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学三基题库及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文书: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了凭证、记载、公布、传递的需要,在一定载体材料上表达思想意图的一种信息记录,包括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
2.公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公务活动中,按照规的体式形成与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各种信息记录,简称公文。
3.私人文书:是个人、家庭或宗族在与他人交往和处理私人事务中形成和使用的信息记录。
4.法定的作者:即指依法成立的,并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职权和负担义务的组织和组织的代表人。
5.行文关系:是指机关之间文件往来所构成的关系。
它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机关职权围和机关之间不同的工作关系确定的,机关之间文件的授受关系。
6.专用文件:是指在一定工作部门或一定业务领域,根据某种特殊需要,专门形成和使用的文件。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文件的概念?对文件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文件是在处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2、文件的形成单位和使用围十分广泛;3、文件是机关管理信息的记录和传递;4、文件是国家管理政务的工具。
2.简析文件与档案的关系。
联系:文件和档案,同出一源,其主要成份都是文件材料。
区别:文件是现行工作进程中正在运转使用的文件材料,档案是办理完毕、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文件是现行工作的依据和记载,档案是对今后工作起查考和凭证作用。
3.文件有何性质?文件的本质属性——现实执行性。
文件的非本质属性:1、文件的政治性;2、文件的性;3、文件的信息容与载体的不可分割性;4、文件的信息容的独立性。
4.文件有何特点?1、文件是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的。
2、文件有法定的权威和效用。
3、文件有规的体式,并需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
5.文件有何作用?文件的作用,概括地说就是管理政务的工具和手段。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上传下达作用;2、公务联系作用;3、凭证记载作用。
三、论述题1.试析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关系。
联系:1、工作对象上的联系。
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物质对象都是文件材料。
2、工作步骤上的联系。
文书工作的终结程序(文件立卷归档工作),就是档案工作的起始环节(档案收集工作),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履行同一道手续。
3、整体工作的联系。
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文书工作的质量决定着档案工作的质量,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进展;档案工作不断提高质量上的要求,也会影响和推动着文书工作向前发展。
区别:1、工作目的不同。
文书工作是着眼于现实,是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形成和处理文件的;档案工作是着眼于历史和未来,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为将来工作提供参考和凭证。
2、工作任务不同。
文书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制作文件、处理文件,对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进行立卷归档;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
2.试析文件的性质。
文件的性质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为现实执行性。
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对号入座”式地贯彻执行文件的精神;2、文件是作为解决文件所规定需要解决问题的依据;3、文件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对解决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非本质属性有:1、文件的政治性;2、文件的性;3、文件的信息容与载体的不可分割性;4、文件的信息容的独立性。
3.试析文件的特点:1、文件是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的。
2、文件有法定的权威和效用。
文件的权威性和效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其制发机关的权威和合法地位,二是表现在它有强制执行的性质。
3、文件有规的体式,并需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
4.文件有何作用?文件的作用,概括地说就是管理政务的工具和手段。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上传下达作用;2、公务联系作用;3、凭证记载作用。
5.如何理解文件的本质属性?文件的本质属性为现实执行性。
文件的现实执行性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对号入座”式地贯彻执行文件的精神;2、文件是作为解决文件所规定需要解决问题的依据;3、文件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对解决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章文书工作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文书工作:是指通过互相衔接的一系列程序和手续完成拟制、处理和管理文件材料的工作。
2.文书部门:是指专门从事文书处理工作的部门。
3.集中形式:是指在一个机关,除了文件的具体承办外,其它文书处理环节都集中在机关的中枢机构办公厅(室)来进行。
4.分散形式,也称分工形式,就是将一个机关的文书工作,分别由机关的办公厅(室)和各业务机构的文书部门或专职、兼职文书人员各承担一部分。
5.行文制度:指的是机关间行文所必须遵守的制度。
行文关系、行文规则、行文方式,就构成了行文制度。
6.文书工作的组织形式:是指文书工作机构的设置和文书工作各个环节分工所采取的形式。
7.行文规则:是指文件在撰写和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
8.行文方式:是指机关之间根据组织关系和工作需要所采用的文件传递运行的层次与形式。
9.多级行文:是指同时向直接和更高层的上级机关,或同时向直接和更基层的下级机关行文的方式。
10.逐级行文:是指直接向所属的上一级机关或下一级机关行文,或者说是按层次一级级行文的方式。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文书工作概念?对文书工作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文书工作的对象是文件。
2、文书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发、收办、管理文件。
3、文书工作是围绕文书运动的全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程序和手续的总称,而不是仅指某一个或某几个程序。
4、文书工作的每道程序和手续,都有各自的规和技术要求,不可以有随意性。
2.文书工作有何性质?政治性;性;时间性;规性;程序性。
3.文书工作有何重要性?1、文书工作是机关行政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2、文书工作是机关工作的纽带3、文书工作是保守党和国家的重要环节4、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
4.文书工作的基本原则准确、周密;迅速、适时;、安全;精简、高效;党政分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5.文书工作组织形式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本机关的工作性质、任务和职能围;本机关部机构设置的层次与数量;本机关收发文件的数量;本机关各组织机构驻地的情况;人员的配备情况等。
6.行文方式有哪些?逐级行文;多级行文;直达行文;越级行文;平行行文。
7.什么情况下可以越级行文?1、由于情况紧急,逐级上报会延误时机、造成损失的问题。
2、经过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3、与直接上级机关有争议,而无法解决的问题;4、上级机关交办的,并指定越级上报的问题;5、对直接上级机关进行检举揭发的问题;6、与直接上级机关无关,需越级询问、联系的一般问题。
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文书工作的性质?1、政治性。
文书工作的政治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由文件的政治性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文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为。
2、性。
文书工作的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必须将情况控制在一定的围,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
二是它必须将情况控制在一定的时间,不能提前或拖后,要适时。
3、时间性。
文书工作的时间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件处理的迅速性;二是文件处理的适时性;三是文件处理各个环节的时间衔接性。
4、规性。
文件制作的规性;文件处理的规性;立卷归档的规性。
5、程序性。
2.如何理解文书工作的基本原则?1、准确、周密。
文书工作在政治上、技术上要切合实际,符合规,准确无误,周到细密;文书工作在组织、行文制度、运转程序上系统严密、井然有序。
2、迅速、适时。
迅速,就是要快,即实际工作的时间量与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量距离最短;适时,就是要恰当,即实际工作的时间节奏与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节奏相互吻合。
3、、安全。
物质上的安全;政治上的。
4、精简、高效。
发文要少而精,不要事事发文;处理文件要方便读者;文件管理要利于使用。
5、党政分开。
在行文上要党政分开;在文件处理上要党政分开;在文件管理上要党政分开。
6、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3.试述文书工作的组织领导。
文书工作的组织领导,无论就全国围还是一个机关的围来说,均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
1、从全国来说,党政系统分别实行集中统一领导。
2、从一个机关来说,文书工作由本机关的秘书长或办公厅(室)主任负责领导。
3、从上下级机关之间来说,上级领导机关的办公厅(室)有责任对所属机关的文书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4、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和本机关的档案室有责任对机关的文件立卷归档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5、机关业务部门,责成一名人员负责本部门的文书工作。
4.试析行文规则。
1、行文时要尊重组织系统隶属关系。
非隶属关系不得以隶属关系行文;党政机关要分别行文;上级机关的业务部门与下级机关的业务部门,只是在业务上有指导关系,而没有直接领导关系。
2、行文时要尊重机关职权。
不要越级行文;行文时要分清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要严格控制抄报和抄送的围。
3、行文时要考虑是否服从工作需要。
4、行文时要明确发文权限。
5、两个以上的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6、经批准在报刊上全文发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同样具有法律效用,可不再行文。
5.试述行文方式。
行文方式,是指机关之间根据组织关系和工作需要所采用的文件传递运行的层次与形式。
文件的行文方式主要有:1、逐级行文。
是上行文和下行文最基本、最常用的行文方式。
2、多级行文。
上行文、下行文均可采用多级行文,但上行文不宜多用。
3、直达行文。
是指上级领导机关直接将文件发到基层组织,或直接向公众传达的行文方式。
4、越级行文。
是指下级机关在非常必要时,越过自己的直接上级领导机关而向更高层的上级机关,直至中央行文的方式。
5、平行行文。
是指同级或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的行文。
6.什么情况下可以越级行文?1、由于情况紧急,逐级上报会延误时机、造成损失的问题。
如战争、严重自然灾害等;2、经过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3、与直接上级机关有争议,而无法解决的问题;4、上级机关交办的,并指定越级上报的问题;5、对直接上级机关进行检举揭发的问题;6、与直接上级机关无关,需越级询问、联系的一般问题。
7.试述文书工作的组织形式。
文书工作的组织形式,是指文书工作机构的设置和文书工作各个环节分工所采取的形式。
我国党政机关现行的文书工作,主要采取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组织形式。
集中形式是指在一个机关,除了文件的具体承办外,其它文书处理环节都集中在机关的中枢机构办公厅(室)来进行。
分散形式,也称分工形式,就是将一个机关的文书工作,分别由机关的办公厅(室)和各业务机构的文书部门或专职、兼职文书人员各承担一部分。
一个机关究竟选用集中形式,还是分散形式来组织文书工作,要根据机关的自身特点和文书工作的原则确定。
第三章文件学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文件学是以文件、文书工作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文件、文书工作的理论、原则、方法及其产生、变革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1.文件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文件学是以文件、文书工作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