,缔结公约就无从谈起。

”史料2法国在洛迦诺会议上,坚持援引《国际联盟盟约》第十五、十六条,如果德国进攻波兰或捷克斯洛伐克,不论国际联盟能否指定德国为侵略国,法国都可以进行干涉。

……法国在《洛迦诺公约》中同意保西不保东实出无奈,非为引德东进。

解读(1)史料1反映了英国努力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局面,主张德国应加入国联,以保证自身的地位。

(2)史料2反映了法国要求削弱德国,及在《洛迦诺公约》中“同意保西不保东”。

问题(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法国在洛迦诺会议上对德政策的不同之处。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在《洛迦诺公约》中“同意保西不保东”的主要影响。

考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①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大大削弱,不愿与法西斯国家正面交锋。

②一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想。

③英法等国基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敌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蔑视弱小国家。

④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反苏反共的假象,迷惑了英法等国。

【史论结合】史料1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张伯伦在1938年9月的广播演说史料2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的是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去打苏联人民的脚,但是……张伯伦手上的石头却打到张伯伦自己的脚上了。

——毛泽东解读(1)史料1说明在德国的侵略面前,英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

(2)史料2说明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目的是纵容德国向东侵略苏联,以保证英国的安全,但最终结果却适得其反。

问题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

2.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史论结合】史料珍珠港事件的起因是美国政府和军方高级决策者的玩忽职守和罗斯福总统有意使美国卷入战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