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主板维修资料常见故障维修没电到的原因技术类别:电脑发布时间:2009-9-13 人气指数:650电脑主板不加电故障检修纵横谈主板不加电的故障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某组供电负载出现对地短路导致主板或ATX电源进入保护状态;另一类是由于加电电路的元件损坏,以致正常的加电流程不能实现。
下面分别就这两种情况进行介绍。
一、负载短路导致的不加电1.负载短路的故障现象 + 现在,CPU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工作电流和功率越来越大,主板的供电电路的工作电流和功率随之增加,由于负载过大而造成元件短路的情况已很常见。
在元件短路引起的各种故障中,最常见现象为主板不能加电。
那么,短路故障的主板都有些什么现象呢?下面以主板上最容易出现短路的CPU供电、待机电压、工作电压三部分来进行介绍。
(1)CPU供电电路短路绝大多数CPU供电电路短路的主板,在短接电源开关的时候,都可以听到轻微“啪”的一声,此声音是由于为CPU供电的开关电源电路的电感线圈因负载过大而发出的。
当触发主板时,如果听到CPU供电部分传出这种异常的声响,且DEBUG卡的指示灯闪一下即灭,系统随之进入保护状态,基本上就可以认为是CPU供电部分存在短路现象。
此时,绝对不可以继续短接电源开关,否则会扩大短路范围,造成北桥的损坏。
发现有上述现象后,可以用指针万用表的二极管挡测量主板上为CPU供电的12V 或5V的对地阻值(由于现在的新款主板采用12V作为CPU的供电电源,所以下文都以12V为标准)o对于有12V 4PIN插头的主板,要测量4PIN插头上的12V对地阻值。
通常,只要该阻值小于100Q,就可判定 12V供电电路有短路现象。
(2)待机电压电路短路待机电压短路主板的最明显特征如下:只插入ATX电源插头并未短路电源开关时,用手触谈南桥或网卡等需要待机电压工作的元件,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发热,手在元件上面只可以停留一两秒钟,不然就会觉得烫手。
这种不正常的发热,是因为待机电压在主板未通电时就存在,如果待机电压短路,那么由于电路中的电阻很小,而电压不变,电流就会变得很大,所以就会感觉短路元件明显发热。
对于5V SB电压短路,可以通过测 ATX电源插座上的5V SB口(紫色)对地阻值来确定。
如果该阻值低于80Q,可判定 5V SB负载短路。
对于3.3V SB电压短路,可以通过测 PCI槽上的A面⑩脚对地阻值来确定,如果该阻值低于1009l,可判定3.3V SB电压负载短路。
对于其他的待机电压,如2.5V SB、1.8V SB、1.5V SB,则要先查找出相应的电压转换元件的输出脚,并测输出脚对地阻值来进行判断。
如果该值低于80n,可以视作为相应的待机电压短路o (3)工作电压电路短路.工作电压短路的范围比较广,常见的有 12V短路(此处的12V不等同于CPU供电端的12V,须区别对待),5V短路,3.3V短路,内存供电短路,显卡供电短路。
这些电压的负载短路,严重的会造成完全无反应;轻微的,在触发开关时DEBUG卡的指示灯一闪即灭,ATX电源进入保护状态。
对于 12V、5V、3.3V短路,可以通过测量ATX上的相应插孔对地电阻来判断,而对内存、显卡等供电短路,可以通过在路测量相关供电电路中的MOS管的G、D、s极之间的阻值来进行判断。
如果任意两极之间的阻值变得很小,那么很可能这只MOS管已经被击穿了。
也可以通过测量MOS 管的S极对地阻值,来判断该MOS管所输出的工作电压是否已经短路。
. 2.负载短路主板的故障检修了解了负载短路主板的故障现象后,就可以依据相应的现象来对短路主板进行针对性检查。
下面以比较有代表性的微星 865PE Ne02一V主板来对相应的故障进行说明。
(1)CPU供电电路短路故障的检修CPU供电电路是由若干相开关电源电路、控制IC、驱动IC、12V小插头组成。
若发现故障主板有CPU供电短路的特征后,应先测量12V小插头(见图1)中的12V电源对地是否短路,具体方法如下:将指针万用表置于二极管挡,然后将红表笔接主板上的螺丝孔或并口等I/o接口的金属部位,即主板上的逻辑地,然后将黑表笔接12V小插头的12V供电端。
正常的情况下,这个值应该在2009l-45011之间,如果低于1001-/,就可认定为12V供电有短路现象,则按以下步骤检修。
如果阻值大于10Q,则有可能是N相供电中的一相短路,一般都是这相的MOS 管短路。
如图2所示,相供电由上管(High Side)和下管(Low Side)组成,绝大部分情况都为上管短路。
测量上管的G、D、S三极之间任意两极阻值,如果有短路现象,则此管被击穿,更换相应的MOS管,一般情况下就可以解决问题。
但在工厂级的标准操作要求中,对于供电电路的短路,采用更换全部的MOS管和控制IC、驱动IC的方法。
因为故障MOS管在被完全击穿前,其电气性能是运渐下降的,在这个时候,其他几相的供电MOS管就会相应的增加负荷,以维持供电的正常,而这个负荷如果超出了MOS管的设计规格,则相应的MOS管也会电气性能不良。
当更换新的故障MOS管后,其他的几相电路还是会工作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使电压输出不正常,造成死机、蓝屏等疑难故障。
如果万用表的读数很小(在10Q以下) 的话,很可能是N相供电的上管已击穿。
这时,首先将所有的MOS管都从主板上拆除掉,然后冉测量12V的对地阻僵。
如查数值正常,则更换全部的供电MOS管。
如果测得的数值与原来相差无几,。
则拆除电源控制 IC及驱动IC,再进行测量,数值正常则将电源控制IC和驱动IC一并更换。
如果将 MOS管及电源控制IC和驱动IC拆除后,数值还是很低的话,则北桥损坏的可能性极大。
这个时候,要先对北桥上的贴片电容进行测量,如图3所示。
其原因是当上管被击穿后,已呈短路状态,12V电压经上管直接由电感线圈进入CPU,而CPU由于自身具有保护功能,所以CPU损坏的机率不大,但是由于北桥供电中有一路是CPU的Vcroe 供电。
因此,在12V短路的情况下,若继续短接主板的电源开关,会使12V电压由 CPU的Vcore电路直接进入北桥,北桥在 12V电压冲击下,很容易损坏,从而使故障扩大。
在有些情况下,查找到击穿的MOS管并进行更换后,测量12V对地阻值已jE常,但加电试机几秒钟乃至几分钟后,主板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
拔下ATX电源插头后进行测量,发现新换的MOS管又被击穿了,再换一个还是同样的情况,通电短时间后又被击穿,这种故障有三个原因: 1)供电电路中的保护电阻损坏。
如图4 所示,图中的几个标注为“2R2”和“000”的电阻,属于线路中的限流电阻,这类电阻一般采用电阻值比较小的贴片电阻,如4R7、 3R3、2R2、1R0、000。
如果发现有加电后短时间自动断电的现象,则要测量这几只电阻的阻值,看看其阻值是否变大,只要超出标称值,就要进行更换。
建议此项工作在更换损坏MOS管后未加电之前进行,以防重复更换MOS管,造成配件的浪费。
2)供电电路中的耦合电容损坏。
如图5所示,CPU供电电路中的ISEN信号和 BOOT信号之间的耦合电容C8损坏,也会引起加电短时问后自动断电,并击穿MOS 管。
这时可通过查询供电控制IC的 DATASHEET的方法,明确控制IC的ISEN 和BOOT信号具体脚位,然后查对应的耦合电容是否损坏或漏电。
具体方法是用万用表的二极管挡测量ISEN或BOOT信号脚的对地阻值,并与另外几相供电的ISEN信号脚和BOOT 信号脚的对地阻值进行对比,如果明显偏低,则先摘除相应的耦合电容,再进行测量,如果对地阻值比原测镀值明显增大,则说明耦合电容漏电。
在一般的线路中,此类耦合电容的容值均为0.1FtF,即标称为104的电容。
如果拆除耦合电容后,电路仍处于短路状态,则说明电源控制 IC损坏,需换用同型号或替代型号的IC。
提示:若屡损CPU供电的某相上管,应检查与此相供电对应的ISEN与BOOT信号之间的耦合电容是否正常o3)CPU的Vcore供电短路。
在计算机主板上,使用Vcore供电的有CPU、北桥、 Vcore供电的滤波电容、CPU座内的钽电容、南桥、电.源控制IC、电源驱动IC等。
对于Vcore是否短路的测量,可以通过测量 CPU插座内的贴片电容的对地阻值来确定。
实修时,可首先从外观:E观察Vcore供电的滤波电容是否有异样,如漏液、顶部鼓起等,如看到外观不良的滤波电容,一律进行更换。
排除Vcore的滤波电容故障后,如果 Vcore电压还是呈短路状态,则要将CPU 座内的钽电容取下来,查看Vcore电压是否仍旧短路。
CPU座内的钽电容如图6所示。
如果摘掉了钽电容后,Vcore供电仍是短路状态,则要先考虑是否是电源控制IC 或驱动IC损坏,一般采用替换法来进行判定。
对于南、北桥的好坏判定,多采用替换法来确定。
由于配件来源、检修成本(南、北桥的价格很高)以及BGA工艺要求,当排除 Vcore滤波电容、CPU座内的钽电容以及电源控制和驱动IC无故障后,如果Vcore仍』——处于短路状态,也就没有检修的必要了。
(2)待机电压短路的检修对于5V SB电压短路的检修.可首先在ATX插头上测餐5V SB插头(即ATX插头上的紫色线位蹙)对地阻值,如图7所示。
检修5V SB短路故障,首先考虑I/O,因为I/0是整个主板上使用频率最高元件之~,很多输入/输出的工作都要由I/O来负责。
如果5V SB短路,首先要将I/o拆下,然后再进行测量。
如果I/O拆下后,5V SB仍是短路状态,则95%的可能为南桥损坏,另5%的可能为5V SB的电容漏电或PCB短路。
对于3.3V SB电压是否短路的测量,如图8所示,先在PCI槽的A 面⑩脚找到其测量点.然后测量该点对地阻值,以判断 PCI的A面⑩脚是否对地短路。
在3.3V SB短路故障中,南桥可占到 65%;网卡芯片由于需要3.3V SB电压进行远程开机操作,所以也存在20%的故障率。
另外,I/O电路也会占到10%的故障率,剩余5%的故障则是系3.3V SB电压漏电或 PCB短路所致。
对于短路故障的排除,也是采用逐个拆除并立即对相应测试点测量的方法,来确定故障元件。
一般来说,应本着网卡、I/O、南桥的顺序来进行拆换。
虽然南桥的损坏率较高,但因其价格很高,且更换工艺较复杂,所以放在最后进行拆换。
另’外,插上ATX电源后,可用手触摸网卡、I/O、南桥的元件的表面,根据温升情况进行判断。
由于短路电流大,故障元件发热快,所以触摸时要小心,以防被烫伤。
2.5V SB、1.8V SB、1.5V SB等各路待机电压的短路则比较好确定,基本上都是南桥短路,因为别的元件根本用不到这几组电压。
(3)工作电压短路的检修在ATX电源插头输出的电压中,易发短路的有+12V、+5V、+3.3V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