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关联,认同创新的价值。
○在感受中国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理性看待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自觉提高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感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氛围,自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具体的创新行为、创新现象分析创新的价值。
O能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创新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3.知识目标
○了解创新的内涵,知道生活处处有创新。
○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改革联系密切。
○了解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性和举措
○知道人人皆可创新,人人皆能创新。
○知道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知道如何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二)设计依据
1.学情依据
青少年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焦点。
互联网的迅猛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科技的日新月异,让社会发展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人工能普及化,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认知;“双创”时代的来临,给予每一个人创新、创业的能;民族复兴路上的重大创新成就,点燃中华儿女的创造热情。
处于这个时代的青少年生,既是创新时代的成果享受者,也是创新时代的重要主体。
他们是各种创新成果的受益者,他们更渴望能够参与时代的创新浪潮。
青少年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已有的创新体验为其参与本课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其神经元和前额叶皮层的快速发育,为其思维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油,常有创造的冲动。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积累了许多创新活动的经验,形成了对创新的感性认识。
囿于对创新的浅层次理解,青少年学生往往局限于从科技发明的角度理解创新而较少从文化、制度等角度理解创新,可能会认为创新只是个体的行为,而没有认识到创新对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有的学生会认为创新只是发明家、科技工作者的专利,而意识不到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品格和可能;他们在渴望创新的同时,可能会在创新与法律、伦理的关系问题上产生疑惑。
因此,需要帮助他们形成对创新的全面、理性的认识。
就知识储备而言,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对人类发展史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了一定认识;通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法
律常识;通过本册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了基本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应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辩证地看待中国发展,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基因,从而建立文化自信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本课设计了“创新改变生活”和“创新永无止境”两框内容,从为什么要创新”和“如何创新”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对于正处于改革开放攻坚阶段的中国而言,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所在,不仅是大国竞争的压力所指,更是民族复兴路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所需。
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在逐步形成国家观、世界观,需要引导他们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待当下中国的发展,从而培养民族担当意识,树立远大理想。
2.内容依据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内容是:“初步了解物权的概念,加深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
本课依据的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内容解析
本课由引言和两框内容组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引言第一段阐述了创新对于人类
发展的重要性。
人类要生存发展,必然进行创新,创新不仅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更带来了希望。
引言第二段从人类文明发展视角阐述创新不仅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是引领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因而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中需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强国。
引言第三段接着提出“人人皆能创新”,突出人是创新的主体,每个人都可以有创新。
引言三段文字从宏观到微观,从人类到国家到个人,明确地表达出创新的重要价值。
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下设两目,分别是第一目“感受创新”、第二目“创新引擎”。
本框主要论述“如何理解创新”和“为什么要重视创新”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感知创新到理解创新,把握创新的内涵,理解创新的引擎作用。
创新不仅是人类进步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第一目侧重对创新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创新处处皆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可以有创新,理解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体验创新所带来的积极情绪情感,指明创新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第二目侧重对创新的理性分析,阐述创新对人类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下设两目,分别是第一目“创新强国”、第二目“万众创新”。
本框主要阐述“怎么做”的问题,展现我国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指出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国家、社会、企业、个人都应该激发创新活力,为建设创新强国而努力。
第一目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基础教育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各种创新平台,并给予制度保障。
第二目阐述在“双创”时代,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个人要发扬创新精神,企业和个人都应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