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精讲精析篇)提纲挈领点点突破热门考点01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1)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若b 不属于集合A ,记作b A ∉.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区间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及其符号表示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NN *或N +Z Q R【典例1】集合M 是由大于2-且小于1的实数构成的,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5M ∈B.0M ∉C.1M ∈D.π2M -∈ 【典例2】(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集合,则集合中的元素个数为( )A .5B .4C .3D .2【特别提醒】1.利用集合元素的限制条件求参数的值或确定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要注意检验集合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2.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容易忽略,求解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常用于解决集合问题.热门考点0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也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或B A ⊇.(2)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A B ⊆,且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4)若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子集个数为2n 个,真子集个数为21n -. 【典例3】(2019·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一月考)集合{}24,A x x x R ==∈,集合{}4,B x kx x R ==∈,若B A ⊆,则实数k =_________.【特别提醒】(1)判断两集合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当两集合不含参数时,可直接利用数轴、图示法进行判断;当集合中含有参数时,需要对满足条件的参数进行分类讨论或采用列举法.(2)要确定非空集合A 的子集的个数,需先确定集合A 中的元素的个数,再求解.不要忽略任何非空集合是它自身的子集.(3)根据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值(或取值范围)的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关系,常用数轴、图示法来解决这类问题.提醒: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涉及集合关系时,必须优先考虑空集的情况,否则会造成漏解.热门考点03 集合的基本运算(1)三种基本运算的概念及表示 运算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 图(2)三种运算的常见性质A A A =I , A ∅=∅I , AB B A =I I , A A A =U , A A ∅=U , A B B A =U U .(C A)A U U C =,U C U =∅,U C U ∅=.A B A A B =⇔⊆I , A B A B A =⇔⊆U , ()U U U C A B C A C B =U I ,()U U U C A B C A C B =I U .【典例4】(2018·全国高考真题(理))已知集合{}220A x x x =-->,则A =R ð( ) A .{}12x x -<< B .{}12x x -≤≤C .}{}{|12x x x x <-⋃D .}{}{|1|2x x x x ≤-⋃≥【典例5】(2019·北京高考真题(文))已知集合A ={x |–1<x <2},B ={x |x >1},则A ∪B =( ) A.(–1,1)B.(1,2)C.(–1,+∞)D.(1,+∞)【典例6】(2017·江苏高考真题)已知集合{}1,2A =,{}2,3B a a =+,若A B={1}⋂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典例7】已知集合A ={x |-3≤x ≤4},B ={x |2m -1<x <m +1},且A ∩B =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 A .[-1,2) B .[-1,3] C .[2,+∞) D .[-1,+∞)【总结提升】1.解决集合的基本运算问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前提.(2)对集合化简.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如果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易于解决.(3)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集合运算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和Venn图.2.根据集合运算结果求参数,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直接依据交、并、补的定义求解,重点注意公共元素;(2)由描述法表示的集合,一般先要对集合化简,再依据数轴确定集合的运算情况,用区间法要注意端点值的情况.热门考点04 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典例8】(2015·湖北高考真题(理))已知集合,,定义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A.77 B.49 C.45 D.30【总结提升】解决集合新定义问题的着手点(1)正确理解新定义:耐心阅读,分析含义,准确提取信息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前提,剥去新定义、新法则、新运算的外表,利用所学的集合性质等知识将陌生的集合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集合,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2)合理利用集合性质:运用集合的性质(如元素的性质、集合的运算性质等)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的关键.在解题时要善于从题设条件给出的数式中发现可以使用集合性质的一些因素,并合理利用.(3)对于选择题,可结合选项,通过验证、排除、对比、特值法等进行求解或排除错误选项,当不满足新定义的要求时,只需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以达到快速判断结果的目的.热门考点05 充分必要条件问题(1)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若p⇒q,且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5)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典例9】(2015·湖南高考真题(理))设,是两个集合,则“”是“”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典例10】已知P ={x |-2≤x ≤10},非空集合S ={x |1-m ≤x ≤1+m }.若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为 . 【总结提升】1.充要关系的几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若 ,p q q p ⇒≠> ,则p 是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若,p q q p ≠>⇒ ,则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若,p q 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若,p q q p ≠>≠>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等价法:即利用p q ⇒与q p ⌝⌝⇒;q p ⇒与p q ⌝⌝⇒;p q ⇔与q p ⌝⌝⇔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充要关系可以从集合的观点理解,即若满足命题p 的集合为M ,满足命题q 的集合为N ,则M 是N 的真子集等价于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N 是M 的真子集等价于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M =N 等价于p 和q 互为充要条件,M ,N 不存在相互包含关系等价于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2.把握探求某结论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的3个方面 (1)准确化简条件,也就是求出每个条件对应的充要条件;(2)注意问题的形式,看清“p 是q 的……”还是“p 的……是q ”,如果是第二种形式,要先转化为第一种形式,再判断;(3)灵活利用各种方法判断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常通过“⇒”来进行,即转化为两个命题关系的判断,当较难判断时,可借助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3. 根据充要条件求解参数范围的方法及注意点(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求解.(2)注意点: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尤其是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不等式是否能够取等号决定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错误.热门考点06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1)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2)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3)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 M p x ∀∈,读作“对任意x 属于M ,有p (x )成立”. 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1)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3)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0,使p (x 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00,()x M p x ∃∈,读作“存在M 中的元素x 0,使p (x 0)成立”. 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2)“p 或q ”的否定为:“非p 且非q ”;“p 且q ”的否定为:“非p 或非q ”.(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典例11】(湖南高考真题)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x R ∀∈,120x -> B.x N *∀∈,()210x -> C.x R ∃∈,lg 1x <D.x R ∃∈,tan 2x =【典例12】(2015·全国高考真题(理))设命题2:,2nP n N n ∃∈>,则P 的否定为( ) A .2,2nn N n ∀∈> B .2,2nn N n ∃∈≤ C .2,2nn N n ∀∈≤ D .2,2nn N n ∃∈=【总结提升】1.全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1)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的集合M 中的每一个元素x ,证明p (x )成立;(2)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集合M 中的一个特殊值x =x 0,使p (x 0)不成立即可.2.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要判断一个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的集合M 中,找到一个x =x 0,使p (x 0)成立即可,否则这一特称命题就是假命题. 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汇总命题名称 真假 判断方法一 判断方法二 全称命题真所有对象使命题真否定为假假 存在一个对象使命题假 否定为真 特称命题真存在一个对象使命题真否定为假假所有对象使命题假否定为真4原语句 是 都是 >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一个 对任意x ∈A 使p (x )真 否定形式不是不都是≤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存在x 0∈A 使p (x 0)假1.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p ,则q ”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加以否定而得的命题,它既否定其条件,又否定其结论;“命题的否定”即“非p ”,只是否定命题p 的结论.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真假总是对立的,即两者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而原命题与否命题的真假无必然联系.2.弄清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是写出命题否定的前提.3.注意命题所含的量词,没有量词的要结合命题的含义加上量词,再进行否定.巩固提升1.(2018贵州凯里一中模拟)命题p :0x R ∃∈,()02f x ≥,则p ⌝为( ) A . x R ∀∈, ()2f x < B . x R ∀∈, ()2f x ≥ C . 0x R ∃∈, ()2f x ≤ D . 0x R ∃∈, ()2f x <2.(2018·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集合{}1,3,5,7A =,{}2,3,4,5B =,则A B =I ( ) A .{}3B .{}5C .{}3,5D .{}1,2,3,4,5,73.(2018·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集合{|10}A x x =-≥,{0,1,2}B =,则A B =I ( )A .{0}B .{1}C .{1,2}D .{0,1,2}4.(2015·安徽高考真题(文))设p :x<3,q :-1<x<3,则p 是q 成立的( ) A .充分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2019·全国高三月考(理))集合{}2|(1)0A x x x =-=的子集个数是( ) A.1B.2C.4D.86.(2017·北京高考真题(文))已知全集U =R ,集合{|22}A x x x =<->或,则U A =ð( ) A .(2,2)- B .(,2)(2,)-∞-+∞U C .[2,2]-D .(,2][2,)-∞-+∞U7.(2019·新余市第六中学高一期中)设集合3922A x x ⎧⎫=-≤≤⎨⎬⎩⎭,Z 为整数集,则集合A I Z 中的元素的个数是( )A.4B.5C.6D.78.(全国高考真题(理))已知集合{A =,{}1,B m =,若A B A ⋃=,则m =( )A.0B.0或3C.1D.1或39.(上海高考真题)设常数a∈R,集合A={x|(x ﹣1)(x ﹣a )≥0},B={x|x≥a﹣1},若A∪B=R,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2)B.(﹣∞,2]C.(2,+∞)D.[2,+∞)10.(2019·江苏高考真题)已知集合{1,0,1,6}A =-,{}0,B x x x R =∈,则A B ⋂=_____.11.(2017·江苏高考真题)已知集合{}1,2A =,{}2,3B a a =+,若A B={1}⋂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 12.给出下列命题:(1)x ∀∈R ,20x >;(2)x ∃∈R ,210x x ++≤;(3)a ∃∈R Q ð,R b ∈Q ð,使得a b +∈Q .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______.13.(2019·山西高一期中)已知集合M 满足{}1,2M ⊆⊂≠{}1,2,3,4,5 ,那么这样的集合M 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14.(2019·新余市第六中学高一期中)设集合,A B 是非空集合,定义{|A B x x A B ⨯=∈⋃且}x AB 锨,已知{}25A x x =-<<,{}3B x x =≤,则A B ⨯=__________.15.设A 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k A ∈,如果1k A -∉,1k A +∉,那么k 是A 的一个“孤立元”,给定{}1,2,3,4,5A =,则A 的所有子集中,只有一个“孤立元”的集合共有______个. 16.已知命题p :20100x x +≥⎧⎨-≤⎩,命题q :1-m ≤x ≤1+m ,m >0,若q 是p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专题1.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精讲精析篇)提纲挈领点点突破热门考点01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1)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若b 不属于集合A ,记作b A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区间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及其符号表示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NN *或N +ZQR【典例1】集合M 是由大于2-且小于1的实数构成的,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5M ∈ B.0M ∉C.1M ∈D.π2M -∈ 【答案】D 【解析】由题意,集合M 是由大于2-且小于1的实数构成的,即{|21}M x x =-<<, 由51>,故5M ∉;由201-<<,故0M ∈;由1不小于1,故1M ∉; 由π212-<-<,故π2M -∈. 故选D .【典例2】(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集合,则集合中的元素个数为( )A .5B .4C .3D .2【答案】D 【解析】 由已知得中的元素均为偶数,应为取偶数,故,故选D.【特别提醒】1.利用集合元素的限制条件求参数的值或确定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要注意检验集合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2.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容易忽略,求解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常用于解决集合问题.热门考点0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也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或B A ⊇.(2)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A B ⊆,且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4)若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子集个数为2n 个,真子集个数为21n -. 【典例3】(2019·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一月考)集合{}24,A x x x R ==∈,集合{}4,B x kx x R ==∈,若B A ⊆,则实数k =_________.【答案】0,2,2- 【解析】{}{}24,2,2A x x x R ==∈=-.因为B A ⊆,所以{}{}{},2,2,2,2B B B B =∅==-=-.当B =∅时,这时说明方程4kx =无实根,所以0k =;当{}2B =时,这时说明2是方程4kx =的实根,故242k k =⇒=; 当{}2B =-时,这时说明2-是方程4kx =的实根,故242k k -=⇒=-; 因为方程4kx =最多有一个实数根,故{}2,2B =-不可能成立. 故答案为:0,2,2- 【特别提醒】(1)判断两集合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当两集合不含参数时,可直接利用数轴、图示法进行判断;当集合中含有参数时,需要对满足条件的参数进行分类讨论或采用列举法.(2)要确定非空集合A 的子集的个数,需先确定集合A 中的元素的个数,再求解.不要忽略任何非空集合是它自身的子集.(3)根据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值(或取值范围)的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关系,常用数轴、图示法来解决这类问题.提醒: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涉及集合关系时,必须优先考虑空集的情况,否则会造热门考点03 集合的基本运算(1)三种基本运算的概念及表示(2)三种运算的常见性质A A A =I , A ∅=∅I , AB B A =I I , A A A =U , A A ∅=U , A B B A =U U .(C A)A U U C =,U C U =∅,U C U ∅=.A B A A B =⇔⊆I , A B A B A =⇔⊆U , ()U U U C A B C A C B =U I ,()U U U C A B C A C B =I U .【典例4】(2018·全国高考真题(理))已知集合{}220A x x x =-->,则A =R ð A .{}12x x -<< B .{}12x x -≤≤C .}{}{|12x x x x <-⋃ D .}{}{|1|2x x x x ≤-⋃≥【答案】B 【解析】解不等式220x x -->得12x x -或, 所以{}|12A x x x =<->或,所以可以求得{}|12R C A x x =-≤≤,故选B.【典例5】(2019·北京高考真题(文))已知集合A ={x |–1<x <2},B ={x |x >1},则A ∪B =A.(–1,1)B.(1,2)C.(–1,+∞)D.(1,+∞)【答案】C 【解析】 ∵ ,∴ ,故选C.【典例6】(2017·江苏高考真题)已知集合{}1,2A =,{}2,3B a a =+,若A B={1}⋂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 【解析】由题意1B ∈,显然233a +≥,所以1a =,此时234a +=,满足题意,故答案为1. 【典例7】已知集合A ={x |-3≤x ≤4},B ={x |2m -1<x <m +1},且A ∩B =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 A .[-1,2) B .[-1,3] C .[2,+∞) D .[-1,+∞)【答案】D【解析】A ={x |-3≤x ≤4}. 又A ∩B =B ,所以B ⊆A . ①当B =∅时,有m +1≤2m -1, 解得m ≥2;②当B ≠∅时,有32114211m m m m -≤-⎧⎪+≤⎨⎪-<+⎩,解得-1≤m <2.综上,m 的取值范围为[-1,+∞). 【总结提升】1.解决集合的基本运算问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前提.(2)对集合化简.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如果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易于解决.(3)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集合运算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和Venn图.2.根据集合运算结果求参数,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直接依据交、并、补的定义求解,重点注意公共元素;(2)由描述法表示的集合,一般先要对集合化简,再依据数轴确定集合的运算情况,用区间法要注意端点值的情况.热门考点04 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典例8】(2015·湖北高考真题(理))已知集合,,定义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A.77 B.49 C.45 D.30【答案】C【解析】因为集合,所以集合中有9个元素(即9个点),即图中圆中的整点,集合中有25个元素(即25个点):即图中正方形中的整点,集合的元素可看作正方形中的整点(除去四个顶点),即个.【总结提升】解决集合新定义问题的着手点(1)正确理解新定义:耐心阅读,分析含义,准确提取信息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前提,剥去新定义、新法则、新运算的外表,利用所学的集合性质等知识将陌生的集合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集合,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2)合理利用集合性质:运用集合的性质(如元素的性质、集合的运算性质等)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的关键.在解题时要善于从题设条件给出的数式中发现可以使用集合性质的一些因素,并合理利用.(3)对于选择题,可结合选项,通过验证、排除、对比、特值法等进行求解或排除错误选项,当不满足新定义的要求时,只需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以达到快速判断结果的目的.热门考点05 充分必要条件问题(1)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若p⇒q,且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若p⇒/q且q⇒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若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5)若p⇒/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典例9】(2015·湖南高考真题(理))设,是两个集合,则“”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若,对任意,则,又,则,所以,充分性得证,若,则对任意,有,从而,反之若,则,因此,必要性得证,因此应选充分必要条件.故选C.【典例10】已知P={x|-2≤x≤10},非空集合S={x|1-m≤x≤1+m}.若x∈P是x∈S 的必要条件,则m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0,3]【解析】由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知S ⊆P .则1112110m m m m -≤+⎧⎪-≥-⎨⎪+≤⎩,所以0≤m ≤3. 所以当0≤m ≤3时,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即所求m 的取值范围是[0,3]. 【总结提升】1.充要关系的几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若 ,p q q p ⇒≠> ,则p 是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若,p q q p ≠>⇒ ,则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若,p q 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若,p q q p ≠>≠>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等价法:即利用p q ⇒与q p ⌝⌝⇒;q p ⇒与p q ⌝⌝⇒;p q ⇔与q p ⌝⌝⇔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充要关系可以从集合的观点理解,即若满足命题p 的集合为M ,满足命题q 的集合为N ,则M 是N 的真子集等价于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N 是M 的真子集等价于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M =N 等价于p 和q 互为充要条件,M ,N 不存在相互包含关系等价于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2.把握探求某结论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的3个方面 (1)准确化简条件,也就是求出每个条件对应的充要条件;(2)注意问题的形式,看清“p 是q 的……”还是“p 的……是q ”,如果是第二种形式,要先转化为第一种形式,再判断;(3)灵活利用各种方法判断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常通过“⇒”来进行,即转化为两个命题关系的判断,当较难判断时,可借助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3. 根据充要条件求解参数范围的方法及注意点(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求解.(2)注意点: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尤其是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不等式是否能够取等号决定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错误.热门考点06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1)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3)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 M p x ∀∈,读作“对任意x 属于M ,有p (x )成立”. 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1)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3)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0,使p (x 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00,()x M p x ∃∈,读作“存在M 中的元素x 0,使p (x 0)成立”. 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2)“p 或q ”的否定为:“非p 且非q ”;“p 且q ”的否定为:“非p 或非q ”.(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命题命题的否定,()x M p x ∀∈ 00,()x M p x ∃∈⌝00,()x M p x ∃∈,()x M p x ∀∈⌝【典例11】(湖南高考真题)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x R ∀∈,120x -> B.x N *∀∈,()210x -> C.x R ∃∈,lg 1x < D.x R ∃∈,tan 2x =【答案】B 【解析】当x=1时,(x-1)2=0,显然选项B 中的命题为假命题,故选B.【典例12】(2015·全国高考真题(理))设命题2:,2nP n N n ∃∈>,则P 的否定为( ) A .2,2nn N n ∀∈> B .2,2nn N n ∃∈≤ C .2,2nn N n ∀∈≤ D .2,2nn N n ∃∈=【答案】C 【解析】根据否命题的定义,即既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又否定原命题的结论,特称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所以命题的否命题应该为2,2nn N n ∀∈≤,即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总结提升】1.全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1)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的集合M 中的每一个元素x ,证明p (x )成立;(2)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集合M 中的一个特殊值x =x 0,使p (x 0)不成立即可.2.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要判断一个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的集合M 中,找到一个x =x 0,使p (x 0)成立即可,否则这一特称命题就是假命题. 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汇总命题名称 真假 判断方法一 判断方法二 全称命题真所有对象使命题真否定为假假 存在一个对象使命题假 否定为真 特称命题真存在一个对象使命题真否定为假假所有对象使命题假否定为真4原语句 是 都是 >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一个 对任意x ∈A 使p (x )真 否定形式不是不都是≤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存在x 0∈A 使p (x 0)假1.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p ,则q ”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加以否定而得的命题,它既否定其条件,又否定其结论;“命题的否定”即“非p ”,只是否定命题p 的结论.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真假总是对立的,即两者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而原命题与否命题的真假无必然联系.2.弄清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是写出命题否定的前提.3.注意命题所含的量词,没有量词的要结合命题的含义加上量词,再进行否定.巩固提升1.(2018贵州凯里一中模拟)命题p :0x R ∃∈,()02f x ≥,则p ⌝为( ) A . x R ∀∈, ()2f x < B . x R ∀∈, ()2f x ≥ C . 0x R ∃∈, ()2f x ≤ D . 0x R ∃∈, ()2f x < 【答案】A【解析】根据特称命题的否定,易知原命题的否定为: (),2x R f x ∀∈<,故选A . 2.(2018·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集合{}1,3,5,7A =,{}2,3,4,5B =,则A B =I ( ) A .{}3 B .{}5C .{}3,5D .{}1,2,3,4,5,7【答案】C 【解析】{}{}1,3,5,7,2,3,4,5A B ==Q , {}3,5A B ∴⋂=,故选C3.(2018·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集合{|10}A x x =-≥,{0,1,2}B =,则A B =I ( )A .{0}B .{1}C .{1,2}D .{0,1,2}【答案】C 【解析】 由集合A 得x 1≥, 所以{}A B 1,2⋂= 故答案选C.4.(2015·安徽高考真题(文))设p :x<3,q :-1<x<3,则p 是q 成立的( ) A .充分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 【解析】∵:3p x <,:13q x -<<∴q p ⇒,但,∴p 是q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C.5.(2019·全国高三月考(理))集合{}2|(1)0A x x x =-=的子集个数是( ) A.1 B.2 C.4 D.8【答案】C 【解析】因为{0,1}A =,所以其子集个数是224=. 故选:C.6.(2017·北京高考真题(文))已知全集U =R ,集合{|22}A x x x =<->或,则U A =ð( ) A .(2,2)- B .(,2)(2,)-∞-+∞U C .[2,2]- D .(,2][2,)-∞-+∞U【答案】C 【解析】因为{2A x x =<-或2}x >,所以{}22U A x x =-≤≤ð,故选:C . 7.(2019·新余市第六中学高一期中)设集合3922A x x ⎧⎫=-≤≤⎨⎬⎩⎭,Z 为整数集,则集合A I Z 中的元素的个数是( )A.4B.5C.6D.7【答案】C 【解析】39{|}{1,0,1,2,3,4}22A Z x x Z ⋂=-≤≤⋂=-,共6个元素.故选:C.8.(全国高考真题(理))已知集合{A =,{}1,B m =,若A B A ⋃=,则m =( )A.0B.0或3C.1D.1或3【答案】B 【解析】因为A B A ⋃=,所以B A ⊆,所以3m =或m =.若3m =,则{{1,3}A B ==,满足A B A ⋃=.若m =0m =或1m =.若0m =,则{1,3,0},{1,3,0}A B ==,满足A B A ⋃=.若1m =,{1,3,1},{1,1}A B ==显然不成立,综上0m =或3m =,选B.9.(上海高考真题)设常数a∈R,集合A={x|(x ﹣1)(x ﹣a )≥0},B={x|x≥a﹣1},若A∪B=R,则a 的取值范围为( )A.(﹣∞,2)B.(﹣∞,2]C.(2,+∞)D.[2,+∞) 【答案】B【解析】 当时,,此时成立,当时,,当时,,即,当时,,当时,恒成立,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故选B. 10.(2019·江苏高考真题)已知集合{1,0,1,6}A =-,{}0,B x x x R =∈,则A B ⋂=_____.【答案】{1,6}.【解析】由题知,{1,6}A B ⋂=.11.(2017·江苏高考真题)已知集合{}1,2A =,{}2,3B a a =+,若A B={1}⋂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答案】1【解析】由题意1B ∈,显然233a +≥,所以1a =,此时234a +=,满足题意,故答案为1.12.给出下列命题:(1)x ∀∈R ,20x >;(2)x ∃∈R ,210x x ++≤;(3)a ∃∈R Q ð,R b ∈Q ð,使得a b +∈Q .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______.【答案】1【解析】对于(1),当0x =时,20x =,所以(1)是假命题;对于(2),2213310244x x x ⎛⎫++=++≥> ⎪⎝⎭,所以(2)是假命题;对于(3),当22a =-,32b =+时,5a b +=,所以(3)是真命题. 所以共有1个真命题,故填:1.13.(2019·山西高一期中)已知集合M 满足{}1,2M ⊆⊂≠{}1,2,3,4,5 ,那么这样的集合M 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答案】7【解析】用列举法可知M ={1,2},{1,2,3},{1,2,4},{1,2,5},{1,2,3,4},{1,2,3,5},{1,2,4,5}共7个.故答案为:7.14.(2019·新余市第六中学高一期中)设集合,A B 是非空集合,定义{|A B x x A B ⨯=∈⋃且}x A B 锨,已知{}25A x x =-<<,{}3B x x =≤,则A B ⨯=__________.【答案】{|35x x <<或2}x ?【解析】如图所示:{}{}5,23A B x x A B x x ⋃=<⋂=-<≤,因为{}A B x x A B x A B ⨯=∈⋃∉⋂且,所以{}352A B x x x ⨯=<<≤-或.故答案为:{}352x x x <<≤-或.15.设A 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k A ∈,如果1k A -∉,1k A +∉,那么k 是A 的一个“孤立元”,给定{}1,2,3,4,5A =,则A 的所有子集中,只有一个“孤立元”的集合共有______个.【答案】13【解析】由题意可知,含有一个“孤立元”的集合有以下几种情形:①只有一个元素,即{}1,{}2,{}3,{}4,{}5,符合题意;②有2个元素,则有两个“孤立元”,不符合题意;③有3个元素时,有{}1,2,4,{}1,2,5,{}1,3,4,{}1,4,5,{}2,3,5,{}2,4,5,④有4个元素时,有{}1,2,3,5,{}1,3,4,5,综上,共13个.故答案为:1316.已知命题p :20100x x +≥⎧⎨-≤⎩,命题q :1-m ≤x ≤1+m ,m >0,若q 是p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