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的危害
网络犯罪特点
网络贩假
网络攻击
网络盗窃
网络犯罪
传播淫秽信息 网络黑帮
网络诈骗
网络赌博
北京蓝疾速网吧事件
• 2002年6月16日那个凌晨,蓝极速窗口蹿出火舌 时,陈晓丽正在隔壁的晓蕾网吧等她两个一起 玩的“弟弟”。几分钟前,他们在QQ上说:“姐, 我们去烧网吧了,等我们吧。”网名“女神候
补生”的陈晓丽回了句:“小心点。”两个十三 四岁的男孩,带着陈晓丽给的5块钱买的一升汽 油,点燃了网吧门口的红地毯,结果,大火吞 噬了25条年轻生命,半数以上是学院路上八大 院校的在校生。
网络危害
1、损害身心健康; 2、导致亲情叛逆; 3、影响学业和前途; 4、影响人际关系,严重的可能自闭; 5、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 6、丧失人性; 7、家庭暴力; 8、离家出走; 9、诱发撒谎、偷钱等不良习惯; 10、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1、道德观的形成有着极其不良的影响:网络游戏良莠不齐, 暴力和色情游戏充斥着网络,长时间陷入暴力和色情游戏中, 对道德观的形成有极其不良的影响,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画面 或情境中,很有可能认为现实生活也就是如此,也有可能潜 意识地去模仿。
专家 提示
1严格控制上网时间。 2选择浏览有益的信息 3远离有关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 4不要天天玩游戏,把自己当成游戏中的一个人 5千万不要参与赌博类游戏 6要诚实友好,尊重他人,文明上网 7要慎交网友,谨防网络欺诈行为 8不要依赖于网络来发泄心中的不快 9不要理睬和回应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 10上完网后,要洗脸、洗手,注意皮肤的清洁。
乡下少年因迷恋网络游戏“玩”cf杀 人游戏 ——原本成绩优异,在乡下读 书的小晨, 自从进城读书接触网络游 戏后,难以自拔,不仅荒废了学业, 而且在玩那些暴力游戏的过程中不知 不觉沾染上的恶习也慢慢腐蚀了他, 最终他加入了打人取乐的行列。和7 个同样迷恋网络的少年网虫“玩”杀 人游戏 ,致使14岁中学生毙命。
网游上瘾难自控 少年竟然24楼跳向虚 拟世界 —— 一名沉溺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13 岁男孩小艺(化名),选择一种特别造 型告别了现实世界:站在天津市塘沽区 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 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朝着东 南方向的大海“飞”去,去追寻网络游 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灵狐者、飞虎队、 刀锋以及猎狐者……
如果你其中有4项或4项以上选择“是” , 那么就表明你已经有沉迷网络现象, 如果是七项以上。网络沉迷很严重
答案揭晓
贺嘉
刘学萍
在一位普通下岗工人的家庭里,有一位俏皮、叛逆的初中女生贺嘉, 她意志力薄弱,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她的父母用了许多办法,都 不能改变她,她母亲无奈之下在今视网论坛上发了一个《救救我的 孩子》的帖子,并把小孩的聊天号公布在上面。这份帖子引起一个 名叫刘学萍阿姨的关注,她多次试着与贺嘉沟通,可贺嘉很反感, 每次都将刘学萍拒之门外…一次贺嘉因写不出作文而主动与刘学萍 进行联系,刘学萍将自己的故事讲给了贺嘉。原来刘学萍童年失去 了父亲,十四岁参加学校劳动被一场山火严重烧伤,十指残缺,在 那个年代因伤而无法上学,看到别人高兴的上学,自己躲在角落里 哭泣。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 难,通过自学,终于当上了一名会计……贺嘉将刘学萍的事写成作 文后得了奖,这使她们成为网络上的好朋友。通过刘学萍的不断帮 助和鼓励,贺嘉逐步摆脱了网瘾,成为了一名好学上进的少年,并 考取了重点高中。在毕业典礼上,刘学萍与贺嘉相遇了,在《喊一 声妈妈》的音乐声中,她们缓缓地走到一起,热烈拥抱,贺佳亲切 地称刘学萍为妈妈。
结果:
弊
﹥
利
弊:
经常完不成作业பைடு நூலகம்
对学习不感兴趣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1、上网已经完全占据了身心; 2、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冲动; 3、只有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的时间比预定的要长。 4、每天上网约四到五小时甚到更多,连续一年以上; 5、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重要方法; 6、每当上网线路被中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7、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上网的情况; 8、因为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失业和失去朋友的危险; 9、在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10、因为长时间上网导致生物钟紊乱,出现浑身乏力、 头晕头痛、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
网瘾的症状现
1、平时双眼无神,一见电脑就两眼发光,对无关的事情,没 有过多的兴趣; 2、对人冷漠,情绪低落,缺乏时间感; 3、睡眠没有周期性,经常失眠、头疼; 4、经常恶心厌食、消化不良,造成体重下降或增长; 5、注意力不能集中或持久,严重时记忆力减退; 6、每个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小时以上,连续超 过三个月; 7、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情,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 8、上网是为逃避现实,戒除焦虑; 9、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 10、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 11、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久; 12、花许多钱更新网络设备或上网,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倡仪:远离网络犯 罪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2)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
(3)多与亲人、朋友沟通, 适时接受心理治疗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