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史习题答案

金融史习题答案

金融史习题答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典质:典质是产生于南北朝的专门经营放款的金融机构。

典质由寺庙经营,办理抵押放款和质押放款。

2、称提之术:宋朝政府对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叫称提之术。

3、钱庄:明代,由于金、银、钱、纸币兑换的需要,于是便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钱币兑换的人,以此为业,开起钱铺来,这就是最早的钱庄。

到了明末,钱庄已成为重要的信用机关,不仅从事金、银、钱、纸币间的兑换,还办理放款、存款和汇兑。

4、票号:票号是清代重要的信用机构,初始以汇兑为主。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10分)
1、贝币的计算单位是朋,每朋10贝。

(√)
2、环钱是铜钱的原型。

(√)
3、布币起源于手工业区,布含有布匹的意思。

(×)
4、秦始皇统一货币后,铜钱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铜钱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

(√)
5、“文”和“贯”是我国古代铜钱的两个重要单位,1枚铜钱称1文,100文为1贯。

(×)
6、我国最早的纸币产生于宋真宗年的四川,名曰“交子”。

(√)
7、泉府是周朝时的政府财政金融机构,泉府的赊贷是中国最早的政府信用。

(√)
8、在钱庄出现之前,唐朝经营货币兑换业务的是金银铺。

(√)
9、唐朝在一些商店、药店中,有一种接近于专门办理存款业务的机构,就是寄附铺,还有柜坊。

这是最早的存款机构。

(√)
10、清代的票号是以经营汇兑为主的信用机构,为山西人首创。

(√)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刀币( B )
A、起源于农耕地区,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
B、起源于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地区,由实用的刀演化而来
C、起源于渔猎地区和农耕地区,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
2、环钱( A )
A、大概是由纺轮演化而来,圆形、中心有孔
B、是由布币演化而来的
C、是由刀币演化而来的
3、“爰金”( A )
A、是楚国的货币
B、是赵国的货币
C、是齐国的货币
4、半两钱( A )
A、是秦始皇统一货币后发行的铜钱
B、是秦始皇统一货币前发行的铜钱
C、是春秋战国时各国普遍流行的铜钱
5、汉武帝改革币制,铸造( A )
A、五铢钱
B、三铢钱
C、八铢钱
6、南北朝时典质( A )
A、由寺庙经营
B、由政府经营
C、由民间经营
7、唐高祖币制改革是( A )
A、废除五铢钱,铸通宝钱
B、废除三铢钱,铸通宝钱
C、废除五铢钱,铸三铢钱
8、唐朝办理抵押放款的机构是( B )
A、典质
B、质库
C、当铺
9、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业务的称之为( A)
A、钱庄
B、票号
C、当铺
10、专门从事货币汇兑业务的称之为( B )
A、钱庄
B、票号
C、当铺
四、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明朝币制改革,推行大明宝钞的措施有 ( ABDE )
A、停止铸钱,严禁铜钱流通
B、禁用金银
C、金银与纸币可同时流通,按比例兑换
D、实行户口食盐法
E、增税和增加新税一律用钞交纳
2、唐朝时开设质库的主要是( ABC )
A、商人
B、官吏
C、贵族
D、政府
E、将军
3、春秋战国时代货币的特点是( ABC )
A、货币单位已分成等级
B、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
C、多种货币同时并存
D、由政府统一铸造
E、多种货币并存,一种货币流通为主
4、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前的铜铸币主要有(ABCD )
A、布币
B、刀币
C、环钱
D、蚁鼻钱
E、半两钱
5、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采取的措施是( AB )
A、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
B、统一使用中央政府铸造的五铢钱,其他不许使用
C、中央政府和各郡国政府都可以铸造五铢钱,禁止民间铸造
D、流通以五铢钱为主,其他制钱也可以小范围流通
E、流通以三铢钱为主,其他制钱也可以小范围流通
6、信用产生的条件是(AB )
A、有了私有财产
B、社会出现两极分化
C、货币产生
D、国家产生
E、公共产品出现
7、宋代的国家信用主要体现在王安石制定的( AB )
A、市易法
B、青苗法
C、称提之术
D、一条鞭法
E、制钱制度
8、汇兑产生的原因是( ABCD )
A、商业发展之需
B、铜钱携带不便
C、钱币缺乏
D、有的地方禁止钱币出境
E、汇兑可以谋利
9、典当业俗称当铺,下列可称为当铺的有(ABC )
A、南北朝的典质
B、唐朝的质库
C、宋朝的解质
D、明代的钱庄
E、清代的票号
10、纸币产生的原因是(ABCD )
A、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的货币,铜铁钱都因区域限制而不敷应用,阻碍地区间的商品交易
B、商业发达要求有轻便的货币,铜铁钱都因笨重不便,阻碍地区间的商品交易
C、造纸业的发达,为纸币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D、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E、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需要
五、简答(每题7分,共28分)
1、我国古代货币形成的条件。

答:商品交换中产生的,它的出现是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前提的。

(1)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2)商品交换的发展,促使古代货币的产生。

2、信用产生的条件。

答:(1)有了私有财产;(2)社会出现两极分化,贫穷的氏族因某种需要,向富裕的氏族借贷,信用就发生了。

3、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

答:(1)货币的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

(2)统一有利于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3)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

(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4、明朝纸币制度的特点。

答:(1)朝在统治中国的200多年时间里,只发行过一种钞票,即大明宝钞,币面只印洪武年号,最大面额为1贯,即使后来的通货膨胀,也没有发行过大钞。

(2)明宝钞不设发行准备,又不分界发行,而是长期流通过,于是,行用不久,就开始膨胀贬值。

六、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元朝的纸币管理制度。

答:元朝初年,政府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并由政府在法律方面作出规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

关于发行方面的规定:
(1)交钞、宝钞为法偿货币,严禁金、银、铜钱的流通和使用。

(2)设立发行准备金。

(3)中统钞、至元钞均分为不同面额、两种钞票并用。

(4)百姓随时可以用旧钞换新钞,用破钞换好钞,并收取一定手续费;有阻碍和刁难者,定罪。

关于流通方面的规定有:
(1)交钞、宝钞不限年月,通行流转。

(2)各地设立平准行用库,负责买卖金银,平准钞法,维持钞值。

(3)严禁私自买卖金银,违者治罪,告发者赏。

(4)严禁伪造交钞宝钞,伪造者死,告发者重赏。

2评价汉武帝的币制改革.
答:1. 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铸造五铢钱,每枚重5铢,钱面铸“五铢”二字,周边有轮廓。

公元前113年(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采取两条措施: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此前郡国所铸之钱一律销毁,并将铜材运交上林三官;二是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

2.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中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

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

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

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
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