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大兴地种养殖发展公司生态种养殖项目投资报告目录一、总论二、项目基本情况三、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五、投资预算六、效益分析七、资金筹措八、风险分析一、 总论1.1、 项目定义本项目紧扣中央和地方扶贫攻坚和促进养生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打破传统常规单一产业发展瓶颈,按照逆向思维的原则,整合第一二三产业资源,以云南白药集团和云南金龄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为销售终端和群体,真正实现按需生产、以销定产,为云南白药集团生产高品质的中药材原料,为省内外高端消费群体生产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绿色农产品,进一步拓展云南边疆民族民宿生态旅游。
本生态循环种养殖采用综合利用生态链式种养殖模式,项目以中药材和牛羊种养殖消耗、处理动物粪便等废物为循环基础,是以牛羊等动物粪便为中药材肥料的绿色、环保、安全的现代化、规模化生态种养殖项目。
生态链式种养殖循环示意图1.2、计划总体目标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大兴地镇和上江镇发展生态循环种养殖项目,计划总牛羊家 畜农 经作 济 物作物农作物粪便家畜家禽中药材 畜 禽 类农家肥圈舍垫草杂草、枝叶动物食材排泄物生物肥生物处理有机肥投资2275万元,项目建设内容:1.2.1、种植部分约300亩,一期种植周期约3年时间,项目完成形成天麻种植面积150亩,年产量150吨;重楼种植面积150亩,年产量15吨。
1.2.2、养殖部分一期为2年,先鼓励扶持100户农民养殖优质牛羊,一期项目完成生产达到设计规模,将形成年出栏100头优质肉牛(约20吨净肉);年出栏1000头优质肉羊(约25吨净肉)。
后期辐射带动900户农民发展生态养殖。
1.2.3、生态民宿旅游项目(待定)。
二、项目基本情况2.1、项目背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问题是目前中国消费者的最大不安,种养殖和食品加工的安全是国人的一块心病,食品安全在政治层面上已摆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是我国各级政府当前亟待解决和加大监管力度的重要工作。
中国已经快速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问题备受高层和国民的广泛关注,而中国人的健康问题首要的就是食源性和医源性的产品品质下降,人们在“吃”的问题上不但得不到全面均衡的食物营养,在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方面也是因为原材料的大量人工快速种植而使药效下降,还因为吃了过多的农药兽药和激素超标的食材和药材而导致各种疾病缠身、小病治成怪病......。
随着人们对环境、生态等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深入,人们特别是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开始寻求更为安全、有效、无残留、无污染的农副产品,开始寻找他们小时候天然绿色食品的味道,老年群体对高端农副产品的渴望和需求特别旺盛强烈。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像云南白药集团这样的老牌国有企业,也因为核心原料品质难以保证,最终生产的中成药药效不如从前、生产成本增加,市场前景一片茫然......。
对此种种问题和需求,传统种养殖业如何提高品质,减少农药、兽药和激素残留是当前种养殖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面对巨大的消费群体和市场,怒江大兴地种养殖发展公司将按照中央打好脱贫攻坚战和精准扶贫的要求和指导精神,主动对接云南白药集团和云南金龄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整合和发挥各自资源和优势,计划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大兴地镇和上江镇适宜村组发展种养殖业和生态民宿旅游项目,一方面解决市场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带动当地农民脱贫增收。
2.2、项目选址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大兴地镇和上江镇适宜村组2.3、区位条件2.3.1、地理位置:大兴地镇位于泸水市中部的怒江两岸,东经98°51′至99°21′,北纬26°00′至 26°13′之间,东西横距最宽 30 千米,南北纵距最长 24 千米,总面积455 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0%,坝区占总面积的10%。
东接大理州云龙县,南连六库镇,东南、西南分别与老窝乡、鲁掌镇相连,西与缅甸接界,北与称杆乡毗邻。
上江镇地处东经98°45′00″- 98°53′21″,北纬25°47′40″- 25°33′16″。
依傍于高黎贡山,东与大理州云龙县民建乡、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和汶上乡隔江相望,南与隆阳区芒宽乡相邻,是进入我州境内的南大门,北接泸水市六库镇。
2.3.2、交通条件:大兴地镇国防干线瓦贡公路沿怒江自南向北贯穿全乡,乡党政机关驻地灯笼坝,它位于怒江两岸的听命河冲积扇上,距州府六库 23 千米,228省道瓦碧公路沿怒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瓦贡公路横穿而过,交通比较方便。
上江镇距州府和县城六库 24 公里,由于“金六”二级油路的修建把我上江镇从一个死胡同瞬间转变为一个进入怒江的重要喉舌和主要交通要道,此举意味着全镇的经济社会和旅游事业发展前景看好。
2.3.3自然状况:大兴地镇全境地处西横断山脉纵谷区,以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为主体,形成了山高、坡徒、谷深的高山峡谷地貌,地势两头高中间低,崇山峻岭、低热河谷相互交错,立体气候和植被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
全乡最高海拔 3967 米,最低海拔 890 米(镇政府驻地灯笼坝),年平均温度 21℃,由于立体气候突出,在同一平面上气温南北差异小,垂直差异大,同一山脉可出现寒、温、热三种气候,“一江、两山、三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显著,形成了峡谷特有的立体农业。
大兴地镇共有7个村委会,75个自然村,136个村民小组,人口达4737户16452人,其中,农业人口4293户15598人,非农业人口444户854人,大部分群众居住在海拔1000米——2300米的半山腰上,村落相对分散。
主体民族是傈僳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3%,其它民族占7%。
2010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收入为5721万元,同比增长751万元,增长率为15.12%;农民人均收入为2208元。
上江镇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境内最高海拔为 3780 米,最低海拔为 738 米,年平均气温 21℃,年降雨量 1100 - 1200 mm,呈西高东低地势,全年无霜且光照条件好,是典型的亚热带河谷地带,适宜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是全县乃至全州的主要产粮区,享有“渔米之乡”美誉。
因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原始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姿的人文景观、民风民俗而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
全镇国土面积为 347.8 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74个自然村,148个村民小组。
24624 人(其中:农业人口23369 人)。
主要居住着傈僳、傣、汉、怒、苗、白族等1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7.6%,其中傈僳族占总人口的71%,是一个集坝区、半山区、山区为一体的少数民族农业乡。
2010年末,总户数为7781户,总人口29317人(农业户数为7199户,农业人口为25714人);2010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9940.9,比上年同期增1435.73万元,增长16.9%;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3070元。
2.4、项目面积和体量示范试验基地依据种、养规模进行设计,种养殖核心示范基地占地面积约300亩,带动农户辐射种养殖面积1500亩;以发展有机种养生态观光为主题的生态种养殖基地和生态民族民宿旅游项目。
三、中药材种植和牛羊养殖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3.1、技术可行性中药材和牛羊种养殖技术在怒江州泸水市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已相对成熟,目前,怒江州在中药材和牛羊生态链式种养殖都取得了较好的经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比较明显。
3.2、项目的成熟性和可靠性怒江州用于生态种养殖的中药材和牛羊品种主要是多年培育提纯复壮的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
在生物学上,我们选择中药材和牛羊种养殖,这是源于怒江州泸水市特有的立体气候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及牛羊等畜禽养殖的生态循环利用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一是优良品种繁殖快生产效率高;二是牛羊食性杂而食材充足;三是利用牛羊等禽畜粪提供中药材种植的有机和生物肥料,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杂草和中药材鲜活枝叶也是牛羊最好的食药兼用的生态饲料,二者优势互补、生态循环利用,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而且化废为宝、变害为利,具有较深远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实施方案4.1、开发计划根据项目区域特点,结合生态种、养循环、环境改造、食品生产安全的要求和实际需要,该项目种养殖达成设计规模确定为三年;天麻种植一年时间完成,牛羊养殖二年完成,重楼种植三年完成,三年内达成市场所需要的基本要求。
4.2、生态种养殖和民宿旅游建设规模和布局本项目将依托项目区适宜发展生态循环种养殖的自然条件和喂养牛羊畜禽的饲料资源优势,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原则,采取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管理手段,逐步形成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和牛羊等畜禽种养殖为一体的生产模式。
在怒江州泸水市大兴地镇发展以中药材和牛羊为主的种养殖核心示范基地300亩,带动农户辐射种养殖面积1500亩。
依托种养殖核心示范基地,以大兴地镇为主发展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和牛羊等畜禽种养殖为一体的生产基地向上江镇旅游环线拓展,以第一产业推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以第三产业的消费拉动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
上江镇境内有著名的二战粟柴坝抗日纪念碑,蛮英村灰坡山抗日战争遗址、旧乃山千年古树,丙奉村邦弯大水库,蛮口河天然温泉,蛮邦罕见的佛教、道教二合一的思尹寺庙,享誉京城、享誉世界的付坝村百花岭农民的无伴奏四声部合唱,新建村远扬国内外的民族民间文化“摆时”等开展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公司将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宿旅游项目。
4.3、销售方案以怒江大兴地种养殖发展公司为依托创建独立营运的生态种养殖产品和旅游产品营销体系,成立生态种养殖和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项目生产和销售平台。
怒江大兴地种养殖发展公司依托云南金龄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和云南白药集团,立足于三维销售网络的建设和商业品牌的打造,通过建立完善的全程种养殖技术指导、严格生产合格产品、分选加工、储藏保鲜、包装设施和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采取农产品生产基地、民宿旅游与大型国企及消费者专线对接的商业模式,构建针对性强而且富有安全保障个性化定制的标准化生产销售的高端会员制消费者服务平台。
五、投资预算5.1、种养项目投资估算5.1.1、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项目经费估算:5.1.1.1、天麻种植投资成本:种植1亩天麻(林下种植实际按500平方米/亩计算)所需的天麻种、蜜环菌种60000元,鲜木棒约5000元(林下种植可就地取材不计入直接成本),人工费(按普通农民每人管理10亩计算,人均工资3000元/月;管理技术人员每人指导50亩,人均工资5000元/月)5000元/亩,其它肥料农药费用约5000元,共需投资约7万元/亩。
5.1.1.2、重楼种植投资成本:种植1亩重楼(林下种植实际按500平方米/亩计算)按株行距20x30cm种植,每亩种植大约8000苗需投资种苗款40000元(三年生苗5元/苗),人工费(按普通农民每人管理10亩计算,人均工资3000元/月;管理技术人员每人指导50亩,人均工资5000元/月)5000元/亩.年,其它肥料农药费用约5000元/亩.年,共需投资约7万元/亩,生长周期为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