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绿色建筑实施效果后评估与调研-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
绿色建筑实施效果后评估与调研-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
2008-2014.6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逐年发展状况
2008-2014.6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面积逐年发展状况
3
数据分析----各星级比例
公建类各星级的组成比例为: (1)一星级267项,占33.3%,面积2610.3万m2; (2)二星级314项,占39.2%,面积1992.6万m2; (3)三星级221项,占27.6%,面积1204.1万m2;
公建类
居建类
2008-2014.6绿建评价标识项目星级分布图
4
数据分析----各气候区
从各气候区来看: 夏热冬冷地区为802项,占45.6%; 夏热冬暖地区项目为276项,占15.7%; 寒冷地区项目为579项,占32.9%;严寒地区项目为88项,占 5.0%; 温和地区项目为15项,占0.9%.
• • • •
居建类各星级的组成比例为: 一星级339项,占36.0%,面积5648.1万m2; 二星级457项,占48.5%,面积6239.4万m2; 三星级146项,占15.5%,面积1632.8万m2
★★★
★
★★★ 15.5%
★ 36.0% ★★ 48.5%
27.6% 33.3% ★★ 39.2%
医院 改建 其他 5.6% 办公 场馆 12.6% 商店 15.8% 酒店 8.4% 43.8%
学校 6.7%
3.2% 3.9%
2008-2014.6公共类绿建评价标识项目详类
6
现除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都有获得标识的绿色建筑; 江苏、广东、山东、上海等四个沿海地区的数量超过100个,遥遥领先,占总数的47%; 标识项目数量在30-100个的地区占38.7%; 标识项目数量在10-30个的地区占32.3%; 标识项目数量不足10个的地区占比16.0%。
夏热冬暖 15.7% 严寒 5.0% 寒冷 32.9%
夏热冬冷 45.6% 温和 0.9%
居住建筑方面,夏热冬冷地区与寒冷地区绿建数量占比较大,均超过 总量的1/3;
公共建筑方面,夏热冬冷地区绿建数量超过总量的一半,寒冷地区绿 建数量占总量的1/4,而夏热冬暖地区各比15%左右,严寒地区和温 和地区项目仍然较少。
绿色建筑“效果”内涵:
绿色建筑“效果”内涵主要包括:
绿色建筑运行过程的技术经济性; 建筑室内外环境质量; 资源能源节约效益;
用户满意度
绿色建筑“效果”内涵:
良好的“绿色建筑效果”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绿色建筑技术方案经济合理,运行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绿色建筑技术的选择应首先做 到经济合理、因地制宜,选用的技术应按照设计参数切实落实到建筑中,并采取正确科学的 运行管理方式,保证选用的技术确实实现预计的节能、环保或其他效果。 (2)设备、系统运行稳定,性能发挥良好,切实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良好的绿色建筑在投 入使用前应对各用能系统、用水系统进行调试,保证设备和系统按照既定参数运行。 (3)室内外环境良好,不产生环境污染或控制污染物产出量。健康环保,充分降低对环境 的污染,不对环境产生很大的负担。功能划分合理、空间利用高效、室内外环境优越,建筑 不产生噪声、废气等污染,污废水的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4)建筑细节设计完备,落实到位,提供令使用者感到满意的使用空间。室内的温度、湿 度和风速等参数应能满足人体热舒适的要求,室内新风量及自然通风效果应能满足良好室内 空气品质的要求。建筑无障碍设计完备,室内照度合理,隔墙具有良好的隔声效果,满足居 住或者工作等需求,绿色建筑环境应使大多数建筑使用者感到满意。
9. 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10.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
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连片推广的阶段,做好绿色建 筑效果后评估工作,可以保证绿色建筑的实施质量,确保绿色建筑充 分发挥其先进性和优越性。 本课题通过对全国各地区具有代表的绿色建筑进行全面系统的后评 估,评估现有绿色建筑各项绿色技术实施和运行情况,从技术、经
绿建效果内涵 采用率 落实率 能耗情况 增量成本 满意度 建议及展望
广州白云万达广场(B区)
Page 9
课题来源
住建部《我国绿色建筑效果后评估与调研》课题
课题参与单位
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牵头单位)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3.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
4.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
严寒 夏热冬暖 16.5% 4.6% 寒冷 38.1% 夏热冬冷 40.1% 夏热冬冷 51.7% 温和 0.7%
居住建筑
夏热冬暖 15.2%
严寒 5.4% 寒冷
公共建筑
26.7%
温和 1.0%
5
数据分析----公建各类型比例
公共类建筑项目为802项,从建筑类型上看,办公、商店、酒店、场馆、学校、医院等建筑以及改 建项目各占43.8%、15.8%、8.4%、12.6%、6.7%、3.2%、3.9%。办公建筑仍然是最大占比,将 近一半。
济、人员感受、节约效益等多个方面分析了调研样本的“绿色”效
果。 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绿色建筑总体发展良好,但是一些细节方面依然有
待提高。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在优化设计、规范修编、审批制度、管理
流程、物业运行以及政策制定等方面应多加注意,充分总结优秀案例 的经验、避免失败案例的不足,全方位的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2008-2014.6各省市绿建评价标识项目数量统计
7
从各星级的比例上看,江苏、上海、浙江、湖北、北京的绿色建筑各星级比例较为均匀。 山东、河北二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较高。 天津三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较高 广东一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较高
2008-2014.6年主要地区绿建评价标识项目的星级构成
12
5. 清华大学 6. 中国绿建委 7. 天津生态城绿建院
11.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质量分会 12.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13.方兴地产(中国)有限公司 14.内蒙古规划院 15.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院 16.广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17.建研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8.重庆大学
8.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实施效果
后评估与调研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李丛笑1 1 Nhomakorabea2
2
几年来,我国的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始终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截止到2014年06月30日,全国共评出1760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19579.4万平米。 其中,设计标识项目1640项,占总数的93.2%,建筑面积为18186.4万平米;运行标识项目120项,占总数的 6.8%,建筑面积为1393.0万平米。 2014年上半年绿建标识数量(314个)、面积(3308.7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