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论文2010 级畜牧兽医专业题目:浅析成年母牛的饲养管理学号:2010040114学生姓名:段亚亚指导教师:何建文班级:10牧医3班二0一二年四月十六日浅析成年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段亚亚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随着奶牛集约化管理程度的提高,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
外部条件的好坏和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
我们传统的饲养管理中的饲料利用都是将精粗饲料分别配制与单品种饲喂,存在着高产奶牛的干物质进食不足,导致产奶量降低,特别是产后一段发生代谢病和前胃疾病增多;其次由于牛的“偏食性”和人的“偏爱性”造成精料或粗料进食过多或精粗饲料比例不协调,导致养分摄入量不平衡带来的营养代谢病增加,同时造成饲料浪费,所以我们要以此为鉴,要结合传统工艺长处弥补传统工艺不足,要以奶牛的养分需要量与进食量为依据,参照牛群体重、产奶量、乳脂率以及各种饲料的化学成分、营养含量、干物质量的比例计算出每日每头牛的需要量。
关键词: 奶牛成年母牛饲养管理、育成母牛的饲养要以粗饲料为主,适当补充精料注意粗饲料质量,营养价值低的秸秆不应超过粗饲料总量的30%。
初孕母牛要注意蛋白质、能量的供给,防止营养不足,过瘦则营养不足,易引起难产。
日粮营养也不能过高,应以优质饲料为主,精饲料日喂量2—3㎏。
在分娩前2-3个月,由于胎儿迅速增大,同时乳腺快速发展,准备泌乳,需要加强营养一、成年乳牛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一)分群分群的原则:根据产奶量:高产群、中产群、低产群分群的意义: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二)日粮组成力求多样化和适口性强(三)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保证日粮全价。
饲喂草食动物的原则是以青粗饲料为基础,营养物质不足部分用精料和饲料添加剂进行补充。
原则的实质乃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
不同体重母牛的粗料日喂量(风干物质计,单位:kg)精料的喂量根据乳牛的营养需要而定,一般是每产2.5-3㎏乳给1kg精料。
如果青粗饲料品质优良时,可减少精料喂量。
奶牛日粮应具有轻泻作用:在以禾本科干草及秸秆为主的日粮中,应适当多用一些麸皮、糖蜜等略带轻泻性的饲料,以防便秘,特别是在产期前后更应注意。
如日粮以青绿饲料、青贮等为主,则不必考虑。
精料的形态:(1)喂湿拌料比喂汤料的效果好,试验证明可使产奶量提高9.3个百分点。
(2)粉料是不能用的,一是因为适口性差,二是容易呛气管。
(3)常规的精粗饲料不能保证日粮的全价,还必须将其他微量成分以添加剂的形式加入到日粮中。
(4)日粮营养成分和水平不仅影响生产潜力的发挥,还影响奶牛本身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例如:补充硒可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使抗体合成量增加。
(四)饲喂次数和顺序在我国乳牛传统饲养法:每天的饲喂次数,一般都与挤奶次数相一致,实行3次挤奶,3次饲喂。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高产乳牛、夏季饲养、泌乳盛期应增加饲喂次数。
饲喂的顺序,一般是“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先喂后饮”的方法。
不仅能保持良好的食欲,“先粗后精”对瘤胃发酵也有利,可以使瘤胃pH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传统饲养法中较先进的饲喂方式:先添干草牛上槽,一次青贮一次料,二次青贮一次粥,三次青贮二次料,最后用粥收剩草。
试验表明,粗饲料自由采食,精料多次饲喂,可降低奶牛酮血症、乳房炎、产后瘫痪等发病率;混合精料分8次饲喂,每次喂1.2-1.6千克,单产可提高1360千克。
全价混合日粮(TMR)自由采食饲养法:采用这种饲养方法可简化饲养程序,节约劳力,并可使每头牛得到廉价的平衡饲料。
泌乳曲线稳定,产后泌乳高峰期较长,全期泌乳量增加。
同时产后体重恢复较早,减重较少。
另外,全混合日粮还可以充分利用廉价饲料资源,并提高适口性,少用精料,可降低饲养成本,并避免以往乳牛由于分别自由采食精、粗饲料而使精料吃得过多,粗料采食不足,以至造成瘤胃机能出现障碍,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和发生消化疾病等缺点。
混合日粮简易法在不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时,可先采用全混合日粮简易法:根据体重和产奶量确定全混合日粮中精、粗饲料的喂量,在饲喂前将精、粗饲料混拌均匀后饲喂。
(五)饲喂技术-—统饲养法:“定时”“定量”“少给勤添”(六)饮水水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要素。
水对于乳牛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牛乳中含水88%左右。
据实验,日产奶50kg的乳牛,每天需饮水100-150L,一般乳牛每天也需水50-70L。
如饮水不足,就会直接影响产奶量.最好在牛舍内装置自动饮水器,让乳牛随时都能充分饮水。
注意饮水的温度和食盐的添加:冬季饮水时,要注意水不能太凉,且饮水不放食盐。
冬季饮水适宜温度:成母牛12-14℃,产奶与怀孕牛15-16℃。
而夏天则应让乳牛饮凉水,以减轻热应激造成的危害。
夏季应在水中适量加盐。
(七)运动与光照首先要保证有运动场,15平方米/头以上。
秋冬季补充光照达到16-17小时。
二、泌乳规律在泌乳期中,乳牛的泌乳量、体重及干物质采食量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构成乳牛泌乳规律。
(一)泌乳量的变化产犊后,产奶量逐渐上升,低产牛在产后20-30天,高产牛在产后40-50天产乳量到达泌乳曲线最高峰。
泌乳高峰期有长有短,高产牛泌乳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而低产牛持续时间较短。
高峰期后,产乳量逐渐下降,高产牛下降幅度小,而低产牛下降幅度大。
(二)干物质采食量的变化高产乳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后逐渐增加,但增加的速度较平缓,其高峰出现在产后90-100天,之后再缓慢平稳地下降。
(三)体重的变化产后体重开始下降,产后2个月左右体重降到最低,最低体重出现的时间较高产乳牛泌乳高峰的出现稍迟些或同时发生,以后体重又渐增,至产后100天左右,体重可恢复到产后半个月时的水平。
一般来讲,高产乳牛在泌乳盛期失重35-45kg是比较普遍的,若超过此限,就会对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及母牛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上述可见,高产乳牛由于其干物质采食量高峰的出现比其泌乳高峰的出现迟6-8周,因而高产乳牛在泌乳盛期往往会陷入营养不足的困境,乳牛不得不分解体组织来满足产奶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泌乳期各阶段的饲养管理(一)泌乳初期的饲养管理(0-15天)这个时期母牛刚刚分娩,机体较弱,消化机能减退,产道尚未复原,乳房水肿尚未完全消失,因此,此期应以恢复母牛健康为主,不得过早催奶,否则大量挤奶极易引起产后疾病。
此期属于围产后期,故放在围产期的饲养管理一起讲。
(二)泌乳盛期的饲养管理此期体质已恢复,乳房软化,消化机能正常,乳腺机能日益旺盛,产乳量增加甚快,进入泌乳盛期。
规定16-100天为泌乳盛期。
若头产牛在15-21天内不催奶,逐步给予良好的营养水平,可使高峰期延长到120天。
泌乳盛期是整个泌乳期的黄金阶段,此阶段产奶量约占全泌乳期产奶量的40%左右。
如何使乳牛在泌乳盛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泌乳性能是夺取高产稳产的关键,此阶段也最能反映出饲养管理的效果。
乳牛泌乳规律告诉我们高产乳牛采食高峰要比泌乳高峰迟6-8周,这不可避免地在泌乳高峰期出现一个“营养空档”。
此期把体重下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保证高产、稳产和正常繁殖及预防代谢疾病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增加营养浓度,减小空档,可使体重的下降程度减轻,从而有可能将失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引导”(“挑战”)饲养法就是在泌乳盛期增加营养浓度。
阶段(群体)引导饲养法”包括“增三减一观察式”和“减二增一观察式”。
“增三减一观察式”的具体做法是:对正处入泌乳曲线上升期内的牛群,按饲养标准配给的或在原实施的日粮基础上,多付给2 % -5%的营养,然后观察牛群的生产性能和健康反应。
若生产性能有上升反应,则稳定数日后再递增2 % -5%的营养和观察反应。
三次递增后,宜作一次减料来测试其反应,这就叫做“增三减一观察式”。
若生产性能下降,则应快速增料;若反应平稳,则可延长数日观察,然后再进行“增三减一观察式”。
期间只要保持精粗比在6:4以下即可,这样呈梯度以精料引导着产奶量逐步上升的做法,又称之为“料领着奶走”。
当该牛群进入泌乳曲线顶峰之后,在饲养工艺技术良好的情况下,会进入泌乳曲线比较平坦的阶段(约为第3-5个泌乳月),保持日粮的相对稳定,对于稳产与胎次高产是很重要的。
泌乳高峰期日粮品质优良的高能粗料,如良好的玉米青贮、优质干草等,其喂量至少占奶牛体重的1.3%-1.4%。
要保证粗纤维在15%以上,有可能保持在17%以上就最理想。
提高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最好是添加保护性脂肪,增喂蛋白质饲料,最好是增加过瘤胃蛋白和保护性氨基酸。
高产乳牛产后对Ca、P需要量很大,但日粮中往往不能满足,所以Ca、P和其它矿物质呈负平衡状态。
(三)泌乳中期的饲养管理我国《高产乳牛饲养管理规范》中规定产后101-200天为泌乳中期。
本期内乳牛食欲最好,干物质采食量达到最高峰,高峰之后下降很平稳;产奶量逐月下降;体重也开始逐渐恢复。
由于进入本期时,干物质采食量已达到高峰而下降幅度又大大小于产奶量的下降幅度,因此,要调整日粮结构,减少精料,尽量使乳牛采食较多的粗饲料。
待奶量自然下降后调整日粮结构时也采用“阶段(群体)引导饲养法”,即待奶量自然下降后,减去2%-5%的营养,使之形成“料跟着走”的梯度逐步下降。
期间,需要有“减二增一”的测试,即依次减了二次料后,增一次料以观后果并决定之后的增减方案,这叫做“减二增一观察式”。
(四)泌乳后期的饲养管理我国《高产乳牛饲养管理规范》中所讲的泌乳后期一般指产后第201天到干奶前。
本期内日粮除继续采用“减二增一观察式”--“料跟着奶走”外,对于体况仍消瘦的母牛,还要增加营养,使母牛逐渐达到上次产犊时体重和膘情(应该是3.5分),即中上等体况。
本期内必须防止体况过肥,以免难产及导致其它一些疾病的发生。
为什么要在泌乳中后期恢复体况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在干乳期恢复呢?首先,故泌乳后期恢复体况比干乳期要经济;其次,泌乳后期恢复体况比干乳期恢复的产奶效果好、难产率低。
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一)干乳期的意义1.干乳期是母牛的周期性休息时期2.促使胎儿很好地生长发育(二)干乳期的长短没有干乳期不行,干乳期太短也不行,而干乳期太长也会降低本胎次的产乳量,因而要正确确定干乳期的长短。
干乳期的长短依每头母牛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45-75天,平均为60天。
凡是初胎母牛及早期配种的母牛、体弱的成年母牛、老年母牛、高产母牛(年产乳6000-7000kg以上者)以及牧场饲料条件恶劣的母牛,需要较长的干乳期(60-75天);而体质强壮产乳量较低和营养状况较好的母牛,干乳期可缩短到45-60天。
(三)干乳方法1.逐渐干乳法: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对泌乳活动有利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饲管活动)来抑制其分泌活动。
2.一次停奶法: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乳房内高的压力来抑制分泌活动,完成停奶。