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鉴赏方法
⑴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 终结三个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 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 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 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 对本段小结。
⑵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分析 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有的文 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结构大致一致的句 子反复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其次要抓文体。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叙事散文往往按 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安 排层次;抒情散文(叙事、写景)既可按上述方 式安排,又可按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安排,还可按 观察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说理散文则多是按材 料的性质安排,或层进,或并列,或总分,或对 照,或综合。
2.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 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词语在文章中 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 表达意思。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 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 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特别是散文,她承载了 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的组成成分——词语 就必然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 常含蓄的隐含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 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 力挖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 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 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就既简单 而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 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 净暄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 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 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 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 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 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 黛青色与她那披夏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 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弥散如火的晚 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散文的结尾往往是卒章显志。 我以为蚕已经死去,结过茧子的蚕因为了自造的坟墓 将自己埋葬了。可不,几天后,蚕破茧而出,它们已化着 了一只只蚕蛾……不久,蚕茧上就有了蚕蛾排出的无数密 密麻麻如芝麻粒大小的卵。次年的春天,这些卵再变成幼 蚕,它们便又开始了生命的下一个轮回。 我以为蚕已归去,原来,它们又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 延续着生命,以舞者的身姿绘出生命的轨迹,给不断生命 的人制造着身上的华衣。 蚕啊!那些终生欢快地舞蹈着的蚕仅仅只是为了给自 己结一个遮蔽风雨的茧子么!
二、整体阅读 把握主旨
把握文章主旨首先要着眼 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 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 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 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 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 可以从三个方面突破。
1.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 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 道具),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 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当 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 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 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 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 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 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 明确文章主旨。
联系全文,文章结尾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赞美了蚕的结茧并不是 它们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是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 延续生命;而那些像蚕一样的父老乡亲在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时实 际上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优秀品质会不断传续,人类 发展的历史也会因此而不断延伸。
有时候,文章的关键语句不在开 头,也不在结尾,这就需要我们仔细 寻找了。关键语句指在文中起重要作 用的句子,它在文中或总起,或概括, 或警策,或衔接,或揭示主旨,直接 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 内容。
请说明“诗的长江,地理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 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因为传统中,长江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所 以当“我”置身长江后,长江所负载的各种意义(地理的、 文学的、民族文化的)都唤起了“我”的文化认同感。
(二)描写(细描与白描)。描写是对人 物、事件、环境、景物及其形态、特征所 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有很多种类, 按用语的繁简可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是 浓墨重彩的铺陈、烘托事物,使形象鲜明 突出,生动传神。白描,与细描相反,是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简洁质朴的文 字勾勒事物,以形传神。描写能把事物具 体生动、鲜明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 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 如临其境的感觉。
(四)人称运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便于作者 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 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叙述的优点是,缩 短作者和读者,或者“我”与被叙述者之间的距离, 有如促膝谈心,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从而 增加作品的感染力。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是,所叙述 的人物和事件可以不受特定的时空的限制,叙述者如 冷眼旁观,反映的生活面极为宽广。叙述方法各有长 短,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文章常常交叉采用两种不 同的叙述人称。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 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 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 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 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三)烘托(衬托)。烘托与衬托本来 是有差别的,但这个差别不要求中学生 分清,烘托是不正面刻画主要对象,而 通过描写主要对象周围的环境、人物来 加以映衬,以突出主要对象。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 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 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 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 【点拨】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 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 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自然 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 是烘托法。烘托法也是描写技法,好处的第 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 一点——如临其景——从描写的固有好处说, 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 第二点则是扣住主题说。 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 云里。 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 【答案】(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衬托) 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的手法。(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 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 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 黄河的气势与主命力。
这里用“舞蹈”这样一个美丽的词 语显然不仅仅是用来表现蚕吃桑叶和做 茧时身体的扭动,而是赋予了作者的情 感,指蚕为了实现生命的意义而奋斗终 生的欢快劳动,而标题和结尾处的“舞 蹈”更是升华为精神意义的“舞蹈”, 体现了蚕实现生命意义的精神,描绘了 蚕在生命历程中奋斗的形象。
3.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 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 其重要。 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甚至有的文章开头就 是“文眼”。
乡村的风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 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 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 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 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 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 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散文鉴赏
一、切实把握散文特点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 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 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那么我们怎 样把握散文特点,鉴赏散文呢?散文最根本的 特点—— 形散神聚。具体来说: 1、时间跨度大 3、事件牵涉多 5、勾连全文巧 2、空间转换广 4、表达方式活
三、熟悉写作手法知识
写作手法多指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人物、环境、 景物场面、细节、白描等)、抒情、议 论、说明。 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衬托 (正衬)、反衬、铺垫(伏笔)、渲染、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另 外,谋篇布局方面的线索、过渡、照应、 详略等也属于写作方法。
我没有见到蚕是怎样吃掉一片片桑叶的……女儿告诉 我蚕是这样吃的,她仰起自己的头在空中划了个半弧,然 后到胸前,并如此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果然如 此。蚕……依附在桑叶的边缘,头就如了女儿示范的动作 在桑叶上不停地划弧,随即桑叶上半圆形的缺口就不停地 扩大。任你提起桑叶,蚕也不会掉下来,也不停止它的动 作,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专事它的桑叶。……蚕永远相似 的动作就像是跳着一曲美妙的华尔兹。静静的空气里沙沙 沙地咬噬桑叶的声音是它们的舞曲。它们一边啃桑叶一边 用自己发出的声响为自己的舞蹈伴奏。 一个多月过去,蚕要老了。……它们爬上盒子光滑的 两个相邻的盒壁上左右地摆动,至晚间,瞧见有了明晃晃 的丝线紧紧地附在盒的两壁上,而蚕的头就在丝线之间上 下左右地摆动,身子也跟着不停地摆动,一个透明的网已 经把蚕自己网在其间,此时的蚕又像一个娴熟的舞蹈者认 真地跳一曲探戈。
散文的各种表现手法及其功能
(一)象征手法。象征是一种暗示,作 者在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形象之中隐蔽地去 描绘另一种形象,使读者从中体会到所要 表现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真正意图。运 用象征手法,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 理,给人以启迪。
我自己也曾经有过那样感情泛滥的经历,那 年,在重庆乘船渡三峡去宜昌。汽笛鸣起,船起 【点拨】“长江”“黄河”被称为母亲河,是中 碇开航了。船速渐紧,但见山城倒驰,青山后移, 华民族的象征,这是长江固有的象征意义,联系 江风呼啸中,历史山川,浮沉眼底。一时,诗的 后面文字,“我是长江,我是中国,……回溯了 长江,地理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 本源”等语,更能明白作者将长江视为中华民族 都在血脉中汇流。那样一种浑浊浩圆的情感,将 象征的意图,及其文化认同感;再结合“长江” 我淹没。我伏在船栏上,久久哽咽,不能自已。 的修饰语“诗”“地理教科书”“民族文化”等 那一刻,我是长江,我是中国,我是那鲑鱼,跃 弄清“长江”所负载的各种意义,题目就不难作 万里河海关山,回溯了本源。(《溯源》) 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